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冷鏈產業網編輯部主任 劉飛
就以上案例,我認為投資冷鏈運輸車這件事情可以嘗試去做。一方面從國家政策層面來講,近幾年對于冷鏈支持力度很大;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和消費者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就要求物流企業必須保證貨物的倉儲和在途品質安全,如果是物流企業的責任經常造成貨物的損失,相信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肯定會造成影響。
具體在投入方面,我認為企業還應該慎重,一是對于車輛型號和數量的選擇,要根據自身的業務量和企業能力來定,甚至可以考慮少量由企業自己購買,剩下的一部分采用社會車輛,這樣可以減低風險。而配套的冷庫的前期投入也很大,而且如果貨物量不足的話,冷庫的閑置造成的成本壓力也很大,所以建議冷庫直接租用第三方。
現在有很多物流企業,由于業務的不斷發展,的確面臨著轉型的考慮。單就案例中的企業來說,農產品運輸從長遠角度看肯定是要普及冷鏈物流的,因此與其猶豫不決,不如早做決定開展冷鏈業務。但是冷鏈的發展又需要一個過程,企業掌握好自身投入與回報的“度”最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