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霖
(作者為臺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臺州區域發展的起點是農村工業化,選擇的突破口是制造業。臺州工業化起點具有區別于其他地區的特殊的歷史條件:一是工業化的初始條件的先天優勢是機制,先天不足是城市。先天優勢是臺州擁有善于把握市場機遇的企業家資源稟賦,他們善于發現市場機會、組織資源,能夠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合適時間窗口進入市場,促成了臺州“塊狀經濟”的形成和現有支柱產業的成長。但是,臺州城市化先天不足,不能支持區域持續發展的高級要素的積累,導致臺州發展后勁不足。二是工業化初期構建的產業鏈日漸老化。臺州產業鏈起初是優勢,現在是難題。臺州民間力量抓住產業轉移的機會,通過民間資本組織了相關配套的產業鏈,各個企業處于產業鏈的不同位置發揮作用,成就了臺州支柱產業的成長。問題在于,傳統產業的產業鏈老化了。多數企業加入產業鏈后,形成了相互依賴的協作關系,個別企業無法脫離產業鏈獨立面向市場,當市場需要產業技術升級和創新發展時,因產業鏈而建立起來的協作關系把大量企業捆綁在一起,面大量廣且技術落后的小企業成為產業升級的“短板”。三是新型企業家斷代,特定代際創業人才后繼不足。臺州起步于農民洗腳上田辦企業,成就了第一代農民企業家,今天依然是臺州創業者的代表。缺少具有產業發展階段特征的創業代表人物,這也是臺州經濟后勁不足的原因之一。
基于以上分析,臺州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是發展城市經濟、改造落后產業鏈、培育新生代企業家。在當前發展環境中,臺州轉型升級的主要任務,一是培育新一代創業人才,完善企業家隊伍的結構,以人才結構調整推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二是培育創新型企業,以科技投入、品牌培育、商務創新、管理提升來增強臺州企業競爭力。三是發展新興產業,以新興產業成長擺脫部分產業鏈已經落后的困境,以投資結構調整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四是發展城市經濟,以中心城市建設為主平臺,集聚新要素,培育新企業,發展新業態。五是發展現代服務經濟,推進制造業服務化,改造傳統產業鏈,發展新型服務業態,提高產業鏈生命力和競爭力。
首先,發展人才經濟首先促進企業家轉型。企業的轉型問題首先是企業家的轉型問題。企業家是經濟活動中經營管理能力、創新能力、把握市場機會和控制風險能力突出的一部分人才,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獲取社會資源三個方面實現轉型。在多變的市場中,通過技術創新推出有別于市場其他原有產品,推動產品結構的轉型。富于冒險精神的企業家對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實行新的組合,從而率先改變或建立新的生產結構,改造原有的生產體系,推動商業模式的轉型;企業家組織更多的社會資源實現企業社會網絡的擴張,通過獲取社會資源構建企業與社會的新型關系。
其次,發展服務經濟就是制造業服務化,這是提升傳統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有效途徑。延伸產業鏈的服務環節,讓現有傳統的產業鏈能夠發新芽、長新枝、結新果。發展制造業服務化,一方面是制造業前端環節的投入服務,即生產性服務業,如研發、設計、人力、金融等,通過發展制造業服務外包,提高制造企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是制造業后端環節的產出服務,即在工業產品的消費性服務業,如產品的后期安裝維護、人員培訓、產品維修等,延伸產品的價值鏈,增加企業收入來源,也實現企業市場角色從單一的制造商發展成生產商加服務商角色的轉變。
第三,培育城市經濟的任務毫無疑義落在城市化肩上。當前的發展階段的特征是,城市化水平決定了制造業發展的水平。城市化水平越高,產業發展能夠汲取的要素越充沛,就越有利于產業走多元化發展道路。城市的魅力就是能夠集聚高級要素,從而為區域發展提供持續發展的新動力。從這個角度來說,臺州當前需要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發展城市經濟、完善城市功能,為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新興產業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
一個企業的成功,靠的是企業家敏銳的市場眼光;一個產業的成長,靠的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階段性機遇;一個區域的發展,靠的是企業、政府與社會的共同智慧。轉型升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