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勤
產后抑郁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
姚 勤
目的探討產后抑郁癥的臨床護理效果,以期為臨床上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方法收治46例產后抑郁癥孕產婦,年齡20~40歲所有孕產婦均經臨床診斷為產后抑郁癥,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飲食不佳、情緒低落、自卑、內疚、暴躁易怒、自殺等。結果經過一系列的臨床治療及護理,所有的孕產婦均痊愈出院。結論良好的臨床護理可以鞏固治療效果促進孕產婦早日康復。
抑郁癥;原因;分析;護理
產后抑郁癥不僅影響產婦身心健康及婚姻、家庭和諧,還對母嬰關系、智力發育和行為發展等產生不利影響,如莫名的哭泣或情緒不佳、煩躁;少數產婦則需要醫護人員、家庭、社會的幫助才能康復。
我院2007年4月~2012年4月共觀察和護理
了46例產后抑郁癥孕產婦,年齡20~40歲,孕周37~41周,其中20~25歲2例,25~30歲18例,30~40歲26例。輕度40例;中度抑郁5例;重度1例。
2.1 生理因素孕婦從懷孕至分娩,孕激素水平和雌激素水平都會日益增加,出現較大的變化,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也會隨之而增加,影響高級腦細胞活動,導致孕婦內分泌組織和腦內中的茶酚胺減少,進而導致抑郁產生。
2.2 心理因素產褥期孕婦情感脆弱,產后一周情緒變化更明顯,初為人母的角色轉變,面臨自身康復、工作等諸多問題的擔心,面對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更大,產時創傷經歷等均可導致抑郁焦慮情緒。
2.3 產科因素隨著醫療技術水平提高、產科設備更新、科技的發展,但產婦對于分娩會有恐懼感,加之子宮收縮痛、擔憂嬰兒性別等因素而導致產婦發生產后抑郁癥,加重緊張情緒,另外,產鉗助產、產時并發癥都會導致產婦發生產后抑郁癥。
3.1 努力改善服務態度讓產后抑郁癥患者從心里滿意。要求每位護士樹立良好的服務態度,滿腔熱情地對待每位產后抑郁癥患者,把產后抑郁癥患者的滿意作為我們工作的最終目標,盡可能為病人提供方便。杜絕生、冷、硬、推諉產后抑郁癥患者的現象發生,決不允許與產后抑郁癥患者發生爭吵。加強全員的教育和培訓,內練素質,外樹形象,從獻血服務、文化入手,從細節著手,更新服務理念,改進服務方式,完善服務措施,提升服務質量,豐富服務內容,拓寬服務領域;優化和長期堅持優質護理服務。護理工作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以優質的服務、精湛的業務技術力爭做到使產后抑郁癥患者、醫療單位滿意,促進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3.2 應該對孕產婦進行正確的產前教育,大力向其及家屬宣傳自然分娩的好處,給他們講明剖宮產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并發癥,如腰困、肺栓塞、感染、出血等,甚至會影響到再次妊娠、術后避孕與恢復等,剖宮產只是一種醫療干預,不到必要時最好不要使用。同時,應該采取藥物性無痛分娩措施或者精神預防性無痛分娩措施來對胎兒進行綜合性無痛分娩,同時,加強產時監護, 提高醫務人員的接生技術和陰道助產技術水平,對異常現象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以科學態度鼓勵孕婦選擇正確分娩方式。
3.3 飲食護理第一,辨證配膳,能化則安。應該根據患者特點,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在辨證基礎上制膳、配方、立法,遵循辨證配餐的原則,食療勿忘健脾,注意脾胃的運化功能。第二,不宜偏食,食后會養。每種食物都含有各自不同的營養充分,如果在食用的過程總是偏食或者過量,那么長此以往,必將會化火,或化熱,釀成疾患。食后保養也是較為重要的,食后忌劇烈活動,忌思考,忌臥、盡可能地將食后胃痛胃脹減輕或者消除。第三,營養豐富,易于消化。患者應該盡可能地選擇易于消化、咀嚼,含渣滓較少、營養豐富的食物。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可過多服用肥甘厚味和辛辣煎炒之食物。
經過一系列的臨床治療及護理,所有的孕產婦均痊愈出院。總之,我們應該準確地應對產后抑郁癥這個問題,加強對于孕產婦及其家屬產后、產時、產前三個階段的心理護理和心理保健,以積極、主動的心態來防止、預防產后抑郁病,實現社會的和諧。
[1] OTCHETF, CAREY MS, ADAML.Gereral health and psycholog_icalsy mptomstatusinpregnancy and the puerpe rium:What isnormal[J].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1999.
[2] HOBFALL S E, RITTER C, LAVIN T, et al. Depression preval_ence and postpartum Women[J].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95.
[3] Dennis CL, Janssen PA, Singer J. Identifying women at-risk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the immediate postpartum period[J].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2004.
[4] Kim SH, Han J, Seog DH, et al.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Chai-hu-Shugan-San extract and its constituents in rat models of de-pression[J]. Life Sciences,2005.
[5] Miki Bloch, Robert C Daily, David R Rubinow.Endocrine factors inthe etiology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J].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2003.
[6] 付曉影,關寶帥,于曉紅.產后抑郁因素與護理干預的研究現狀[J].中國婦幼保健,2007(27).
[7] 徐風森,劉建新,張淑萍.干預措施對產后抑郁癥發病的影響[J].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3(12).
[8] 韓明清,王桂紅,李淑玉.產后抑郁癥發生情況調查及預防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 2003(06).
[9] 顧瑋,湯月芬,黃詠梅,施慎遜.產后抑郁的發生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上海醫學,2004(10).
[10] 張榮蓮,陳起燕,李艷華.產后抑郁癥發病因素的探討[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9(04).
R671
B
1673-5846(2013)02-0550-02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河南駐馬店 4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