文/徐躍平
(作者為仙居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認真貫徹落實全省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綠色發展,科學跨越”的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為主線,力求各項工作實現新突破
2013年,是實現省委提出的“四個翻一番”目標的開局之年,也是實現“十二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作為縣經濟綜合管理部門,仙居縣發展和改革局將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全省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綠色發展,科學跨越”的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為主線,力求各項工作實現新突破。
(一)抓項目,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項目是拉動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最直接的手段。2012年,仙居縣列入臺州市重點建設投資排名的16個重點項目進度均居全市第一,連續三年超額完成省市重點項目工作任務,但對照“十二五”規劃提出的600億元的投資目標,還有較大差距。要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切實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力爭實現限額上固定資產投資114億元,增幅為18%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一是要繼續加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發揮好項目前期計劃的基礎作用,編制好2013年重大項目前期工作計劃,認真分解落實前期工作節點及時間進度要求,確保按時完成;大力推進國批、省批項目前期工作,努力做好重大項目的跟蹤服務和爭取工作,確保金臺鐵路、廣度風電場等重大項目前期穩步推進;繼續運行重大項目推進“1+5+x”運行機制,加大重大前期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協調服務。
二是要強化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和管理。按照優化投資結構和提高投資效益的要求,編制好2013年重點建設項目工作計劃,重點抓好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重點項目的建設;加強政府性投資項目管理,嚴格工程變更,堅持依法、依規、依合同辦理,努力提高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積極破解要素制約。資金方面:繼續做好向上爭取支持工作,加大與省市發改委的銜接力度,落實更多的項目資金補助。積極發揮國開行融資平臺作用,爭取更多的開發性金融資金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探索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社會事業等領域,做到投資主體多元化,籌資渠道多樣化。土地方面:積極包裝省重點項目,認真做好低丘緩坡重點區塊開發工作,向上爭取政策支持,落實土地指標,拓展發展空間。
(二)抓轉型,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推動縣域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促進產業集聚、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一要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圍繞“轉型升級”的工作主線,堅持“扶優扶強、持續發展”的原則,進一步推進重大工業項目、重點產業振興項目和技術改造中央專項(產業)儲備項目,努力爭取專項資金和用地指標,扎實推進科技產業園區建設,全力推動縣經濟開發區擴容升級,推動產業集聚;進一步主動對接國家、省委省政府大平臺建設,努力把握國家各項扶持政策先機。積極向國家發改委爭取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整改扶持政策,為工業發展平臺爭取資金和項目做好前期工作;進一步加快老城區醫化園區搬遷政策的研究制定,加快搬遷整改步伐,淘汰落后產能,實現醫化行業的升級;進一步加大招商選資力度,著力于引進大項目,延伸產業鏈,帶動整體產業轉型;進一步加大上市工作力度,逐步實現企業聯合重組,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二要力促服務業發展。服務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已成為仙居縣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要在著力完善規劃體系、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和強化政策研究上下功夫。進一步完善規劃體系,科學定位發展目標,立足于特色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認真編制好物流、創意、總部(樓宇)等服務業子規劃。進一步推動服務業重大重點項目建設,在完善規劃和加快平臺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加大招商選資工作力度,做好項目的包裝和推介工作,做好重大項目的全程跟蹤服務工作,加快推動會展中心、城市綜合體和現代物流園區等重大項目進度,以重大項目的引進帶動服務業新型業態的發展,提高服務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做好服務業政策制定和落實工作,按照總部經濟工作方案的安排,繼續推進總部經濟財稅政策的出臺和做好總部樓宇經濟的相關前期工作,爭取出臺《加快總部經濟發展的意見》。
三要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把橫溪、白塔、下各等三個中心鎮作為推進城鎮化建設重要節點加以推進,按照中心鎮組團發展的要求,探索建立中心鎮與周邊鄉鎮協作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做好中心鎮重大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務服務配套項目的梳理,加快推進區域共建;積極探索擴權強鎮工作,努力實現權力下放,逐步將其培育成縣域人口集中的新載體,產業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聚的新平臺。
四要加快構建生態產業體系。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以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為龍頭,大力支持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發展,著重做好海亮集團生態農業項目的跟蹤服務工作,加大對農業配套服務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實現一產和三產的融合發展;著力推進仙居縣經濟開發區循環化改造,建成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生態資源經濟化、經濟崛起綠色化的現代生態產業體系。進一步提升仙居青山綠水優勢,增強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生態容量,實現更好更快的可持續發展。
(三)抓謀劃,進一步提升服務發展能力。要強化重大課題調研。按照生態立縣要求,突出綠色發展的主題,深入研究經濟社會發展的對策,著力抓好城鎮化和服務業發展等一系列重大課題調研,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積極探索相應的體制機制創新,為縣委、縣政府決策當好參謀。要強化經濟運行分析和計劃編制。加強工業企業和服務業企業的監測調查,準確掌握實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開展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和國家重點技改項目的申報為載體,引導醫化等傳統產業企業加快科技進步和技術改造,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深入分析全縣經濟運行情況,積極開展經濟預警預測,為領導決策做好參謀。開展《仙居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做好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的編制,研究提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標。
(四)抓改革,進一步增強體制活力。要繼續推動審批制度改革。認真做好政府投資項目電子系統監管工作,扎實推進投資項目電子監管的項目選擇、數據錄入和溝通協調,實現項目前期推進與過程審批相結合。積極探索和推進項目網上申報、網上預審,審批結果網上公開查詢的快速審批服務機制。要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融資平臺的融資作用,進一步厘清國投、旅投、城投和水務等融資平臺與相關部門工作職責,明確主體,確保權責清晰。加強上下聯動,提前謀劃開展鐵路產業基金前期工作,進一步做好債券發行前期爭取工作,實現有更多渠道融資。要完善體制機制創新。繼續推進國有(縣屬集體)企業改制攻堅掃尾工作。繼續做好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牽頭和協調工作,推動農村衛生改革全面實施。開展增強農村風險防范能力建設,健全“因災致貧”的風險防范機制,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和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工作。要探索農村相關配套改革。認真研究好上級政策,配合相關部門完成相關配套改革,著力破解各類要素制約,激活農村發展活力。
(五)抓民生,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要突出價費管理,實現價格穩定。進一步加強價格管理引導工作,繼續做好市場商品價格定期監測、預警監測和關系民生的商品價格信息發布工作,強化價格調控,防止物價過快上漲。加大市場價格監管力度。加大對旅游市場價格、教育收費、醫藥價格、涉農涉企收費等方面的監管力度,努力維護市場價格總體基本穩定。做好清費減負工作,收費許可證換證工作,加強和改善涉企收費管理,確保國家清費減負政策落到實處,從制度上控制和防止亂收費行為的發生。要突出責任落實,確保糧食安全。要健全農村抗災機制,完善醫療衛生體制,提高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健全“三農”保險基層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政策性農村保險和農業保險,增強農民抗災自救能力。積極牽頭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從實際出發探索鄉村衛生資源統籌配置的“城鄉一體、鄉村連片”一體化發展模式和推行雙行轉診運行機制,方便農村患者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