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寶成/相洪波
(1.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學院,北京 100083;2.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鄭州 450016;3.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北京 101149)
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目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我國的資源保障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同時還要考慮到戰爭或國家安全利益下戰略資源的供應,需要對國內部分礦產進行必要的戰略儲備。事實上,當前大國都十分注意資源安全問題,也制定了較為長期的資源發展戰略。因此對海外進行礦產資源風險勘探刻不容緩。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階段,當前階段的社會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大量的能源、資源的投入。在全世界范圍來看,我國礦產資源品位較低,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較低,人均資源量少,重要戰略資源礦床少,很多礦產資源仍然需要依賴國外進口。尤其是主要礦產,依賴進口程度較高,如石油依賴程度達到50%以上,未來幾十年內可能會增加到70%-85%。
我國利用境外礦產資源主要途徑有:①做進口商貿,同時可以買斷、參股國外礦山;②在國外進行風險勘探、利用自有資金投資開發。無論是從礦產資源的正常供應,還是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來看,通過海外獲取礦產資源已成為必然趨勢。
從整體看,世界礦產資源豐富,開展境外風險勘察具有良好的資源基礎。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日益加快,資源緊缺是世界性難題,每一個國家都需要在全世界范圍內通過合作和貿易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補充。各國均從國家安全利益的角度出發,關注資源安全,關注資源的正常和可持續供給。
我國在利用國外資源方面,主要通過對外貿易的方式獲得。對外貿易容易受到國際政治經濟事件、外匯、資源國際價格波動的影響,使我國的經濟受到損傷,能源進口及能源價格話語權受制于人。在多方開展國外貿易的同時,在海外進行礦產資源風險勘探和開發建立自己的礦產品生產基地,通過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獲得優質廉價的礦產品,對于國家能源安全,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是一種戰略儲備。
在非洲、南美洲和亞洲發展中國家,存在著大量資源潛力大、找礦遠景好、勘探程度低的資源富集地區,我國又與這些國家有著良好的外交關系和經貿關系。近幾年,隨著世界經濟金融危機對發達國家經濟實力產生了巨大沖擊,這為我國走出去風險勘探帶來了巨大的空間和發展機遇。如河南有色地礦局在智利、剛果金等國家為大型資源型企業提交了多處境外資源開發基地,今后五至十年是中國利用國外礦產資源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我國正處在礦產資源日益匱乏以及礦業全球化日趨明顯的背景之下,鼓勵國內企業到海外進行礦業投資不僅是企業走出國門主動參與國際競爭的一種嘗試,更是解決我國礦產資源短缺、確保其穩定供應的重要途徑。因此無論從產業的發展,還是從國家經濟安全的角度來看,開展國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探都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
國家資金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公共財政投入,二是地勘基金。
國家財政制定的地質勘查基金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地質勘查基金,國家為加強中央地質勘查基金(以下簡稱地勘基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礦產資源勘查,建立礦產資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環機制,制定了《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辦法》。各級政府根據各地實際,也制定了相應辦法和規定。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政府累計投入境外資源勘查開發的專項資金共計7.35億元,共支持了39個中央部門(中央企業)和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資源類企業和地勘單位開展境外勘查開發,涉及46個國家、232個項目。
財政資金支持境外風險勘探有商務部的援外資金、財政部的專項資金以及科技部的部分資金。在國家資金支持方面存在兩個問題:第一,海外風險勘探的資金額度總量并不穩定,比例每年都不同,國土資源部沒有資金支持;第二,財政資金使用不集中,普查后無后續商業跟進。
我國社會資金進入國內風險勘探領域不斷增加。地勘基金的定位不是“全開放”的商業性地質工作的投入,而是降低找礦風險,拉動社會資本投入的投資。2009年國家制定了《私募基金管理辦法》。
截至2010年10月,中央和省級地勘基金總規模已達到150多億元,中央地勘基金出資與社會資本合作的項目共計157項,拉動的社會投資接近1∶10,投資項目引導社會資本效益明顯。
風險勘探企業上市融資也是籌集社會資金的重要方式,但這種方式在國內尚不夠成熟。2009年油氣勘探企業寶德股份在創業板上市,2010年公司凈利潤下滑;國內資源勘查公司上市審批未審批通過,關鍵原因之一為其主營業務的客戶均過于集中,缺乏經營獨立性而致使無核心持續成長能力。
企業自有資金的運用是指企業在不對外融資的情況下,利用企業的未分配利潤進行海外風險勘探的行為。企業自有資金在總體資金里占比較低。
在我國風險勘探企業短期內上市融資難的情況下,出現了非上市公司礦業權交易。風險勘探企業可以將企業已有的礦業權或礦業股權全部或部分出讓,獲得對價現金,以獲取其他風險勘探項目的資金來源。
海外資金包括與海外企業出資合作進行風險勘探的出資和國內礦業公司海外上市融資。國內的礦業公司可以通過加拿大多倫多證券交易所(TSX)的創業板、倫敦證券交易所(LSE)的另類投資板(AIM)以及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進行上市融資;世界上主要的礦業公司都通過這三個市場進行礦業融資。截至2008年3月,中國企業已有6家礦業企業登陸英國AIM市場,涉及金礦、鐵礦、煤層氣等各細分行業。
嚴控公共財政投入商業性礦產勘查,繼續完善財政投入地質勘查基金方向和管理制度,提高使用效率。
國家制定優惠的財政金融政策,給予走出去國內企業投資保障。建立風險基金,利用利率、貼息等手段,保障海外投資企業利益。建立境外投資發展基金,對境外投資項目進行參股。
集中資金,敢于投入,整合大型優勢企業、地勘單位,對重點、潛力礦床進行開發、儲備,“大兵”團作戰。
隨著海外風險勘查的深入,勘查成本不斷提高,一個健全的資本市場體系不但有主板市場,還應建立礦產風險勘查板塊;適當降低上市門檻,充分發揮資本的功能。為勘查公司上市提供方便,建立符合礦產勘查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礦產風險勘查資本市場體系。
為加快我國與國際勘查資本市場的接軌步伐,一方面境內企業應積極走出去,利用國際礦產勘查資本市場;另一方面建立礦業私募基金,成為礦產勘查市場的有益補充。
海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探周期長、風險大,單一的資金力量缺乏靈活性,在實際資金獲取和運用的過程中要實現多種資金的復合使用。如由于海外地質勘探找礦的性質與國內完全不同,建議國家使用援外資金幫助中國企業在海外做初級地質勘探工作。一旦取得收獲,就對完成勘查的礦區在中資企業中進行拍賣,獲得資金后繼續用于風險勘探的投入,形成海外開礦的良性循環。
[1]趙亮,唐金榮,肖榮閣.國外礦產勘查資本市場發展現狀與經驗借鑒[J].煤炭經濟研究,2010(6):32-34.
[2]張照志.完善我國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機制的若干建議[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7(1):27-28.
[3]董道華,李偉.積極推進我國礦產勘查融資市場的建設[J].國土資源情報,2008(6):6-8.
[4]王家樞.商業性礦產勘查風險承擔的國際慣例[J].國土資源情報,2008(5):2-9.
[5]朱武祥.新金融時代的礦業融資問題[J].中國礦業,2008(9):106.
[6]陳向斌,張超,胡社榮,等.我國礦業融資研究與發展策略分析[J].煤炭經濟研究,2008(6):28-31.
[7]干飛.建立和發展我國礦產勘查資本市場[J].當代經濟,2009(1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