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運 楊 銘
淺談藍光照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研究及體會
劉建運 楊 銘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時期的常見病之首,發病率高達50%~55%,近年來有升高趨勢。它是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皮膚、粘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征的疾病,分為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不需治療,而病理性黃疸(高膽紅素血癥)會使未結合膽紅素達到一定程度,通過血腦屏障損害腦細胞,引起一系列中樞神經系統后遺癥的發生[1]。我院采用藍光單面照射和醫護人員精心護理,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自2011年3月21日~2012年5月21日共收治高膽紅素血癥60例,男嬰38例,女嬰22例,發病時間均在24h~40d之間,其中母乳性黃疸38例,ABO溶血癥7例,新生兒敗血癥5例,早產兒10例,檢查肝功能均正常,以未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適合藍光照射。
1.2 方法60例患兒采用單面藍光照射,照射光譜為427~475nm,照射距離33~50cm,連續光療2~5天,每次8~12h。
1.3 結果60例患兒有58例黃疸消退,2例因家庭原因放棄治療,有效率達96.7%,有5例出現輕微皮疹,2例發熱,8例腹瀉,停止光療后消失,1
例口角炎,遵醫囑給予口服維生素B6片好轉。
2.1 藍光治療前護理
2.1.1 患兒家屬的準備首先向患兒家屬介紹高膽紅素血癥的危害性及治療的目的,說明藍光照射的安全性及療效,對他們提出的各種疑問,做到耐心開導,解除他們的思想顧慮,使其積極配合治療[2]。
2.1.2 藍光箱的準備將藍光箱置于有空調的病房內,室溫保持在24℃~28℃,濕度55%~65%,擦拭燈關上的灰塵,以免影響光的穿透力。連接電源檢查燈管是否全亮,將藍光箱預熱到30℃~32℃時,方可將患兒放入。
2.1.3 患兒的準備在進入照射前,檢查患兒身體狀況,皮膚有無感染、受損、指甲有無過長等,修剪指甲并洗澡,用備好的眼罩遮住雙眼,防止光線損傷視網膜;會陰用條狀黑色或深藍色棉布裹好,尤其是男嬰,要保護睪丸,尿布面積要小,以增加光照面積。
2.2 藍光照射時的護理
2.2.1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在照射時注意觀察患兒精神、反應、面色、呼吸、肌張力等情況,每30分鐘巡視一次,對于躁動嬰兒,可遵醫囑給予鎮靜劑,如果患兒出現抽搐、紫紺、呼吸暫停等應停止光療,報告醫生處理,病情穩定后繼續光療。
2.2.2 體溫的觀察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發育不完善,受周圍環境變化而變化,故在照射時每2小時測體溫一次,體溫一般維持在36~37℃之間,如體溫過高(37.8℃)或過低(35℃)時應停止光療,待體溫恢復正常后再繼續照射。
2.2.3 喂養的護理在照射時有不顯性水分丟失,要及時補充奶或水,少量多次間歇喂養,應有耐心。進食差的患兒可靜脈補液,因血中未結合膽紅素經藍光照射后可氧化分解成水溶性膽紅素異構體,隨著膽汁、尿液排出體外。排泄物、嘔吐物要及時清除,以免影響光療效果。
2.2.4 體位的護理每2小時翻身一次,在哭鬧時變換體位,并給予撫觸頭肩、胸及四肢,以促進情感的交流和互動,使其感到關愛。患兒在光療時常采取仰臥、側臥、及俯臥交替,俯臥光療時的姿勢和胎兒在宮內的姿勢接近,患兒會感到舒適而減少哭鬧。俯臥時要有專人巡視,防止捂住口鼻影響呼吸[3]。
2.3 藍光照射后的護理
2.3.1 患兒藍光照射后的觀察注意觀察患兒皮膚黃染程度有無改善,黃染消退不明顯時及時通報醫生,以協調治療方案,部分患兒出現腹瀉、皮膚紅色斑丘疹、發熱等情況,停止光療后自行好轉,一例口角炎,口服B6片治愈。患兒出溫箱后再次洗澡,根據體溫加減衣物。
2.3.2 藍光燈的保養用消毒液擦拭藍光箱及燈管,記錄藍光燈使用時間,使用1000小時必須更換燈管,以保證下次治療效果。
通過對6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的照射護理,使護士們認識到不僅有專業理論知識,更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同時輕輕撫觸可以促進情感的交流和互動,使患兒感受到親情般的關懷和愛護,對病情恢復和身心發育很有幫助,對家屬也是心靈上的安慰,做好健康宣教并及時溝通,對他們提出的各種疑問耐心解釋,及早認識到高膽紅素血癥的危害性,積極配合治療,避免后遺癥的發生。
[1] 劉景秋,王雁.兒科護理學[M].1版.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7:8.
[2] 張鳳艷,田宏.新生兒光療的護理[J].中華中西醫學雜志,2006, 4(30):25.
[3] 葉杰清.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光療時體位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5,8(20):715-716.
R958
B
1673-5846(2013)02-0561-02
河北省辛集市第二醫院兒科,河北省辛集 05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