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華銘(山東省濟南市普法辦主任、濟南市司法局局長)
新一屆中央領導高度重視法治建設。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在紀念現行憲法頒布實施30 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出四項要求。在對政法工作的批示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目標。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今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也對推進法治濟南作出部署。濟南市普法辦、市司法局作為普法依法治市指導和協調部門,必須緊緊圍繞推進法治濟南建設的總目標,全面推進法治城市、法治經濟、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為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一是確立創建法治城市新目標。要把十八大提出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作為創建法治城市的新目標,為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提供法治保障。二是推動構建法治濟南建設新布局。緊緊圍繞“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國總體部署,推動構建“立法、執法、司法、守法” “四位一體”法治濟南建設新布局。三是全面深化法治城市創建活動。堅持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基本思路,繼續推進法治城市建設。全面推進,就是抓好全局,全面推進地方、行業、基層依法治理,不斷提高全市法治化管理水平。重點突破,就是抓典型、抓亮點,培育具有時代特征、濟南特色的法治建設典型經驗,不斷提升法治濟南建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要健全完善科學規范的考評體系,開展法治縣(市、區)、基層法治建設示范單位評選活動,力爭再有一批區縣跨入全國全省法治縣(市、區)創建先進行列,組織開展“六五”普法中期督查工作,探索“法治指標”量化考核辦法,以法治考評促進法治建設。四是在四件法治建設實事上求突破。第一,要在打造新時期法治建設品牌上有新突破,推廣以信息化平臺整合資源、推進法治區域、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法治濟陽模式”,加強集法律服務、依法行政、依法調解、依法維權于一體的依法治市信息化系統和平臺研發運用,全面提高依法治市科學化水平。第二,要在打造泉城法治文化品牌上有新突破,大力推進“法律六進”工作,開展法治文化展示年活動。第三,要在領導干部學法用法上有新突破,召開市普法教育依法治市領導小組會議,開展領導干部法治能力提升年活動,聘請全國知名法學專家,舉辦全市領導干部依法行政專題法治講座,舉辦“六五”普法骨干培訓班,著力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工作的能力。第四,要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上有新突破,與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團市委等單位聯合舉辦“法律伴我行”青少年學法用法系列活動。
李克強同志在區域發展與改革座談會上強調,要建設法治化的市場經濟。由此可見,在建設法治中國的大背景下,法治經濟建設是當前發展與改革的重要戰略任務。全市司法行政機關要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找準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切入點,依法保障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是以工業園區建設為切入點,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上實現新突破。積極搭建工業園區法律服務平臺,組織開展“法律服務進園區”活動,為園區企業提供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人民調解等綜合配套法律服務,優化園區投資環境。二是以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為切入點,開展中小企業“法律體檢”活動。聯合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針對中小企業在法人治理結構、生產經營、投融資、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法律風險,幫助中小企業建立完善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增強抵御法律風險的能力,推動實施中小企業成長計劃。三是以大項目為切入點,做好招商引資法律服務工作。按照濟南市“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搭建大項目法律服務平臺,積極建立健全重大項目法律顧問跟蹤服務制度。四是以社區(村居)合同規范為切入點,突出搞好基層法律服務工作。在村居自治、村莊整合、農房改造、土地流轉、舊村改造等重大工作項目中,建立法律顧問介入制度,由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負責項目的法律論證、合同審查等服務,實現關口前移,降低法律風險。五是舉辦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律師協會聯席會,建立區域一體化法律服務協作機制。
圍繞“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堅持以社會管理法治化來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作為司法行政機關,一方面,要發揮普法依法治理職能,指導和協調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提高全市法治化社會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帶頭推進本系統社會管理法治化,依法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一是帶頭推進特殊人群管理法治化。司法局是綜治委特殊人群管理組長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社區矯正相關法律法規和中辦發[2010]5 號文件,切實在社區服刑人員和刑釋解教人員等特殊人群管理上有新突破。加快推進市縣兩級設立社區矯正管理機構,解決好社區矯正專門機構、專職隊伍、專項經費等問題,確保社區矯正工作有機構管事、有人員干事、有條件辦事。加快推進過渡性安置基地建設,重點抓好有條件的縣(市)過渡性安置基地建設。加快推進特殊人群信息化基礎平臺、信息資源庫和應用系統建設,實現實時監控、數據統計、網絡互通、資源共享,依靠現代信息技術破解特殊人群管理服務難題。二是帶頭推進社會矛盾化解法治化。要按照十八大要求,依據《人民調解法》,推動建立以人民調解為基礎的“大調解”工作體系。在堅持與法院、交警、衛生局、電視臺等單位“調解聯動”的基礎上,在全市公安派出所普遍設立人民調解室,推動人民調解向社會治安領域延伸,在依法拓展人民調解領域上實現新突破。注重發揮人民調解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誠信教育優勢,增強人民調解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三是帶頭推進社會組織管理法治化。司法行政機關承擔著管理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司法鑒定機構等職責,必須堅持管理與服務相結合,行政管理與行業管理相結合,“堵”與“疏”相結合,引導法律服務機構服務大局、依法執業、健康發展,使其成為法治社會的“正能量”。四是加強縣域司法行政工作規范化建設。開展基層基礎建設規范年活動,加強縣(市)區司法局和司法所規范化建設,探索司法所、法律服務所“兩所分離、聯合辦公、職能整合、黨建統一”的發展模式,用足用好政法專項編制、司法業務用房、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公用經費保障標準、人民調解辦案補貼等政策,確保在基礎建設、機構設置、人員力量、經費保障、職能作用等五個方面明顯加強,使縣域司法行政工作規范化建設有新突破。
堅持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作為首要價值追求,把切實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作為法治建設的根本任務,更好地發揮民生法治保障作用。在發揮普法依法治理指導和協調職能,推進民生立法、民生司法、民生執法的同時,組織引導法律服務隊伍,開展民生法律服務維權行動。一是開展法律平臺維權行動。目前,濟南市有12348 熱線、門戶網站、官方微博、電視廣播法制欄目、《濟南日報》律師在線等法律平臺,形成了立體化法律平臺體系。要充分利用這些法律平臺的大眾傳媒優勢,廣泛開展民生維權法律咨詢和疏導工作,與省電臺聯合舉辦百期律師辦案訪談節目,與12345 熱線聯動,利用官方微博開展“微服務”,同時推動建立縣級司法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引導公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覺用法律手段和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二是開展法律服務維權行動。圍繞就學、就業、就醫、勞動權益保障、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深入開展律師法律服務進社區“雙百”活動等民生法律服務工作,依法維護群眾權益和社會穩定。三是開展法律援助維權行動。發揮法律援助群眾工作優勢,開展“法律援助走基層”主題實踐活動,推動法律援助進社區(村居),把“法律紅利”送到困難群眾家里,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完善“1 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將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調整至市內五區為最低工資標準以內,其他縣(市)區為當地低保標準的2.5 倍以內,更好地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四是做好司法考試考務工作。堅持“從嚴治考、熱情服務”的總原則,慎重、嚴密、細致地組織好國家司法考試,確??荚嚻椒€、安全、順利、有效進行。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設,依法防范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監所要切實履行防范和懲治違法犯罪的重要職責,努力在平安濟南建設中有更大作為。一是深化監所平安建設。深入推進平安監獄、平安勞教所建設,始終堅持第一責任不動搖,堅持預防為主不放松,堅持狠抓落實不懈怠,堅持從嚴追責不留情,確保監所持續安全穩定。二是全面推進依法治監(所)。要依法建制,根據新修訂的《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審查梳理、修訂完善現有制度。要嚴格執法,無論是日常管理,還是變更刑期、執行方式,都要嚴格落實執法責任制。要陽光執法,嚴格實行獄(所)務公開,強化執法監督,保障公正廉潔執法。三是努力提高教育改造質量。堅持以教育改造罪犯勞教人員為中心任務,組織開展教育質量年活動,健全教育改造質量評估體系,實行教育改造“聯動工程”,推進監管改造與安置幫教“雙向延伸”,整合監所、社會教育矯治資源,提高教育改造的科學化、社會化水平。四是大力推進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深入實施濟南監獄“十二五”獄政設施改造規劃,加強濟南市警示教育基地項目建設,切實改變濟南監獄場所建設的狀況,為創建部級現代化文明監獄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