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
(秦皇島市衛生學校,河北 秦皇島 066000)
案例教學法在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于艷
(秦皇島市衛生學校,河北 秦皇島 066000)
為提高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的教學效果,將案例教學法引入到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縮短理論與實際的距離,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案例教學法與傳統講授法對比應用效果進行研究探討。
案例教學法;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實踐研究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真實的臨床案例或生活情境為題材,引導學生相互討論,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教與學兩方直接參與,共同對案例或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的、合作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于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不像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扮演著傳授知識的角色。這種教學方法能創設一個良好寬松的教學實踐情境,通過呈現案例視角材料,經過分析討論,將書本中的理論與臨床案例結合起來,并利用理論分析說明案例內容。近幾年,我們在醫學護理專科生中應用案例教學法進行了嘗試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從2008級護理專科班中選取4個班,將每個班級的人數控制在50人左右;隨機抽取兩個班作為對照班,另外兩個班為實驗班,對照班與實驗班均采用同一統編教材、同一授課計劃,對照班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法,實驗班采用案例教學法。
1.2.1 實驗班 采用案例教學法。具體方法:(1)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選擇、編寫案例,案例內容包括要求掌握的知識點難易適中,篇幅大小與教學時間相適應。在每個案例的最后,提出要討論的問題,主要涉及教學目標要求的知識點[1]。問題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啟發性、指導性,有助于激發學生思考,進一步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2)在學生學習了有關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礎上,給學生布置課下預習討論的案例。由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討論小組,對案例材料進行分析和討論,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判斷和總結,書面記錄分析討論過程,并指定其中一組選出代表在下一次課時進行總結性回答。(3)利用課前3~5分鐘由指定的小組代表進行總結性回答,其他小組進行更正、補充,提出疑問,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左右。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引導,使學生的發言始終圍繞主題進行,不發生偏離。討論結束后,教師對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歸納知識脈絡,使學生更加系統、完整地掌握理論知識,同時要求學生課后書面回答案例中提出的主要問題。
1.2.2 對照班 采用傳統講授法,即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講授。
1.2.3 測試方法(1)考試采用統一出題、統一閱卷,將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學處理;(2)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參與意識等相關指標進行問卷分析,采用不記名問卷方式,對相關指標進行評價。
表1 兩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分析(±s,分)

表1 兩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分析(±s,分)
班別 人數 期末成績 P 78.3±4.8767.1±5.02 <0.05實驗班對照班105103
表1結果顯示,實驗班與對照班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運用案例教學法教學,能明顯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

表2 學生問卷調查分析(%)
表2結果顯示,大多數實驗班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能激發自身學習興趣,提高主動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語言表達、互相協作等方面的能力。
表1、表2結果表明,案例教學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傳統的課堂講授法比較,運用案例教學法教學,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得到了提高。
(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精講的基礎上,采用案例教學法,使學生由“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學習”。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常常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而應用案例教學法,啟發學生將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聯系,在具體的案例中使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
(2)對本學科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案例教學法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置于一定的臨床實際或生活情境中,縮短了理論與實際的距離,使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學生通過主動探究來體會學習,鍛煉了自身運用知識、獨立思考的能力[2],對抽象的原理和概念理解得更加深入,也促使學生能更快地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3)溝通交流、表達能力、協作能力得到加強。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共同閱讀資料,相互討論。通過討論,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溝通交流和相互協作的意識,這些可使學生受益終生。
[1]張鳳民,李玉軍,付英梅,等.以案例導入為基礎的教學法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9):1-2.
[2]蘇金玲,姜希娟,馬東明,等.案例式教學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91-92.
G424.1
B
1671-1246(2013)10-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