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勁松 姚菲菲
國有經濟主導推進農業現代化
文/譚勁松 姚菲菲
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依靠國有經濟的力量,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在發展高科技農業和現代大農業、建設農業基礎設施、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和政府的宏觀調節作用
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黨的十八大后中央提出的“新四化”之一。推進農業現代,光有農村集體經濟的力量不足,僅用農民個體私營經濟來補充不夠,單靠市場自發調節危險,必須依靠國有經濟的力量,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和政府的宏觀調節作用。
實現農業現代化,首要的是要發展高科技農業,提高農業科技水平。高科技農業是解決農業資源短缺,提高農業防災抗災能力,提升農業勞動生產率,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根本之策。我國現階段農業科學技術的創新研發還比較薄弱,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利用率較低。但是,開發高科技農業,基礎投入大、發展周期長、技術要求高,農民個體私營經濟和集體經濟難于勝任,而政府和歸屬政府的國有經濟則具有優勢,應在發展現代高科技農業上發揮引領作用。
國有企業作為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這一“新四化”工程中,要增強勇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利用自身優勢進軍高科技農業,通過“上山下鄉”創辦高科技農業企業,以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科技水平。
一是要在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上發揮引領作用。我國目前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僅為發達國家的2%。在土地面積、勞動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單位面積產出,有利于增加社會財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國有企業要通過發展高科技農業,推進農業創新體系建設,在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上發揮引領作用。
二是要在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改良培育優良品種上發揮示范作用。培育和改良品種是提升農產品產量、改善農產品質量的先決條件和重要因素。由于我國在優質品種的培育上起步較晚,能與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齊名的科研成果較少,難以滿足日益發展的現代農業的需求。國有企業要在研發和培育產量高和抗災力強的優良品種上發揮示范作用。
三是要在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進種植方法上發揮推動作用。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需要科學的種植方法。目前我國農業種植方法落后,科技含量不高,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低,種植過程對自然環境存在程度不同的破壞。國有企業應在改造傳統農業種植方法,推廣現代科學種植方法上發揮推動作用。
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提升和轉型,需要國有企業尤其是國有農業企業發揮骨干作用。一是要在推動農業經濟從小農經濟向現代農業經濟提升和轉型上發揮骨干作用。目前我國農業主要是農戶分散經營,生產規模小,經濟效益低,生產力水平不高,無法與現代市場經濟相適應,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應通過適度發展國有農業企業和國有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規模農業,以提高農業的現代化、社會化、規模化水平,“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二是要在推動農業生產力從人畜動力、手工勞動向農業機械化生產提升和轉型上發揮帶頭作用。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低,農業勞作依舊停留在人畜動力、手工勞動和小農機具水平,不僅導致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下,更束縛了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國有經濟應適度投資機械化大農業,發展工廠化農業生產,在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上發揮帶頭作用。
三是要在推動農業經營方式從分散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提升和轉型上發揮引領作用。目前我國農業基本上是以家庭為單位分散經營,農業組織化、社會化程度低,國有經濟應在推動農業集約化、集團化、規模化和社會化上做出榜樣,促進農業由分散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升。
四是要在推動農業從自產自銷、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向商品化、市場化提升和轉型上發揮助推作用。目前我國農業市場化程度低、農產品商品率不高,個別地區仍處在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的傳統農業階段。國有經濟可適度投資建立大型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大型農副產品物流基地,以暢通農副產品流通渠道,增加農副產品供應,提高農業市場化商品化程度。
五是要在推動農業從靠天吃飯、受制于自然條件向工廠化農業提升和轉型中發揮骨干作用。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而目前的農業生產在相當程度上仍然靠天吃飯,防災抗災能力弱。發展現代農業需要提升工廠化農業的利用率和普及率。工廠化農業有利于降低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但工廠化農業投資大、技術要求高,國有經濟應帶頭投資發展工廠化農業,以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健全配套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是建設現代化農業的基本條件。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近年來,國家雖已逐年加大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但還遠不能滿足農業現代化的需求。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是為農村和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提供服務的公共產品,具有公益性,不能完全依靠農民個人或集體投資。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上,從中央到各級地方政府以及國有企業不能缺位,再不能搞“人民水利人民修”、“人民道路人民建”的所謂群眾運動了。
從中央到地方政府要加大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像抓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建設一樣重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并予以制度保障,以滿足農業現代化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要重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管理。既要統籌規劃、科學設計,讓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適當超前發展;又要組織好大型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確保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質量,努力做到開發與管理并重,延長基礎設施使用年限,更好地服務農業生產,為農業現代化做貢獻。

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今世界,各國經濟競爭日趨激烈。面對日益激烈的農業和農副產品國際競爭,單靠農民個體私營經濟和集體經濟的力量,和勞動密集型低勞動成本優勢,已無法與發達國家航母式跨國企業大鱷的技術優勢匹敵。面對日益激烈的農業和農副產品國際競爭,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國有經濟尤其是國有農業企業要在應對國際競爭中發揮中堅骨干作用。
一是國有經濟尤其是國有農業企業要在維護國家農業安全上發揮骨干作用。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安全也是國家安全的基礎。維護國家農業安全,國有經濟責無旁貸。應按照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要求,確保國有經濟控制農業經濟命脈,并在農業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避免內部和外在因素的變化危及我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產業地位,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是國有經濟要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上發揮骨干作用。當今世界各國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尤其是農副產品安全尤為重視。農副產品安全覆蓋自然科學和生命科學等多種學科,涉及農產品的生產方式以及相應的質量管理,不僅對提高農業科研水平提出了高要求,更對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障農副產品質量和安全,不僅要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和監管,而且要發揮國有經濟示范與榜樣作用。
三是國有經濟要在保護本國農業上發揮骨干作用。國外農副產品和農業企業的涌入,對我國農業造成強烈沖擊,程度不同地影響到我國農業的發展。這就要求政府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適度發展國有農業大企業,發揮國有經濟在保護本國農業中的中堅骨干作用。
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