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統
建設具有浙江特色的智慧城市
文/張統
浙江是全國率先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省份之一,已形成了一個地級市至少一個項目的試點布局。要審時度勢,搶抓信息化時代的新機遇,走出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設之路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和產業變革,正催生著智慧城市的悄然崛起。“一有陽光就燦爛、一遇雨露就發芽”的浙江,審時度勢,搶抓信息化時代的新機遇,實施一系列創新舉措,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謀劃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同步發展,努力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社會管理創新和人民生活品質提升的新突破,走出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設之路。
浙江是全國率先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省份之一。自2011年以來,浙江堅持以實務研究和實踐探索相結合的方式推進智慧城市的研究和發展。到目前為止,全省分三批共啟動了20個智慧城市建設示范試點項目,覆蓋了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得益的交通、就醫、安居等民生領域,形成了一個地級市至少一個項目的試點布局。目前,已經啟動建設的20個試點項目總體上進展順利,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階段性成果。
一是在解決城市突出問題上作出了新貢獻。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始終遵循“一攬子”解決問題的理念,致力于解決城市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比如,省交通集團的智慧高速項目,初步實現了重要節日期間主線堵車不超2小時,重大事故快速處理。杭州市智慧安監項目,實現了市區建筑工地、城市工程車、電梯聯網可視化監管。
二是在組織保障體系建設上取得新成果。省級層面,成立了省智慧城市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省智慧城市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省智慧城市促進會和杭電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并進一步籌備建設省級智慧城市規劃研究院和智慧城市培訓中心。項目試點城市,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智慧城市領導小組,并成立了相應的項目指導組、項目組、專家組和標準組,落實了專門辦公場地。
三是在投資運營模式創新上取得了新突破。智慧城市建設示范試點工作,始終重視發揮市場主體作用,目前已有10個項目組建了投資運營公司。2013年智慧城市試點項目總投資預計為28.68億元,80%以上投資由企業來完成。
四是在指導推進模式創新上取得了新作為。省政府積極協調落實“3+X”指導推進模式。今年2月5日,省政府與14個中央部委、7家央企在北京召開了智慧城市建設示范試點部省聯席會議,會議正式簽署了智慧環保、智慧水務、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電網、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網絡等6個項目的“3+X”合作協議。
五是在智慧城市產業發展上取得了新成效。通過智慧城市項目建設,吸引了航天科工、中電科技、華為、IBM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到浙江投資發展。目前,投資意向額已達500億元人民幣,極大地催生和促進了智慧城市產業發展。
六是在顛覆性技術創新上開創了新局面。啟動實施了智慧城市大型專用軟件產業技術創新綜合試點,組建了9家智慧城市大型軟件研究院,開展智慧城市大型專用軟件研發,第一階段已經形成了總共超過1000人的高層次軟件研發隊伍,吸引海內外和科研院所高端技術人才超過20人。
七是在標準化建設上取得了新進展。組織開展試點項目標準化建設實證研究,出臺了試點項目的標準體系框架和標準應用指導目錄,起草了《浙江省智慧城市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3年—2015年)》。
智慧城市理念為城市未來發展描繪了一幅美好藍圖,但是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偉大工程,浙江智慧城市建設正處在關鍵時期,我們既要肯定現有成績,堅定信心,又要深化認識,攻堅克難。目前浙江智慧城市建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問題:一是缺乏中長期戰略規劃等更高層次的頂層設計,以契合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新“四化”同步發展、信息消費和物聯網產業發展等重大戰略部署。二是與智慧城市密切相關的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不高,進口依存度較高,造成一定的信息安全隱患。三是個別試點項目未能透徹領會智慧城市的內涵和精髓,建設仍然停留在技術層面。四是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水平有待提升。五是缺乏科學合理的項目績效評估考核體系。
加強頂層設計,盡早出臺中長期戰略規劃。一套完備的頂層設計體系包括戰略、規劃、計劃、方案等,目前省政府已經出臺了指導意見,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也會制定每年的智慧城市建設工作要點。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對信息化、智慧城市的越來越重視,以及自身工作的深入推進,我們有必要立足新起點,制定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可持續性的智慧城市發展的中長期戰略規劃。編制規劃過程中要注意把握新“四化”同步發展、信息消費、物聯網產業發展等新要求和新理念,進一步明確智慧城市發展方向和目標。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企業為主體的智慧城市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一是引導企業增加創新投入。完善政府對企業創新的財政投入機制,充分利用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鼓勵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激發企業創新投入熱情。二是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計劃,遴選一批具有較大規模優勢、較強創新實力、具備發展潛質的骨干企業,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加快培育一批在國內外同行業有一定影響的創新型企業。三是鼓勵政府服務外包和采購國產軟件。四是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力度。強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做到“統一規劃、聯合建設、資源共享、規范管理”,有效提高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和管理水平。以構建智慧應用體系為契機,加大信息資源跨部門、跨地域的開發利用水平,加強信息資源共享交換的標準化體系建設,實現大合作、大集成、大網絡、大協同。
加強項目績效考核評估。委托第三方咨詢評估機構,抓緊制定科學合理的、符合浙江實際的評估考核標準,對試點項目開展定期動態的評估考核,為試點項目優勝劣汰提供科學依據,提高整體建設水平。
實施智慧城市人才戰略。一是完善人才引進機制。落實高層次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完善工作環境和生活配套設施,重點解決住房、異地社保轉移等制約人才引進的突出問題。二是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省級智慧城市培訓中心,積極爭取國家部委的指導支持,加快培育復合型、實用性信息技術人才;引導大中專院校與企業的人才需求對接,重點培養緊缺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定期開展領導干部智慧城市進修培訓,加深城市領導者、管理者對智慧城市內涵和精髓的理解和把握。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