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明
人文關懷在生殖醫學工作中的應用
曾慧明
結合實際工作體會,作為生殖醫學工作者應該將人文關懷貫穿于工作中,以人為本,從而更好地為不孕不育患者實施人性化服務。
生殖醫學;人文關懷;不孕不育癥
不孕癥患者是一特殊群體,在治療中,需要經過一個過程,同時患者在心理、生理、社會環境中都承受著不同程度的鄙視,對患者情緒產生負面影響。身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需要不斷加強人化道德修養,將“人文關懷”應用在生殖醫學工作中,關愛患者,依據患者自身情況擬定出個性化、人性化治療方案,和諧醫患關系[1]。
患者年齡大多為生育期婦女,年齡25~45歲。少數伴有月經不調,青春期的患者及早熟的患者。不孕癥因素中,男性原因8%~22%,女性原因25%~37%,男女雙方原因21%~38%[2]。有報道不孕癥將成為位居心腦血管疾病之后的第3大疾病[3]。一項調查中顯示,15%的女性患者和6%男性患者通過1年診治后,不能懷孕會進入嚴重的抑郁心態。實際工作中不孕不育患者不僅是一種身體上的痛苦,對患者也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心理上的折磨。
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著想,依患者心理,以人文關懷為指導,造就人性化的生殖醫學診療環境,如診療環境整潔、干凈、溫馨、標識明確,就診簡捷、方便、環境舒適優雅,候診區內有宣傳資料,播放音樂、講座等使患者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盡可能地為患者,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
不孕癥對患者的家庭造成不良的嚴重影響,還存在社會問題。加強醫學、心理學、倫理學等人文科學的學習,接受優良醫德的熏陶,提高個人修養。尊重患者,努力營造使患者感到舒適、安全的醫療方案。每個不孕患者的家庭情況,生活環境、文化等各不相同,生殖醫務人員,根據不同的患者情況,考慮患者問題和心理問題。工作者通過逐步引導,使患者減輕壓力,樹立信心。不斷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就診患者為特殊人群,因社會地位和文化層次的不同,工作人員應處處為患者著想,保護隱私。盡量避免不必要的人員走動。有時需要用一個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可使患者感到溫情和被關懷。
生殖醫學是一個新型科學,有的患者了解不多,在診治不孕癥患者的過程中需要患者的配合,經常的需要定期檢查、藥物治療、檢查都和月經的情況相連系,因此,有責任解答患者疑問,并經過個別服務,提供生活教育指導和各個時期注意問題等對患者進行健康宣傳,使患者知道健康方法、生活知識,用藥檢查等情況。使治療的夫婦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心情,改善妊娠結局。
總之,把“人文關懷”的治療意識融入整個診療服務中,以關愛和同情心去服務每個不孕患者,于工作中進行個性化的診療,主動的把人文關懷融合在生殖工作中,創造良好的醫患關系,改進提高醫療質量。
[1] 孟麗娟.孫偉.張瑩.輔助生殖中心的倫理關懷在工作中的體現[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1,19(2):110.
[2] 閆文杰.楊箐.尹太朗,等.人文關懷在生殖醫學中的體現[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23(4):90-91.
[3] 關欣.李琦.樊立華.新世紀醫學人文關懷的意義與培養[J].醫學與社會,2011,24(4):32-33.
R472
A
1673-5846(2013)06-0401-01
河南省平頂山市平煤醫療集團總醫院生殖醫學科,河南平頂山 467000
曾慧明(1964.2-),漢族,四川省內江縣人,學士學位,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從事專業:生殖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