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緹 秦立國
外科實驗教學改革初探
李 緹 秦立國
外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通過理論結合實踐,互為驗證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還能提高實踐技能與技巧。因此,外科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技能和綜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新時期外科實驗教學面臨著較多問題,我院從激發學生情趣、強化動手能力及實驗教學改革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外科;實驗教學;改革
高等職業醫學教育中外科學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1],而外科學實驗課是外科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對于實踐基礎理論和技能掌握的程度,直接決定著臨床實習和教學工作的質量,甚至影響著學生臨床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實驗課在外科教學活動中所占的比例和位置十分重要[2],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掌握一定的實踐技能。但是基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近年來發現學生進入臨床后,其實際動手能力與適應臨床過程緩慢。為此,如何提高外科實驗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實踐技能能力,增強學生臨床應用能力,是臨床實驗教學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我院臨床教研室在多年外科學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對外科實驗教學進行一系列的探索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與同仁分享。
1.1 實驗設備落后和不足由于經費短缺或其它因素的制約,導致實驗室數量少、資源配置不合理、設備更新與維護不及時等現象出現,使得短時間內無法完成相關實驗,實驗教學的開展不能穩步推進,無法充分發揮其效能。
1.2 師資隊伍力量薄弱、分散、不穩定外科實驗教學主要是采用了理論教師與實驗教師分頭、分組帶教,且實驗教師的配置多為年輕教師,在操作技能上處于相對薄弱狀態,教學過程中很難將理論及實驗有機的結合起來,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實驗教學的開展;而且實驗教師的流動性很大,在適應實驗教學后部分教師希望轉入一線教學隊伍,導致實驗人員嚴重匱乏。
1.3 對實驗教學重視程度不夠現在的臨床教學,依舊處于偏重理論教學,課程設置上以理論為主[3],實驗教學學時僅為理論教學的三分之一,甚至不足三分之一。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實驗教學評價基本不作為評價標準,導致學生重理論、輕實驗的學習意識。而且實驗教學還存在著理論與實驗脫節的現象,主要體現為附屬實訓基地層次較低或根本就沒有實訓基地,學生在理論學習后的技能培養得不到很好的強化,導致技能水平低下,對理論知識遺忘較快。
1.4 資源浪費嚴重學生實驗教學所用的醫療物品,如縫線、引流管都是正規廠家生產、可以用于臨床工作的正規物品,但是在實驗教學中很多物品是可以多次利用,而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因嚴格按照標準使用,極大的浪費了有限的教學資源。
1.5 實驗室管理不完善外科學范圍較廣,器械、設備、備品種類繁多,要求管理者不僅要懂得管理,還要懂得外科專業知識,而很多院校的實驗室管理人員配置上只重視行政視管理而忽略了專業管理,導致實驗室管理混亂,也影響了外科實驗的開展。
2.1 改善實驗教學條件我院根據實際需求和實驗室結構特點,按照基地化建設標準,對實驗室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同時統籌規劃制定了各項操作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并統一制作墻報,便于實驗教師嚴格按照要求操作,學生可在操作過程中形成綱領性指導作用。而且實驗室臨床模擬化氛圍濃厚,讓學生感受到外科工作的神圣、莊嚴,能夠真正理解該課程的重要性及其所處的臨床地位,促進學生的自律性。
2.2 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教學過程的主要執行者是教師,其工作能力、業務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教育、教學水平的優劣,因此,必須重視實驗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其能力,完善其機制。我院制定了一系列實驗教師崗位相關政策和機制,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調動實驗教師的工作熱情、提高實驗教師的津貼待遇、加強實驗教師的培訓與培養,使實驗教師得到了很大的傾向性政策,提高了實驗教師的教學能力、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
2.3 優化實驗教學體系優化實驗教學體系是從系統內進行各方面的改進與規范化的過程。我院從學時規劃、內容規范、教學手段等方面做出了行之有效的改進措施:一是學時規劃方面,實驗學時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并且增加多種形式的課外補充,比如配備了專供學生業余訓練的實訓室,開設了多媒體輔助模擬,延長了實訓室開放時間等;二是規范實驗教學內容及方法。外科實驗教師來自不同科室的臨床醫師,其在臨床工作中形成了獨特的操作手法和行為習慣,從而導致了學生無所適從。因此,根據教學大綱管理要求,配合自編實驗實訓教材,統一對實驗教師進行規范化培訓,并進行業務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崗;三是教學手段改進。為了使學生高標準的完成實驗教學要求,采取分步驟的教學手段。第一步著重加強實驗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學習;第二步強化基本技能訓練;第三步進行模式臨床操作訓練,使每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轉換角色,掌握相關角色的工作要領。
2.4 規范實驗教學考評考核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標準[4]。我院從醫德醫風、職業操守、技術要求、操作規范、技術要領、熟練程度等方面對每位參評者制訂了客觀、全面、嚴格的評分標準,并在考評過程中采用第三方督考的形式對每位參評者進行單獨考核。方式上以口述結合操作的形式考評學生對實踐技能的理解及掌握情況,并最終作為其是否能夠參加理論考試的標準之一,同時將技能考核成績按20%的比例計入外科學總成績,這樣在制度上提高了學生對于實踐技能學習的認知程度、從考評匯總督促學生提高臨床實踐技能能力。總之,外科實驗教學是臨床技能培養的重要途徑,其過程的好壞決定了學生是否能適應臨床工作,因此我院既要重視學生的理論培養,又要加強其動手能力和臨床綜合素質培養。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臨床實習和工作夯實基礎。
[1] 秦立國,畢英謙.高職院校外科護理教學現狀及思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417.
[2] 王曉玲,曹秋莉,佟秀鳳,等.手術學實驗教學的現狀分析與改革[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4,27(1):7-8.
[3] 楊炳英.外科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1,7(2):36-37.
[4] 朱寧,王尚透,蔣建平.外科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醫學教育探索,2007,6(5):454-455.
R-05
A
1673-5846(2013)06-0191-02
鐵嶺衛生職業學院,遼寧鐵嶺 112000
李緹,男,畢業于錦州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就職于鐵嶺衛生職業學院,實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