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雅娟
呼吸科相關病原菌的臨床特點分析
盧雅娟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科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特點及相關影響因素。方法分離呼吸科病房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并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結果醫院內感染中醫院內獲得性肺炎發生率最高,二重感染發生有增多趨勢。結論提高呼吸科病房醫院內感染的防治意識,制訂相應的防治措施,降低醫院內感染的發生率。
呼吸科;病原菌;感染
醫院感染流行病學資料表明,我國醫院感染發病率中呼吸系統感染占首位,且有上升趨勢,故呼吸科病房是醫院感染的重要部門之一。為了解本院感染病原菌的臨床特點及相關影響因素,現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呼吸科病房患者分離病原菌的分布狀況、醫院內感染發生率和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及抗菌藥物對病原菌的敏感率等進行回顧性分析,為開展醫院感染的防治提供有關依據。
1.1 一般資料呼吸科病房設床位45張。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呼吸科的住院病案記載,如年齡、性別、診斷、抗生素應用狀況及院內感染發生率等內容。
1.2 菌株來源收集呼吸科病房2011年1月~2012年12月送至檢驗科各類標本經細菌培養鑒定的相關病原菌和藥物敏感實驗資料。
1.3 收治病例兩年共收治 1062例,其中 2011年494例,男288例,女206例,年齡(67±18)歲;2012年568例,男292例,女276例,年齡(69±19)歲。
1.4 標本來源2011年檢出感染病原菌164株,標本來源:痰液121株(73.8%),中段尿39株(23.8%),血培養2株(1.2%)和尿道分泌物2株(1.2%)。2012年分離出感染病原菌241株,標本來源:痰液204株(84.6%),中段尿33株(13.7%),血培養2株(0.8%)和尿道分泌物2株(0.8%)。
2.1 痰標本分離感染病原菌分布2011年以肺炎克雷伯菌(21.5%)、大腸桿菌(17.4%)、假單胞菌屬(16.5%)構成比居高;2012年痰標本分離感染病原菌中嗜血桿菌屬(12.7%)、白色念珠菌(8.8%)和其它真菌(25.0%)的構成比居高。
2.2 中段尿標本分離感染病原菌構成比以大腸桿菌、腸球菌屬為主,此外2012年分離病原菌中真菌的構成比明顯較高(P>0.05)。
2.3 痰分離主要病原菌對13種抗菌藥物敏感率比較各病原菌對所測抗菌藥物敏感率在 90%以上者,分別為陰溝腸桿菌2011年4種、2012年6種;鮑曼不動桿菌屬2011年7種、2012年4種;大腸桿菌2011年5種、2012年2種;肺炎克雷伯菌2011年3種、2012年5種;假單胞菌屬2011年3種、2012年2種;金黃色葡萄球菌2011年和2012年在13種抗菌藥物中均未出現90%以上敏感率。
2.4 抗生素應用構成比兩年主要使用的抗生素相似,以β-內酰胺類為主,但2012年三代頭孢菌素、喹諾酮類應用有一定增加,抗真菌藥物也有增長趨勢。
2.5 醫院感染情況2011年醫院感染發生共52例(10.5%),其中肺炎23例(44.2%),尿路感染10例(19.2%),其它19例(36.5%)。2012年發生47例(8.3%),其中肺炎18例(38.3%),尿路感染15例(31.9%),其它 14例(29.8%)。監測兩年度醫院感染發生率,其差異無顯著性(P<0.05)。
因呼吸科病房收治的多為COPD患者。呼吸道感染種類多,致病原復雜,如上呼吸道感染、COPD急性發作(AECOPD)、社區獲得性肺炎、醫院獲得性肺炎等均存在不完全相同的常見致病原。只有針對不同疾病、不同個體的特定致病原選用有效的藥物,才能期望迅速、徹底治愈呼吸道感染,這種策略也就是臨床常說的目標治療[1]。
呼吸科以感染性疾病多發,而感染病原菌的確定十分困難,通常以痰培養為依據。本資料表明,感染病原體的獲取,大部分來源于痰標本的培養分離,故就某種程度而言,痰標本的病原菌分布情況可視為反映呼吸科病房醫院感染的“天氣預報表”。病原譜提示革蘭氏陰性菌是本院呼吸科病房主要的醫院感染隱患,與有關報道相符[2]。痰在咳出時可被口咽細菌污染,且部分患者入院前已使用抗感染藥物治療,研究者中有30~50%未能發現致病菌。
引起醫院感染危險因素有宿主和醫療行為兩大原因。宿主因素見于年齡、慢性肺部疾患、免疫功能低下、伴有基礎疾患等;醫療行為也是交叉感染的源頭,如氣管插管、機械通氣、胃管、導尿管的插入、吸痰、醫護人員的手、糖皮質激素的應用等。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能去除因接觸患者而沾染的大部分微生物,因此必須規范洗手,防止醫源性交叉感染[3-4]。
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和細菌的變異,細菌耐藥性產生及耐藥菌株的感染日益嚴重。由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導致病原菌耐藥率增加,細菌變異引起菌群失調和二重感染。白色念珠菌是老年人常見的機會性感染真菌[5]。本文2012年痰標本中白色念珠菌構成比較 2011年高,其原因也可能與患者高齡、免疫功能低,糖皮質激素與抗菌藥物長期使用等有關,需引起重視。
濫用或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耐藥菌逐年增多,院內感染發生率不斷上升[6]。目前認為,醫院內感染中以醫院獲得性肺炎發生率占首位。本資料也提示兩年內呼吸科病房醫院內感染中以醫院內獲得性肺炎構成比為高,且2012年真菌性肺炎有增多與痰液分離真菌株增加相符,提示要重視二重感染防治。
綜上所述,通過定期對病房感染后病原菌的了解,分析醫院分離的感染病原菌和相關影響因素,有助于提高醫院內感染的防治意識,降低醫院內感染的發生率。
[1] 劉又寧.淺談痰細菌培養與體外藥敏試驗結果的臨床參考價值與局限性[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4(35):241-242.
[2] 王揚,夏麗萍,李艷玲,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病原菌感染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24(11):692-693.
[3] 李芳.老年人肺炎難治原因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1,10(16):1604.
[4] 貢瑾,臧曉軍.門診口腔科醫院感染的規范管理[J].中華現代內科學雜志,2006,3(3):359-360.
[5] 李小春.氟康唑序貫療法治療 COPD合并肺念珠菌感染的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1,12(16):1945.
[6] 吳玉華,謝靜.114例肺炎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1):199.
R56
A
1673-5846(2013)07-0117-02
白城市醫院,吉林白城 137000
盧雅娟(1971-),女,漢,吉林白城人,學士,副主任醫師,呼吸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療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