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貞 余嘉明 薛湘平 付會斌
醫療糾紛處理工作機制探討
馬文貞 余嘉明 薛湘平 付會斌
醫療衛生機構中醫療糾紛很難完全杜絕,近年來媒體曝光越來越多,如何建立健全的醫療糾紛處理機制,成為醫院正常運作的重要問題。各醫院都在實踐基礎上探索適合本院的醫療糾紛工作處理機制,本文從我院醫療糾紛處理的實際經驗出發,提出基層醫院醫療糾紛處理工作的初步構想,以期為有效處理醫療糾紛、維護醫患關系穩定提供科學依據。
醫療糾紛;知情權;處理機制;溝通
近年來醫療糾紛有以下特點:媒體曝光率高、社會影響惡劣、專業“醫鬧”參與,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關注并重視醫療糾紛。醫療糾紛很難完全杜絕,一旦形成醫療糾紛,會直接或間接地涉及醫患雙方的權益、道德和法律責任問題。因此,必須重視醫療糾紛的防范工作,有效處理醫療糾紛有利于維護醫院的良好形象及醫患關系的穩定,對維護社會穩定也有著重大意義。本文擬從醫護人員防范和醫院管理兩方面構建醫療糾紛的處理機制。
1.1 加強醫患溝通醫患溝通能力是醫學人文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生在執業時應當有足夠的重視,這不僅能夠使醫務人員深入了解患者病情,為實施診療奠定基礎,也有助于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決定手術等事項。我院從以下幾方面要求醫護人員做好醫患溝通:①要防范醫療糾紛的發生,醫院和醫務人員必須切實重視患者的權利,轉變醫療作風。②告知義務:醫患關系的改變,消費者意識的增強,應充分讓患者及家屬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即將采行的檢查或治療之原因和可能之結果,讓患者及家屬感覺受到尊重與參與感。對嚴重副作用的藥物以盡到事前告知之義務。③解釋病情時,醫療人員應站在患者的立場思考,以患者及其家屬能夠理解的措辭與用語,并確認其已正確了解所要傳達的訊息。④對于病情治療的愈后狀況之措辭應較為謹慎,不要讓患者產生誤解,對于理解的患者,雖可能確信患者會有好的結果,但也不要輕易給予承諾。實踐證明,加強醫患溝通更加有利于實現患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避免因知情權問題引起醫療糾紛,有效防范和減少醫患糾紛。
另一方面,我院十分重視新進醫護人員醫患溝通的教學內容,除了結合基礎理論外,更結合實際,通過小組形式,結合本院實際發生糾紛病例進行討論、分析、研究解決方案。注重溝通對象、告知診斷結果的措辭,比如切忌堆砌專業醫學術語,盡量使用通用俗語。教育新進人員了解患者心理狀態,使之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傾聽,在實踐中使新進人員與患者的溝通能更具針對性、目的性[1]。
1.2 加強醫護人員培訓教育醫療糾紛產生初期,首先接觸投訴者的往往是主治醫師或護理人員,其也是與投訴案最為密切相關的。我院院方通過培訓、座談會、下發宣傳文件、情景模擬教學等多種形式開展,重點培養醫護人員,針對實際案件作為教學內容,并及時更新,以作借鑒。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糾紛處理流程,醫療糾紛產生時,向其耐心地解釋,并及時聯系科室負責人共同應對,務求盡量在糾紛產生初期把矛盾解決。有的患者或家屬不理解醫護人員,認為醫護人員故意夸大病情以推卸責任,接診時已經無法搶救或經過短暫搶救無效而死亡,死者家屬難以接受,而把責任怪罪至醫護人員身上。遇有類似情況,要求醫生既要冷靜對待,更要堅定自己的立場。另外,要求醫護人員在解釋過程中最好不要單獨一人進行,當有情緒演化更為激動時,要有防備意識,隨時聯系保安,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1.3 加強醫療質量管理近年來我院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取得較好的成效,醫療糾紛逐年減少,醫療質量管理貫穿醫療活動的全過程:①要求醫護人員把查對意識和醫療責任結合在一起,將查對制度貫徹于醫療活動中,使其成為醫護人員的基本素質。②檢診制度落實到位,誤診、漏診常常是由于診療經驗、技術和責任心等綜合因素造成的。醫療管理有接診、二級查房、會診以及病案討論等制度,嚴格執行這些制度會使誤診、漏診率大大減低。③健全病案管理制度:病歷是醫護人員臨床思維的憑證,是診療過程中的原始記錄,有很強的書證作用,是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司法鑒定的重要依據。一旦發生醫療糾紛,醫療文件的記錄存在缺陷,勢必會使醫院處于舉證不力的境地。嚴格執行病案管理制度,可減少醫療糾紛的復雜性。④完善病歷和處方的書寫:規范病歷書寫是防范醫療糾紛的重要措施。各種醫療文件應按照有關規定詳細記錄并及時完成,特別是搶救、會診、手術、麻醉、上級醫師查房、交接班等記錄。在書寫過程中出現錯字時,應當用雙線劃在錯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蓋或去除原有字跡。在治療過程中的一些特殊情況,如患者的身體出現異常情況、突發情況、患者及家屬意愿,注重及時記錄在案,注意把思想和醫療行為記錄在病歷上,這是醫務人員保護自己的有效手段。即使是細微事件,也不能疏忽,以備日后作為有力的證據材料。另外,要保證記錄信息的正確、準確無誤,若證據有瑕疵,其證明力會下降,甚至不能作為證據材料[4]。手術同意書是證明醫務人員履行告知義務、患者充分行使其自主選擇權的有效證明,但在應對一些比較復雜、風險比較高的手術,醫務人員向患者或家屬說明時可以作一個筆錄或錄音,筆錄與錄音結合手術同意書會更具有證據證明力。⑤嚴格管理,堵塞漏洞:在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的同時,預防醫療糾紛的實際手段主要還是靠加強管理、堵塞漏洞,監督執行不力;科室和部門之間銜接協調不夠;個別醫院工作人員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得不到及時制止。⑥重視臨床護理記錄的法律意義:護理記錄不僅是臨床診治患者病史資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體現了護理質量的高低,是醫療、護理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法律效應,可以成為權威性書證材料,所以必須重視護理記錄的書寫與保管。⑦增強醫護人員法律意識:醫護人員必須學法、懂法。為了增強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醫療衛生法律法規書籍備用于各科室是必要的,能給予醫護人員很好的指引及查閱。要增強法律意識還需要融入到具體的醫療操作中。醫生在醫療操作中不僅要嚴格遵守診療操作規范,還要堅守職業操守。學習醫療法律法規,不僅可以增強法律意識,對案例進行討論剖析,從法律的角度來認識糾紛產生的原因,使全體護理人員逐漸學法、懂法,并運用到護理實踐中,提高其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⑧隨著醫保、社保等各種保險的患者逐漸增多,加強對保險知識的學習也有著重要意義,如很多保險對藥物使用、檢查項目等都有報銷范疇的規定。
2.1 投訴接待我院的接收投訴途徑有醫院網站平臺、電話投訴、醫務科接待。但由于電話投訴與醫務科接待更為直觀、方便、及時,因此,這兩種方式更為常用。投訴期間,投訴者的情緒往往比較激動,因此在接待工作中,不僅要記錄主要投訴信息,還要盡量安撫投訴者情緒,悉心聆聽投訴者的需要,注重措辭用語,為下一步的溝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投訴作為糾紛的萌芽期,部分投訴者可能因對醫院工作的不理解而造成誤會,情緒也比較激動,對于投訴工作須盡快處理,以免激化投訴者的情緒,使糾紛解決工作增加難度。如若問題只是出現在對醫院工作的誤會上,則可以在接收投訴工作中作詳細的解答,化解誤會,成功地解決矛盾。
2.2 信息采集
2.2.1 做好登記工作登記工作是糾紛工作信息采集環節的第一步。投訴者信息的準確十分重要,包括姓名、聯系方式、投訴內容都是涉及后續工作的進展。特別是通過電話投訴,更要仔細做好內容核實。因為通話過程中可能表達說明不清楚或訊號不良,所以,事后投訴者到科室面談時,也需對登記內容進行確認,減少信息不統一情況出現。
2.2.2 妥善保存證據資料病歷作為重要的證據,對最終結果起決定作用須妥善保存。本院設有完整的保存病歷機制、保存年限,而且要求嚴格。一旦有醫療事故發生,首要任務是把所有的病歷文件、現場實物均及時地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和保存,避免出現證據滅失、受損現象。筆錄是書面證據,根據民事訴訟證據的相關規定,在保存證據過程中,書面證據尤為重要。雙方簽字蓋章確認,另外還需要注意保存原件。視聽資料要注意制作時間等重要信息的記錄及音質、畫面質量的清晰。
2.3 利用新聞媒體宣傳,樹立群眾正確的就醫觀念輿論和媒體的報道有失公平,報道時武斷確定醫院存在的過錯,引起公眾對醫院信譽的質疑、判斷,致使患者誤解與不信任感加重。甚至,“醫鬧”充分利用媒體,制造輿論,給相關部門施壓,逼醫院讓步,以得到更多的賠償[2]。醫療糾紛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民眾法律意識淡薄,醫療現狀與患者及其家屬理想之間存在差異。因此,利用新聞媒體宣傳,樹立群眾的正確就醫觀念、法律觀念指導群眾在糾紛產生時采取正確的方式而非采用過激行為。最好的方式是通過公益廣告、法制欄目、法制宣傳活動等方式,讓群眾明白醫療現狀,避免出現現狀與理想的差異過大。
《人民調解法》頒布后,人民調解解決醫療糾紛日益受到重視。通過人民調解委員在和解方法尚未有效解決矛盾時,人民調解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人民調解既是通過第三方進行斡旋,又不像法院訴訟一般耗時長、費用大,也可減輕法院辦案負擔。醫療糾紛發生后,及時引進第三方中介組織,在對患者進行安撫工作的同時,做好醫院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與協調,緩和矛盾,協調各方利益,人民調解的缺陷與法院訴訟一樣,在于沒有專業人士參與調解。但就目前的現狀而言,人民調解是處理醫療糾紛的一大良策。
ADR方法即非訴訟解決機制包括和解、調解、仲裁等,現已引申為對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民事訴訟以外的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和機制[3]。醫院目前處理糾紛采用的辦法主要有訴訟與和解。訴訟耗時長、費用大,并不是一種理想的解決辦法,訴訟一般作為解決矛盾的最終手段。因此,當糾紛產生時,首先由主治醫師進行溝通,再者由科室主任進行溝通,最后才有醫務科與投訴者進行協商。和解的參與方是醫患雙方,涉及范圍小,避免對醫院造成不良影響。糾紛一旦提上法院訴訟,持續時間長,訴訟成本大,不僅可能對矛盾加以激化,而事實證明,新聞媒體報道往往是負面的,直到最后法院判決作出后,風波方能平息。因此,和解是醫療糾紛的首選方法。
通過仲裁委員會醫學專業的人士作為第三方進行溝通、判定最終的結果,由于專業人士對有一定的醫學知識,在仲裁過程能夠準確、公平地判斷出責任承擔問題,然而這一方式尚未成熟,全國范圍內成立的醫療仲裁委員會不多,大多由衛生行政部門擔任這一角色。但隨著醫療糾紛問題在社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普及醫療仲裁委員會進行糾紛解決將會是一種趨勢[4]。醫院首先作為一個運營整體進行宏觀管理,其重點就是危機處理、突發事情應對及善后工作處理,重點在事前防范。這既是對醫生執業素質的考驗,也是對醫生自身的保護,為醫生穩定工作提供保障。
[1] 董恒進.醫院管理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118-120.
[2] 任忠懷,黃俊昌,劉澤龍.基層醫院醫療糾紛特點及防范對策[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9,16(3):63-65.
[3] 常偉,周衛冰,陳鼎榮.醫療糾紛防范與應對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107-108.
[4] 衛生部醫政司,中國醫院協會.患者安全目標手冊(2008)[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56.
R197.3
B
1673-5846(2013)06-0163-04
中山市陳星海醫院醫務科,廣東中山 52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