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紀》2013年第37期
灰色收入集中在部分高收入居民;城鎮10%最高收入家庭的收入是城鎮10%最低收入家庭的20.9倍;社會保障向高收入者而非低收入者傾斜;相對收入差距有所縮小,但絕對收入差距和灰色收入總量仍繼續擴大。收入差距過大和分配不公主要是體制原因造成的。其中,公共資金管理不善、資源性和壟斷性收益分配不當、要素市場缺乏規范、行政壟斷扭曲分配、公權力缺乏有效監督、公共服務部門腐敗高發等六方面的問題最為突出。解決這些問題,除了反腐,還需要堅決推進經濟、政治和社會體制改革,推進法制化和民主化建設,形成公眾對權力的監督機制,從根本上消除腐敗產生的基礎。

《中國改革》2013年第9期
用政府首腦的名字描述其執政期間的經濟政策,是國際上十分常見的做法,“克強經濟學”就是這一做法在中國的體現?!翱藦娭笖怠薄翱藦娊洕鷮W”等概念,是觀察中國經濟走勢和前景的一個比較個人化的角度,強調的是政策團隊對經濟政策的分析和闡述。“克強經濟學”的核心是“去杠桿化”和“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為降低“去杠桿化”引發金融危機的風險,必須以新的增長動力來對沖:適度放寬房地產調控、推進新型城鎮化。但是,“克強經濟學”的真正看點在于如何通過體制改革釋放經濟增長紅利,要做到這點,有必要借鑒以減稅和放權為核心的“里根經濟學”。

《財經國家周刊》2013年第19期
鐵路改革是一項艱巨的工程。決策層現階段最期待取得突破的,是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吸引社會資本投資鐵路。不過,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很難“單兵突進”。鐵路引入社會資本的前提,除了政企分開之外,至少還需要在已有債務重組、鐵路企業重組、市場反壟斷規則構建、包括調度指揮在內的產權關系梳理、地方政府鐵路事權的明確等方面進行配套改革,其中任何一項都繞不過去。鐵路投融資改革,其實是其他各項改革的共享成果。能否有序推進改革,讓每一步都取得扎實成效,將考驗鐵路改革設計者和參與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