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艷春
高血壓腦出血術后護理體會
龍艷春
高血壓腦出血;術后護理;康復指導
高血壓腦出血系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的出血,一般指高血壓病伴發的腦小動脈病變在血壓驟升時破裂所致。臨床一般采用腦室引流術將腦室內血液引流出來,以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減少腦膜刺激征[1]。本文就我院50例高血壓腦出血術后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我院神經外科自 2010~2012年收治高血壓腦出血患者50例,女13例,男37例,年齡40~89歲;入院時血壓<180/100mmHg 24例,180~210/100~120mmHg 17例,血壓>210/120mmHg 9例;嗜睡、淺昏迷20例,中度昏迷8例,深昏迷22例;腦室外引流術18例,開顱血腫清除術32例;5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38例好轉出院。
2.1 保持呼吸道通暢由于腦出血造成神經功能紊亂,加上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致呼吸道黏膜屏障受損,從而造成肺部感染,氣體交換受損,低氧血癥。應持續給氧,使血氧飽和度≥90%;意識清楚者,鼓勵咳嗽,每2小時翻身叩背一次,行霧化吸入等方法幫助排痰;氣管切開者及時吸痰,行霧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暢。
2.2 嚴密病情觀察嚴密觀察瞳孔、意識、生命體征的變化和肢體活動。若一側瞳孔散大或意識呈進行性加深或一側肢體出現麻木、偏癱,考慮顱內再出血;血壓逐漸升高,脈搏慢而有力,提示顱內壓增高;呼吸頻率不規則,提示呼吸中樞受損;體溫升高,提示有中樞性高熱或感染的可能[2]。
2.3 引流管護理術后一般留置頭部引流管 2~3天,腦室外引流管不超過2周。引流管護理要點如下:①抬高床頭15~30度,可減輕腦水腫,緩解患者頭痛。②妥善固定,保持腦室引流管開口高于側腦室平面10~15cm,以便維持正常顱內壓。若引流液呈血性引流袋應低于創口。③保持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打結、扭曲、拔脫。④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顏色鮮紅常提示有腦內出血;若引流液呈毛玻璃狀或有絮狀物常提示有顱內感染。注意觀察頭部敷料,若有滲濕應及時通知醫生。⑤嚴格無菌操作,每周定時更換康維引流袋,必要時做腦脊液常規檢查和細菌培養。⑥拔管:拔管前試行夾閉 24h,觀察是否有頭痛、嘔吐等顱內高壓癥狀,若出現上述癥狀立即通知醫生。拔管后注意觀察傷口敷料,并指導患者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咳嗽,以免引起顱內高壓,增加顱內感染。
2.4 控制血壓術后一般采用心電監護監測血壓、脈搏和呼吸,并維持血壓在 140~160/90~100mmHg,對血壓升高者早期用脫水劑并持續硝酸甘油或硝普鈉微泵泵入或口服非洛地平或硝苯地平緩釋片,不宜過度降血壓[3]。
2.5 控制胃出血嚴密觀察有無胃出血,特別是使用激素患者應注意有無腹脹、血下降、腸鳴音亢進。有消化道出血者術后應禁食水,上胃管持續負壓吸引,同時給予8mg%冰鹽水沖洗、去甲腎上腺素50ml和云南白藥一粒入胃管,每日三次。
2.6 飲食護理飲食上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如魚類、豆制品、五谷、黃豆等,忌辛辣、刺激、油膩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昏迷者給予鼻飼流質,每日 4~5次,每次200ml,飲食以牛奶、營養湯、豆漿、果汁等為主。
2.7 加強基礎護理近幾個月,我院在開展優質護理示范工程,為了響應號召,科室加強并落實危重患者的基礎護理。行面部、口腔、會陰等護理每日兩次;行溫水擦浴每周三次;加強褥瘡護理,予氣墊床、墊圈,建立翻身卡,每2小時翻身叩背一次。通過努力,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肯定,同時也降低了感染率和褥瘡發生率。
2.8 加強心理護理多與患者溝通,并在治療中多關心患者,鼓勵其積極配合治療并給其講述典型實例。
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心情舒暢;飲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堅持適當運動,注意勞逸結合。在術后醫務人員應幫助有運動和語言障礙的患者制訂一套符合其病情的功能鍛煉,同時配合針灸按摩,促進其康復。只要堅持鍛煉,癱瘓肢體的功能都有所恢復。定期測量血壓,復查病情,早發現早治療。
[1] 王新德.神經系統血管性疾病[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1:67.
[2] 陳小娟,胡志斌.高血壓腦出血術后護理 60例[J].中國醫藥導報,2006,3(35):115.
[3] 鄧麗英,陸國文.高血壓腦出血外科術后護理體會[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6,2:107-109.
R473
A
1673-5846(2013)07-0166-02
湖北省三峽大學仁和醫院神經外科,湖北宜昌 44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