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寧 盧 松 莊志傳
霉菌性食管炎36例臨床分析
李 寧 盧 松 莊志傳
目的分析36例霉菌性食管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方法胃鏡下對病灶進行刷片查霉菌,部分病例做病理切片檢查,停用抗生素或皮質激素。結果胃鏡檢查是確診霉菌性食管炎的重要手段。結論患者停用抗生素或皮質激素后,治療效果是滿意的。
霉菌性食管炎;胃鏡檢查;抗生素;皮質激素
近年來,人體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增多,致使霉菌性食管炎發病率增加,現將我科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胃鏡檢查診斷的36例霉菌性食管炎患者的資料分析報告如下。
1.1 經胃鏡檢查確診的36例食道霉菌感染患者中,男29例,女7例;年齡38~50歲,平均(46±9.58)歲;病程1月~1年;其中胸骨后燒灼感21例,胸痛及燒心反酸8例,吞咽不適8例;9例伴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5例伴胃潰瘍,6例伴萎縮性胃炎;7例患者有惡心、上腹飽脹、噯氣、食欲不振等胃腸道癥狀。
1.2 電子胃鏡檢查23例病人見串珠狀、斑片狀苔狀物,以食道中下段為主,食管粘膜彌漫性充血、水腫。12例可見食管糜爛或淺潰瘍、毛刷脫離分泌物后,可見紅斑樣質脆粘膜、觸之易出血,36例病理檢查均未發現惡變。
2.1 36例病例全部在胃鏡下對病灶進行刷片查霉菌,并做病理切片檢查。發現菌絲或孢子即可確診。
2.2 36例患者均停用抗生素或皮質激素,全部使用口服氟康唑配合蘭索拉唑和蒲元和胃膠囊及粘膜保護藥物治療,并持續治療兩周。所有病例治療兩周后復查胃鏡均有顯效,內鏡下食管粘膜糜爛充血及偽膜或潰瘍消失,刷片未找到菌絲或孢子。
結合臨床癥狀,進行胃鏡檢查是確診霉菌性食管炎的重要手段之一。36例患者停用抗生素或皮質激素后,治療效果是滿意的。
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激素藥物治療,均容易發生霉菌性食管炎。霉菌性食管炎內鏡刷片可見霉菌[1]。本組36例患者符合診斷條件。目前普遍認為消化性潰瘍是霉菌感染的病理基礎,一旦潰瘍面繼發霉菌感染,易引起血栓,將導致組織缺氧、壞死和出血[2]。在消化性潰瘍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是最多見的霉菌感染的誘因之一,易降低機體的防御能力,發生食道霉菌感染[3]。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皮質激素,是預防霉菌性食管炎發生的關鍵。
[1] 王曉宇.霉菌性食管炎31例報告[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6, 17:187.
[2] 劉模榮,謝海燕,吳會超.胃鏡診斷真菌性食管炎77例分析[J].臨床薈萃,2007,18(16):926-927.
[3] 李景蘇,蔡長春.78例應用抗菌藥物繼發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2(12):888-889.
Clinical Analysis of 36 Cases of Mycotic Esophagitis
Li Ning Lu Song Zhuang Zhichuan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36 cases of fungal esophagitis patients.MethodsEndoscopic brush piece lesions to check mildew, in some cases to do the biopsy, to disable antibiotics or corticosteroids.ResultsGastroscopy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diagnosis of fungal esophagitis.ConclusionsPatients after to disable antibiotics or corticosteroids,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satisfied.
Fungal esophagitis; Gastroscopy; Antibiotics; Corticosteroids
R197.3
B
1673-5846(2013)02-0492-01
山東省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山東省青島 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