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子升
墻體材料改革應加快推進
——溫嶺市發展墻體材料的調查與思考
文/陳子升
傳統的墻體材料已日益呈現出弊端,墻體材料生產應用已處在一個轉型期。應高度重視墻體材料改革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全面推廣使用新型墻體材料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
墻體材料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建筑主體材料,需求量大、應用范圍廣,見證著人類文明的每一次變遷史。可以說,只要有建筑,就必然需要墻體材料。墻材生產是溫嶺市的傳統產業之一,長期來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由于就地取材、就地生產、就地供應、劣質焚燒的生產格局,造成墻材企業無序發展和生態破壞等問題,亟需加強整治和監管,墻材產業轉型升級尤為重要。
最原始的墻體主要為土坯墻,筑土坯墻所用的土采用栽培面耕層以下的土壤,挖生土做土坯。但由于土坯墻制作材料粗糙,工藝簡單,使用年代久遠以后,墻體表面疏松,風化嚴重,表面風化脫落不再適宜居住。其后,墻體進入了燒結磚瓦時代,無論在強度和耐久性上都遠遠超過了土坯墻。
我國磚瓦燒制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的磚瓦出現于奴隸社會的末期和封建社會的初期。從戰國時代的建筑遺址中,已發現條磚、方磚和欄桿磚,品種繁多。歷史上,大量使用磚始于秦朝。東漢時期,佛教的興起給中國的磚建筑帶來了一個劃時代的轉變。在佛教流行的期間,用磚砌筑的磚塔在中國各地出現,從而成為一個磚建筑的象征。到了明清時代逐漸興起新的墻材,明成祖朱棣在建筑故宮時用粘土制磚并使用高溫窯柴火連續燒制后再用桐油浸透,燒制的磚質地堅硬,敲打時有金之聲,稱之“金磚”。但由于燒結磚瓦要破壞大量的良田、消耗很多能源并產生大量污染環境的廢氣,上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切實推行保護土地的系列政策,推動了墻體材料改革的步伐。
溫嶺市墻體材料生產一直作為傳統行業,廣泛應用于城鄉建筑。目前溫嶺墻體材料以粘土磚瓦為主,因豐富的原材料和廉價的生產成本,磚瓦企業數量眾多,存在無序發展的情況,加上粘土磚瓦的生產技術含量低、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的弊端日益突出,已開始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007年,《浙江省發展新型墻體材料條例》出臺后,溫嶺把關停整治作為墻改工作的主要抓手,大力開展淘汰墻材行業落后產能行動,對市內磚瓦生產企業進行“關、轉、并、拆、改”一系列的整治,大大縮減了磚瓦企業數量。2010年,根據國務院節能降耗減排的目標要求,進一步加大了整治轉型、節能降耗、規范提升力度,通過“減窯量、關轉并、拆改升”等舉措,使磚瓦窯整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效,直至2011年再次進行大規模磚瓦行業整治。截止到目前,全市7個鎮(街道)共有輪磚窯30座(共計622門)、隧道窯1座。隨著整治力度不斷加大,行業整體逐漸規范化,我市墻體材料正朝著輕質、高強方向邁進。
生產工藝落后,破壞土地污染環境。墻體材料主要以傳統磚瓦燒制為主,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落后,采用耕地或農田直接取土,毀壞土地,破壞生態。有些磚窯廠為節省成本而收集鞋業邊角廢料作為燃料,污染空氣。據測算,全市31家磚窯企業,2012年共生產粘土磚約1.5億塊,按照每生產1萬塊粘土實心磚需耗能0.8噸標煤計算,共耗能1.2萬噸標煤。而生產粘土類產品基本取之于耕地表層,按取土2米計算,每年取土毀地約達248畝,日積月累的燒磚取土不斷毀壞耕地吞噬著寶貴的土地資源,這種粗放型的產業發展模式與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要求大相徑庭。
技術革新緩慢,行業轉型升級艱難。傳統墻體材料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設備陳舊、工藝落后、勞動生產率低等現象,生產過程資源和能源消耗大,從而造成企業成本高,經濟效益差。由于企業規模、資金、用地、管理等條件的限制,近年雖然加大了對先進技術的引進力度,但所占比例較低。企業以引進國產設備為主,達到先進水平的也不足20%,大多數企業存在著自動化程度低、產品質量檔次不高、勞動強度大的問題。技術革新緩慢直接影響了墻材企業的轉型升級。
監管力度欠缺,違法生產依然存在。經過前幾年大規模的整治行動,對違法生產磚瓦企業進行查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部分企業仍舊存在非法生產銷售現象,嚴重影響了墻材產業的健康發展。從目前全市31家磚窯生產企業調研來看,這些企業存在勞動密集、經營粗放等軟肋,部分企業生產過程中依然存在非法取土、非法占地等現象,甚至有些企業存在違法生產實心粘土磚行為,與發展新型墻材理念背道而馳。這種不規范的生產不僅效益低,更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阻礙新型墻材的推廣,影響墻體材料的整體發展。
推廣新型墻材,任務艱巨阻力重重。溫嶺市墻體材料生產應用正處在一個轉型期,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形成了磚、板、塊品種較為齊全的生產體系。全市經省新墻辦認定的企業有6家,其中加氣砌塊企業有4家,年設計生產能力達4.788億塊標磚,占據臺州半壁市場。但是由于幾千年“秦磚漢瓦”的傳統影響,傳統的墻材如實心磚等仍有廣泛的市場,導致新型墻體材料使用率低。究其原因,一是用戶對新墻材性能、砌筑工藝等不夠了解。一些用戶對新型墻體材料應用于建筑工程還存在一定的顧慮,擔心新型墻體材料是否符合質量要求,特別是在建筑外墻使用新型墻體材料方面更為謹慎。二是價格上沒有競爭力。與原先普遍使用的粘土磚相比,新型墻材在價格上沒有優勢,建筑單位和承建單位出于造價和利潤的考慮,以及傳統觀念的影響,多會偏向于選擇粘土磚。這樣,新型墻材推廣應用在生產、市場、建筑單位和承建單位、用戶等諸環節均阻力重重。

推廣節能環保理念,營造良好發展氛圍。應高度重視墻體材料改革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全面推廣使用新型墻體材料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2015年1月1日起全面推廣使用新墻材,禁止城區內建設工程使用粘土類墻體材料,并將節能環保納入改革目標,建立工作協調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形成多部門共同推進的局面。深入貫徹落實《浙江省燒結磚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限額及計算方法》和《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單位產品能耗限額和計算方法》,確保到2015年新型墻體材料產品生產能耗下降20%,促進節能減排目標完成。但是,每一新事物的誕生,必然伴隨著了解、認識、接納的過程,新型墻材的宣傳工作是推廣應用的當務之急,應加大力度,唱響新墻材宣傳大戲,讓“低碳、環保、誠信、品質”的新型墻材思想融入人心,進一步推廣應用新型墻材。
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推動墻材轉型升級。發展新型墻材最關鍵的是要發展墻材生產先進技術。一是鼓勵企業更新技術裝備,實行“機器換人”。引進當前國內最先進的裝備技術和工藝,建立生產研究實驗室,引進電子計算機全程控制的自動化生產線。二是要推動產學研合作,依靠科技創新,攻克新墻材建筑應用難題,完善技術標準。三是利用當地資源組織設計院等單位開展新型墻材課題研究,并列入重要創新項目計劃,促進墻材轉型升級。而發展低碳節能環保新型墻材是整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按照《溫嶺市“十二五”粘土磚瓦行業整治方案》,最終將現有的輪窯整合出6支大型的隧道窯,將采用河道淤泥、建筑廢棄土、工業廢渣等材料,圍繞廢棄資源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推動生產墻體材料的新途徑,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并通過政策、財政、稅收、行政、市場等多種舉措,加大新型墻體建筑材料創新轉型升級的政策扶持力度。推進磚窯行業加速技改步伐,促進新型墻體材料的推廣應用,加速實現產業轉型創新,搶占市場,形成產業優勢。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規范整治墻材產業。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開展“十二五”城市城區限制使用粘土制品縣城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工作的通知》的精神,進一步開展磚瓦窯整治,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依靠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結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倒逼機制,依法關閉證照不全、產品質量低劣、浪費資源、污染嚴重的生產企業,淘汰落后設備、改良技術和工藝,加快墻體材料的轉型升級。要根據《浙江省淘汰落后產能規劃(2013-2017)》要求和《JC982-2005磚瓦焙燒窯爐》國家強制性行業標準,借助“三改一拆”整治的東風,制定燒制磚瓦行業整合改造控制計劃,把整治磚瓦窯列為整頓土地市場秩序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快24門以下磚瓦窯的淘汰力度,緩解耕地資源制約的矛盾。對于非法建廠、非法取土、毀田、毀堤、工藝落后、逃避工商稅務管理、存在質量問題的企業堅決予以關停取締;嚴格執行國家環保政策,加大環保監測力度,對于廢氣排放不能達標、造成嚴重生態破壞的企業,堅決予以關停。
溫嶺市發改局新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