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麗 程愛國
統計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血液透析患者資料中,在49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7例患者發生結核感染,對比現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7例老年血液透析發生結核感染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齡64~70歲,平均年齡66歲;透析前所有患者均無活動性結核的臨床表現。明確X線片除外肺結核。透析后2個月~1年內臨床診斷為結核,腎功能衰竭(CRF)的基礎疾病為Ⅰ型糖尿病2例,高血壓病3例,慢性腎小球腎炎2例。
1.2 臨床癥狀所有患者臨床表現為乏力,食欲下降,體重減輕,咳嗽,胸悶,心慌氣急。其中惡心、嘔吐1例;結核部位:肺結核2例,結核性胸膜炎5例(雙側2例,單側3例;合并心包積液1例)。
1.3 實驗室檢查結核菌素(PPD)試驗均陰性;7例患者血清結核抗體 IgG檢查:2例陽性;結核蛋白芯片3例陽性;血沉均高于正常值;2例肺結核患者血清 40mm/h,5例結核患者血清 60~126mm/h;胸水檢查腺苷脫氫酶(ADA)陽性;2例PCR~TBDNA陽性,胸水生化檢查滲出液。
1.4 治療及轉歸所有患者均接受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一線抗結核藥物[1]:異煙井(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乙),短程化療方案:2~3個月HREZ/9HR。藥物劑量:異煙井300mg/d,利福平450mg/d,乙胺丁醇0.75mg/d,吡嗪酰胺1.5g/d。胸腔積液者加潑尼松40mg/d,逐漸減量,療程30~40d。同時配合微波治療儀治療[2]。7例患者經正規抗癆治療1~2個月臨床癥狀減輕或消失,胸水吸收,藥物副作用尚不明顯。6例繼續治療和透析,1例自動出院。
慢性腎功能衰竭(CRF)及長期血流透析的患者免疫機能低下,結核的發病率較普通人群高 12倍[3],本組結核發病明顯增高,約為 14.3%與國內報告相符[4],本組病例既往未經治療的活動性結核史或近期有活動性結核的密切接觸史;結核的特異性檢查PPD、痰菌、活動性結核標志物陽性率不高,老年患者陽性率更低。以肺外結核為主,結核性胸膜炎是主要的肺外表現形式,均為首次發現。其中1例雙上側肺結核半結核球,1例右上中肺結核。這可能是由于結核胸膜炎較其它部位結核更易發現,更易診斷有關。
本組患者并發結核時,多缺乏典型的結核呼吸道癥狀及全身中毒癥狀。因此凡是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出現疲乏、食欲減退,近期明顯消痩,排除體液過多,透析不充分或其它細菌感染的血沉增快因素,應引起注意并高度懷疑為結核病。可以認為在糾正低蛋白血癥、貧血及細菌感染后,血沉增快是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結核病的一個重要臨床標志。
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并發結核病,其臨床癥狀體征均不典型,而結核的特異檢查PPD、痰菌、活動性結核標志物陽性率不高,故存在下述情況應考慮結核性胸腔炎:不明原因的胸腔積液,排除腫瘤、心衰和血透不充分等因素;尿毒癥的原發病為糖尿病;經常規抗炎治療無效;胸水為滲出液;腺苷脫氫酶大于45U/L,胸水抗PPD、IgG陽性;血沉明顯高于正常。
對7例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并發結核感染治療和一般透析結核患者的治療同樣有效,重視早期發現,及時正規治療,透析質量同樣能得到改善,取得很好的臨床療效。
[1]楊紹基,任紅.傳染病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2]王傳海,肖圣桃,李承紅.加用微波治療結核胸腔炎胸腔積液30例療效觀察[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4(03):47-48.
[3]張訓,侯凡凡.血液透析與腎移植病人的結核感染[J].中華腎臟病雜志,1995(1):44.
[4]廖錦良.糖尿病合并肺結核100例臨床分析[J].新醫學,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