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來了,作為近水樓臺的浙江如何自處?統觀全局,在自貿區試點陸續推進的過程中,浙江需要把握的是機會,需要借鑒的是經驗,需要審慎的是盲目投資。
把握良機接軌上海自貿區。作為上海的近鄰,首先受惠的將是浙江的進出口企業。在上海自貿區的輻射效應下,浙江企業無疑可以享受到相應的便利和政策優惠。企業通過在自貿區內設立分公司,可實現外貿出口增長。另一方面,自貿區內允許外資、民資設立金融機構,這也是一個突破性的機遇,活躍的浙江民資也可嘗試這方面的投資,實現產業發展與金融運作的有機融合,為浙商資本的有效運行創造積極條件。
審慎對待自貿區盲目投資。上海自貿區自今年8月獲批直至近日方案正式出臺,商業嗅覺敏感的浙商們已競相搶灘自貿區陣地。注冊公司、投資落戶、創建總部……浙商在自貿區里忙得不亦樂乎。然而,究竟有多少搶注行為是理性的?有多少投資可做到細水長流?又有多少總部的設立與搬遷不是盲目跟風?這許多現象都得打上一個問號。對于凡事“先發制人”的浙商而言,需要以更理性的姿態應對上海自貿區的各種投資機會。身處產業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浙江企業更應把握自貿區帶來的轉型機會,不懼在自貿區這片新陣地做出各種轉型嘗試,為浙江經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尋求一條日漸明晰的道路。另一方面,接軌自貿區的各類投資也絕不能是淺嘗輒止。自貿區的改革試點包含貿易、投資、金融、行政管理四大領域,其核心在于重新定義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目前浙江民間資本在自貿區的投資仍是以房地產領域和資本運作為主,而下一步需要嘗試的是在自貿區這一更為開放的市場環境中,充分利用其信息資源、研發資源、市場資源,發掘更高層次的產業投資機會。
借鑒經驗打造舟山自貿園區。按照國務院要求,上海自貿區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作為上海鄰省的浙江,有望成為自貿區的下一個試點區域。在上海自貿區獲批之前,浙江寧波、舟山兩地就已提出過這方面申請。而作為舟山群島新區的重頭戲之一,舟山自由貿易園區建設也早已寫入國家戰略。下一步的重點,是要認清自身特點,找準內在優勢,在上海自貿區的推進過程中借鑒其經驗,在未來發展中實現與上海自貿區的錯位發展。同時,結合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舟山在未來的自貿區的構建中,需在各類海洋新興產業上著墨更多,與浙江的產業發展與轉型實現有機結合。上海自貿區的建設重在接軌國際打造一個自由貿易的開放陣地,而舟山未來的自貿園區發展重點,則應是打造以國際貿易為主線的海洋產業發展陣地。
上海自貿區來了,眾望所歸。自貿區對浙江企業帶來的利好不言而喻,但對待上海自貿區給予的浙江機會,還需多些理性色彩。既要利用自貿區帶來的信息流、資金流和技術流為浙江發展增添新動力,又要避免跟風式的盲目投資。應將自貿區的發展機會與浙江經濟的轉型升級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其開放的市場機制,把握產業發展新機會,為浙江在新一輪改革和發展中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