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食道癌術后管道護理
王 萍
食道癌術后加強各種管道護理,有效防止管道脫落,促進病人康復,避免護理差錯,防止醫患糾紛。
食道癌術后管道護理;妥善固定各種管道
食管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癌腫,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各國差異很大,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男多于女,發病年齡都在40歲以上[1]。外科手術是治療早期食管癌的首選方法。手術后常需留置多種管道以便病情觀察和治療。因此,管道護理在食管癌術后護理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2]。現就我院外科食管癌38例術后管道的具體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2011年12月1日~2012年12月1日在我院外科行食管癌根治術38例,其中男30例,女8例;最小年齡43歲,最大年齡80歲,平均年齡62.2歲。其中中上段3例,中段12例,中下段15例,下段8例。全部為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其中經左胸食管癌切除術中行胸腔內食管胃吻合術33例,行頸部食管胃吻合術5例。術后病理分型:角化型鱗狀細胞癌15例,低分化鱗狀細胞癌23例。38例術后均置有胃管、導尿管、胸腔閉式引流管、淺靜脈留置針、十二指腸營養管,其中兩例因為劇烈咳嗽導致胃管、營養管滑脫后未重新置管,,經保守治療無明顯腹脹、嘔吐等,無吻合口瘺及乳糜胸等術后嚴重并發癥,全部治愈出院。
2.1 標識清晰我院各種管道均采用1cm*4cm可粘貼不同顏色標簽注明管道名稱、放置時間,管道標識清晰,一目了然,如胃引為紫色標簽,胸引為黃色標簽等。
2.2 刻度明顯所有管道在出體腔外部分用黑色記號筆作一標記,便于醫護人員查看管道有無移動或脫落。
2.3 妥善固定術后病人同一側鼻腔插入營養管和胃管,如有不慎兩根管道會同時被牽拉出,造成糾紛,護士用蝶形膠布將兩根管道分開固定,并用棉繩將兩根管道束扎后繞病人頭部一周固定,病人無不適感覺,有效防止管道脫落,胸腔引流管加用膠布固定并低于胸腔穿刺口平面60~100cm,尿管用別針固定于床邊。
2.4 嚴密觀察觀察各種引流液性質、顏色、量,并詳細記錄,發現異常及時報告,胸腔閉式引流病人還要觀察有無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皮下氣腫等,觀察引流瓶水柱波動情況,觀察引流裝置管道連接是否正確,密閉
2.5 保持通暢避免管道扭曲、折疊、受壓,定時擠捏管道,防止管道堵塞,必要時可根據醫囑行負壓吸引或沖洗。
2.6 無菌操作每天更換引流袋,引流瓶每天用500ml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并標明刻度,更換前雙鉗夾閉引流管,各種引流袋均放置低位,不可任意抬高。
2.7 基礎護理留置胃管、營養管期間,病人容易口干有異味,應每天行口腔護理兩次,同時指導病人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潔濕潤,無異味,留置尿管期間每天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兩次,防止感染
2.8 拔管指征胃腸減壓期間禁止進食進飲,嚴密觀察腹部體征變化,如果胃液逐漸減少,肛門排氣,提示腸功能恢復,遵醫囑停止胃腸減壓,拔管;尿管一般術后第三天無特殊情況下拔除;十二指腸營養管在術后十天左右拔除;胸腔引流在48~72小時后,臨床觀察無氣體逸出,或引流量明顯減少且顏色變淺,24小時少于50毫升,胸部X片提示肺膨脹良好無漏氣,病人無呼吸困難,即可拔管。
食道癌術后各種管道多,護理量大,需要護士有高度責任心,敏銳的觀察力,認真做好各種管道護理,如今病人以及家屬維權意識強,醫患關系緊張,因此如果出現意外拔管會引起糾紛,我院從管理層面加強對各種管道的護理,制定并發放了《管路滑脫防范措施》《預防管路脫落護理工作流程》《管路滑脫風險評估與報告制度》,所有護士嚴格按規定執行,無意外拔管或管道護理不當引發并發癥。
[1]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4版.2011.
[2] 高鳳英,蔡靜.食道癌術后管道護理[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2:05.
R793
B
1673-5846(2013)02-0541-02
安徽省天長市人民醫院外一科,安徽天長 23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