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萍
失眠癥藥物的臨床應用
石曉萍
失眠癥;藥物治療;臨床研究
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出現失眠的患者人數越來越多。失眠癥已困擾全球將近三分之一的人,中國約有3億人患有失眠和睡眠過多等睡眠障礙[1],可見,失眠已明顯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針對日益嚴重的失眠現象,藥物已成為治療失眠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對失眠癥的中西醫藥物治療進行綜述。
失眠是指患者對睡眠的時間或質量不滿足,影響到白天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2]。根據病程可分:①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②亞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6個月;③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個月。
失眠的表現主要為入睡困難、淺睡、易醒或早醒,整夜睡眠時間少于5h,常與一系列疾病相伴如神經衰弱、焦慮、抑郁癥等。失眠的診斷通常是指有睡意時上床后30min不能入睡,覺醒時間每晚超過30min,且白天有癥狀者,如眼疲乏、頭脹、頭暈、犯困等。
打破失眠的惡性循環,減少引起睡眠障礙的內部和外部因素,糾正覺醒過度,緩解癥狀。具體應做到縮短睡眠潛伏期,減少夜間覺醒次數;保持常態睡眠結構;恢復社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失眠癥的藥物選擇,應考慮患者不同的個體特征,其主要綜合患者的癥狀、年齡、特殊狀態、工作性質、共病情況、經濟狀況以及藥物的半衰期、不良反應和安全性等幾個方面[3]。針對入睡困難的失眠患者,應使用超短效類藥物,使患者服用后可很快入睡,且第二天起床沒有酒醉感,如司可巴比妥、氯硝安定、三唑侖、唑吡坦片、咪唑安定等;針對維持睡眠困難、惡夢頻頻的失眠患者,應使用短效或中效類藥物,以加重慢波睡眠并縮短其時間,如舒樂安定、唑吡酮、勞拉西泮等;針對早醒的失眠患者,應使用中效或長效類藥物,延長總的睡眠時間,如安定、硝基安定等。理想治療失眠的藥物選擇原則應是迅速誘導睡眠、對睡眠結構無影響、次日無藥物殘留作用、不影響記憶功能、對呼吸無抑制作用、長期使用無藥物依賴性和藥物戒斷癥狀、與酒精和其他藥物無相互作用[4]。
具有治療失眠適應證的藥物主要包括γ-氨基丁酸A(GABAA)復合體激動藥、褪黑素受體激動藥、抗抑郁藥、非經典抗精神病藥、抗組胺藥。近幾年,治療失眠癥的新藥也取得一定進展。
5.1 巴比妥類藥物是一類較為古老的鎮靜催眠藥,作為第一代鎮靜催眠藥,由于治療的安全范圍比較小,有明顯的潛在成癮性、呼吸抑制作用和過量致死等副作用,近年來已基本被其他有關藥物所取代。常用藥物有苯巴比妥(魯米那)、司可巴比妥(速可眠)。
5.2 苯二氮卓類藥物是治療失眠癥藥物中應用最廣泛、時間最長的一類藥物,具有吸收較完全、不良反應小、戒斷反應輕微,不易成癮等優點,是治療失眠癥的首選藥物之一。苯二氮卓類藥物對各種原因引起的失眠均有效,其作用根據持續的時間長短,分為短效、中效、長效三種。短效藥物作用迅速而短暫,主要用于入睡困難者;該類藥物易形成依賴,且撤藥易產生反跳性失眠,代表藥物有三唑侖。而中效藥物主要用于睡眠不實,多醒兼有入睡困難者;常用藥物有羥基安定、氯羥安定等。長效藥物作用慢,治療時間長,易有儲積及延續作用,容易抑制呼吸;代表藥物有氟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藥物等。藥物劑量因人因病情而定,選擇適當的劑量,連續用藥不宜超過4個月,減藥要緩慢,中等劑量具有明顯的鎮靜催眠作用[5]。
5.3 非苯二氮卓類藥物近年來,鎮靜催眠藥物正逐步從苯二氮卓類藥物向非苯二氮卓類藥物發展,其代表藥物有唑吡坦、佐匹克隆、扎來普隆等[6]。該類藥物能明顯縮短失眠患者的睡眠潛伏期,延長睡眠時間。由于其催眠作用好,依賴性低,副作用發生率少,可提高睡眠質量,次日無殘留效應,長期服用不引起耐受性,不改變睡眠結構,現已在臨床廣泛應用。如常用的唑吡坦,能選擇性作用于苯二氮卓類受體GABAA的一部分來產生中樞抑制作用。但它與其他苯二氮卓類藥物一樣,對已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的呼吸有輕微抑制作用,與巴比妥類藥物有協同作用,故應慎與中樞抑制劑合用。非苯二氮卓類藥不良反應少,可促進入睡,減少覺醒時間和次數,增加總睡眠時間,不易產生耐藥性及反跳,是目前臨床上較為理想的安眠藥。
5.4 其他類鎮靜催眠藥水合氯醛,口服或直腸給藥均易吸收,其催眠劑量30min內即可誘導入睡,無后遺作用,不縮短REMS睡眠,尤其適合老年失眠者,但長期使用可產生耐受性、依賴性和成癮性[7];氟西汀也可作為長期有效的治療藥物,三環類抗抑郁藥如阿米替林、多慮平均有顯著的鎮靜催眠作用[8];有人對褪黑素是否能改善老年失眠癥進行評價[9],研究顯示,褪黑素能顯著縮短睡眠潛伏期和改善睡眠質量(包括睡眠效率、總睡眠時間和睡眠中覺醒次數),主觀睡眠質量改善不明顯,但對長期應用苯二氮類藥物和睡眠時褪黑素水平偏低的老年失眠癥者最有效。
5.5 中藥治療中藥在治療失眠方面有著十分獨特的作用,不管是單味中藥還是復方制劑對改善患者的睡眠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達到安神養心、治療失眠的積極作用。有研究表明,烏靈膠囊和棗仁膠囊具有良好的改善睡眠作用,總有效率分別達到86%和75%。半夏、酸棗仁、五味子、天麻、苦參等一些單味中藥也能夠達到養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患者的失眠、多夢等癥狀。目前患者使用治療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依賴性,也有一些副作用。而中藥治療失眠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等特點,中藥在治療失眠方面有著很大的應用前景。
失眠癥的藥物治療應對癥選藥,從小劑量開始,足量和交替服藥,短期服用,避免長期用藥。撤藥時要逐漸減量,不可突然停藥,以防出現戒斷現象。同時,在服藥治療期間不可飲酒或同服中樞抑制藥。患者失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進行失眠的治療過程中,醫生要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藥物進行治療,以獲取最佳的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
[1] 中國執業藥師協會.失眠及其藥物治療 2004年度全國執業藥師繼續教育教材[M].1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76.
[2] 賴蔭光.對失眠的定義、診斷及藥物治療的探討[J].中國民康醫學,2008,8(20):1785.
[3]瞿萍,陳貴海.失眠的藥物治療[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2,3 (10):50.
[4] 高靖.失眠藥物的選擇[J].內蒙古中醫藥,2009,11:55-57.
[5] 閆立新.失眠癥的治療概況[J].衛生職業教育,2006,11:134.
[6] 索敏.失眠的診斷及其藥物治療研究[J].中外醫療,2010,31:178.
[7] 黃薛冰,楊德森.新一代鎮靜催眠藥唑吡坦[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5,10(4):253-254.
[8] 臺磊,周相燕.關于失眠的藥物治療[J].中國醫藥指南,2010, 8(6):39.
[9] 吳修紅,楊波,張淑香,等.失眠證的綜合治療[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9(14):90.
R749
A
1673-5846(2013)02-0110-03
廣西省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廣西桂林 5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