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華
98例鼻竇炎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
王清華
目的對鼻竇炎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過程和效果進行總結與歸納。方法分別對98例患者進行鼻內鏡檢測以便確認病況,將術前、術中、術后的心理指導情況加以回顧性分析。結果在本院選取的98例鼻竇炎患者中,完全治愈86例,病痛明顯改善7例,痊愈率為88%,有效率是95%。結論利用鼻內鏡手術治療方法診治鼻竇炎,在術前、術中、術后各期間給予良好心理準備以及護理舉措,為術后療效和恢復情況打下堅實基礎。
鼻竇炎;手術;圍手術期護理
鼻竇炎作為五官發病頻率較高者而言,并發率處于慢性疾病中的第六位,高居不下,既是一種普遍發作的病癥又是一種高發病群。利用鼻內鏡手術治療方法,能夠在清晰可見的環境里進行手術全程,并且能夠將存在于凹陷和裂痕內的病癥根除,進而達到恢復鼻腔呼吸的順暢以及空氣的相對流通。此治療方法的主要作用是方便、微創、微痛、不易復發,將對鼻腔和鼻竇的組織結構及其功效的傷害減少到最低[1]。對本院在2011年6月~2012年8月接受的98例鼻竇炎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并對其進行圍手術期的護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院選取的2011年6月~2012年 8月收治的98例鼻竇炎患者均對其進行鼻竇炎檢查、確診、制訂手術方案。其中男65例,女33例;年齡12~75歲,平均37.5歲。依據鼻內鏡檢查的客觀結果顯示,有71例屬于二型病況,27例屬于三型病況。進行第一次鼻內鏡手術患者人數為81例,第二次手術人數為17例,其中有12例患者接受全麻手術,76例患者接受局部麻醉手術。
1.2 治療方法98例患者均實行鼻內鏡手術,全方面地根除鼻道中的炎癥,將對鼻黏膜的傷害減少到最低,更不主張施行鼻竇開窗手術,保證鼻孔結構及其功能的正常工作[2]。
1.3 效果診斷標準對鼻竇炎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分與分類:完全治愈:90~100分,即經過鼻內鏡手術的一系列檢查,結果顯示鼻竇口工作正常化,無膿液狀流出,炎癥完全消失;病痛明顯改善:60~89分,即經過鼻內鏡檢查顯示在鼻黏膜位置仍存在少量水腫肥脹,并出現了肉芽組織結構伴有微量膿液滲出;無效:60分以下,即病情無明顯改善,術后鼻腔內的鼻肉出現了連接現象并且竇口狹隘甚至于緊閉,出現了鼻息肉伴有大量膿液滲出。
經過多次鼻內鏡檢查結果顯示,在98例患者中完全治愈86例,7例患者病痛明顯改善,此手術療效的治愈率為88%,整體有效率為95%。
3.1 術前一般護理在手術前1~2h進行鼻孔清潔工作,主要工作是清理鼻腔內的臟物和將鼻毛剪修到適宜長度,接受全麻治療的患者還應注意在手術當日清晨禁止食用水類飲品。簡單的術前護理工作則是以每天三次,每次3~4滴的量向鼻孔內滴入2%的呋麻滴鼻液用以緩解腫塊和炎癥,方便鼻腔內的氣流流通保證患者呼吸順暢。在手術前1h滴入適量的抗炎滴液,安撫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動[3]。
3.2 術前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的病情會導致嗅覺功能退化、鼻腔堵塞、呼吸不暢,伴有膿涕流出、頭疼腦脹、睡眠不充足等癥狀,使患者急待手術治療,但又會伴隨各種心理問題的出現。據此情況,醫護人員應詳細講解鼻內鏡手術的流程和操作的安全性,運用正確的引導方法疏通患者及家屬的擔憂之情,進而達到患者主動配合手術治療的目的。
3.3 術中護理在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時刻對患者的病情狀況和身體變動引起高度警惕,防止麻醉藥毒性作用的發作,隨時與主治醫生保持良好溝通,做好術中記錄工作。及時詢問手術患者的感受,隨時準備解釋、安撫工作,達到使手術順利進行的目的。
3.4 術后護理
3.4.1 術后出血現象對于手術中用來填塞的油紗條在術后48h逐一取出,告知患者科學對待術后癥狀,如鼻孔有無血液滲出;若口腔內有分泌物應及時吐出,而不是吞咽下去,如出現前鼻孔陸續有血液滴出的現象;或是多次有血凝塊及血液從口中吐出,表明出現了術后滲血的癥狀,應妥善隨時合理處理,防止血液再次滲出[4]。勸阻患者控制說話音量,依據病情狀況選擇進食軟物,避免對鼻部進行擠壓及擅自調動填塞的油紗條,避免出現大出血的現象,對于高血壓患者還應注意血壓的變化情況,避免突發事件的發生。
3.4.2 緩解疼痛措施由于疼痛感受阻塞棉布質量及松緊度的巨大影響,所以會出現鼻孔及大腦斷續的疼痛感和脹痛感的發生,使用止血膨脹海綿患者疼痛感相對較輕,若使用凡士林紗布則患者疼痛感較為明顯。要想減輕術后疼痛感,需在48h以內采取對鼻部周圍冰敷的措施,適當安置一個微小棉球與鼻前庭處,達到緩解頭痛和冷空氣刺激的目的,于24~48h內清除阻塞棉條即可。
3.4.3 換藥措施術后的重要過程則是換藥階段,患者需自覺、及時進行規律性檢查,按照醫生科學合理的要求積極配合對病變組織的清理工作。為患者詳細講解換藥過程中的各種情況,提前通知其腹部應處于存食狀態,利用丁卡因2%的用量敷于黏膜處以便減輕疼痛感,還能有效緩解由于空腹、脹痛等情況所導致的一系列不良反應。注意換藥期間使用麻黃素棉片,進而起到使通道收縮及術腔收縮的作用,若發現鼻腔粘連的現象,需及時采取手術,進行分離[5]。
圍手術期護理對鼻內鏡手術的順利程度以及患者的康復進展狀況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院選取的98例鼻竇炎患者中,術后將凡士林棉布用以阻塞鼻腔患者的手段,共導致10例患者產生了強烈的頭痛現象;反之使用醫用止血膨脹海綿的手段,相對來講疼痛感明顯減輕,處于患者承受能力范圍內。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腦脊液鼻漏的現象,在隨訪過程中有一例患者鼻腔內發生粘連現象,主要是因為其沒能及時復診、換藥,經手術進行分離后將其治愈。由此可見,采用鼻內鏡手術方法既簡單方便,又能將對鼻內組織結構的傷害減少到最低,由于圍手術期間的全面護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降低治療后的復發率,盡可能地將其引起的疼痛感降到最低,使得有效治愈方法得到進一步推廣與應用。
[1] 岑紅.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鼻竇炎鼻息肉的護理[J].右江醫學, 2010,38(02):243-244.
[2] 陸婕.鼻內窺鏡下鼻竇炎鼻息肉手術的護理[J].淮海醫藥, 2009(03):261-262.
[3] 岳雪堂,景會琴.鼻內窺鏡下鼻竇炎鼻息肉手術的護理[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0(05):20.
[4] 裴紅英,周靜.鼻內鏡下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圍術期護理[J].首都醫藥,2010(06):24.
[5] 嚴迪飛.鼻內窺鏡鼻竇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現代醫生, 2009(19):95-96.
R473.76
A
1673-5846(2013)04-0456-02
青白江區人民醫院五官科,四川成都 6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