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天華 林玉華 代海燕 郝 佳 郝琳娜 馬 霞 李桂華 王 青
172例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鑲術治療超高度近視臨床病例觀察
樸天華 林玉華 代海燕 郝 佳 郝琳娜 馬 霞 李桂華 王 青
目的探討如何改善LASIK治療高度近視術后出現的屈光回退,眩光及暗適應下降。方法門診隨機抽取行LASIK手術高度近視172 例(320 眼)矯正視力≥0.8、屈光度在( - 8.00D~- 15.00D) 者。分A、B 兩組,每組160 眼。A 組選擇5.7mm的切削直徑。B 組選擇在相同切削量的基礎上采用5.50mm與6.50mm相結合的多區切削。結果A 組:裸眼視力≥0.8 者136 眼占85.00%,主訴有眩光者112 眼占70.00%,暗適應下降152眼占95.00%,角膜厚度(390±30)μm,屈光度-0.75D~-2.50D,地形圖均為正常負性形態。B 組:裸眼視力≥0.8 者156眼占97.50%,主訴有眩光者12眼占7.50%,暗適應下降44眼占27.50%,角膜厚度(410±30)μm,屈光度-0.50D~-1.0D,在形圖均為正常負性形態。結論LASIK單中心、多區切削治療高度近視,減少了屈光回退,降低了眩光和暗適應當的發生率,提高了術后的視覺質量。
LASIK;單中心;多區切削;高度近視
準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鑲術(LASIK)治療近視散光,現廣泛用于臨床,因其具有安全、準確、可預測性和復原時間短的優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的重視。然爾利用LASIK治療也有其缺點,部分高度近視治療后通常會有屈光回退、眩光及暗視力下降等現象,我院采用單中心、多區切削這一術式對改善此類情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做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1年2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就診的符合準分子激光手術的高度近視患者172例(320眼),術前做詳細的檢查。角膜厚度(490 ±50)μm,等效屈光度為-8.00D~-15.00D。其中女80例(142眼),男92例(178眼),平均年齡是29歲。所有患者過計算機模擬手術選擇6.00mm削區域直徑均欠矯-2.00D~5.00D。選擇5.50mm與6.50mm切削區域直徑和選擇5.7毫米的切削區域直徑相結合,這樣可使屈光度得到矯正。
1.2 儀器設備nidek ar-600電腦驗光儀、尼德克cx-5000準分子激光器,尼德克up-1000角膜測厚儀、nidek nt-2000全自動眼壓計、波蘭pct100角膜地形圖、MoriaⅡ角膜板層切開刀等。
1.3 手術方法手術按規范標準進行,先麻醉消毒手術區,鋪巾,開眼瞼,制做角膜標記線。安裝調適刀頭,固定眼球,啟動負壓,在12點鐘位置制做一個蒂,制作一定厚度的完整的角膜瓣。翻轉角膜瓣后將角膜基質床的水份吸干,測量好角膜基質的厚度。保留角膜基質250μm的基礎上按照計算機模擬設計好的數據,A組選擇切削直徑為5.7mm進行激光切削。B組先按-3.0D的屈光度進行6.50mm的切削直徑進行激光切削,選擇同一中心的5.5mm的切削直徑,對余下的屈光度進行激光切削。切削完成后,要再次確認殘留的角膜基質厚度在250μm以上,沖洗干凈后復瓣,按角膜標記復位角膜瓣,將瓣下的水份吸干,手術結束。
2.1 術后視力術后視力≥0.8 者A 組136眼(85.00%),B 組156 眼(97.50%)。
2.2 眩光術后眩光A 組112眼(70.00%),B 組12眼(7.50%)。
2.3 暗適應下降術后暗適應下降者A 組152 眼(95.00%),B 組44眼(27.50%)。
LASIK對于中高度近視的患者的治療要比PRK有很大的優勢。LASIK是在PRK(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基礎上與微型角膜板層刀的完美結合,比PRK更穩定、有效、安全,這在臨床上已經是得到了驗證的。它避免了術后一些并發癥的發生,如眼壓增高。LASIK在針對一些高度近視時,在術后仍會有屈光回退、暗視力下降、產生眩光等問題。為了能達到完全矯正屈光度數,在對高度近視患者激光切削時,往往需要縮小直徑切削,這也是因受到角膜厚度的制約。此外,屈光度的增加會導致切削角膜基質厚度增加,這在切削區的邊緣將形成一個銳角,當患者所處的環境較暗的時候,瞳孔放大到或超過這個邊緣時,不規則折射現象會出現,從而暗視力下降和產生眩光。因為,角膜基質切削的較多,從而減弱了角膜的張力,在眼內的壓力的影響下,角膜基質可能有前澎隆或輕度的擴張,從而有屈光回退現象的發生。保留更多的角膜基質,可以更大的維持角膜的張力,減少回退的發生,單中心、分多個區分步驟的切削利用5.50mm的切削直徑解決大部分的屈光度達到了保留更多的角膜基質。應用切削直徑為6.50mm切削-3.0D屈光度,充分利用裂隙掃描的優勢,對于5.50mm與6.50mm之間的1.0mm的切削區域進行修飾,使其平滑,這樣正常角膜組織與切削區之間變得更加平滑,由銳角變成鈍角,這樣可以使光線的折射減弱,改善暗視力下降和眩光。我院認為采用相同中心、多光區分步切削模式時,強調要確保角膜基質厚度大于250μm,一定要高度重視發生偏中心的情況。這一術式取得成功的另個重要點就是醫務人員對機器的性能要熟練的掌握。本組治療后無偏中心發生。由上述結果來看,LASIK單中心、多區切削治療高度近視,減少了屈光回退,降低了眩光和暗適力下降的發生率,提高了術后的視覺質量。
[1] 陸文秀.準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術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122.
[2] 周煒,郭希讓.眼科激光治療學[M].鄭州:河南醫科大學出版社, 1997:212.
[3] 杜之渝,吳寧玲,張大勇,等.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后角膜基質床厚度安全值分析[J].中華眼科雜志,2004,40(11):124.
[4] 雷鳴,謝伯林,曾原,等.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矯治近視遠期療效[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4,26(11):127.
[5] 朱映芳,郭小健,王華,等.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對近視眼高階像差的影響[J].眼視光學雜志,2005,7(1):112.
[6] 張金嵩.眼屈光手術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264-266.
R155
A
1673-5846(2013)06-0345-02
牡丹江醫學院紅旗醫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