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新
燒傷休克期護理體會
王麗新
目的提高燒傷休克復蘇的治愈率,減少并發癥。方法自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50%以上不同深度燒傷55例,其中11例入院時已發生休克。據病情均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與護理。結果除5例死亡(1例死于休克期,4例死于感染期),其余50例均平穩度過休克期,治愈出院。結論正確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對于燒傷休克期的復蘇至關重要。
燒傷休克;復蘇;護理
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對燒傷休克認識的深入和防治措施的提高,整體治療水平有了長足進步,燒傷休克已不再成為燒傷死亡的直接原因,但復蘇不當造成的機體內環境紊亂和免疫減退,引發的侵襲感染和多臟器功能衰竭則是當前燒傷死亡的主要原因。燒傷休克的防治,是整個燒傷治療的基礎,也是燒傷領域的重要課題?,F將我院治療大面積燒傷休克期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本組55例,男52例,女3例,年齡4~60歲,均為Ⅱ°Ⅲ°度復合傷,燒傷面積50%~100%以火焰熱液為主,其次為化學燒傷。入院時已并發休克11例。救治結果:治愈50例,死亡5例(1例死于休克期,4例死于感染期)
快速補液,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輸入足夠量的晶膠水以恢復有效循環血量。此外還應保持呼吸道通暢,氧療得當,注意保暖和止痛,預防感染。休克期創面多采用暴露療法,創面外涂藥物,吹風機吹干保痂治療。
3.1 休克補液靜脈輸液的早晚及速度快慢,是抗休克的關鍵。入院后應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用留置針,必要時置PICC管,快速輸入液體,補充血容量,確保輸液通暢。遵循“及時快速足量”六字方針。
3.1.1 嚴格及時準確執行輸液醫囑遵循“先晶后膠,先快后慢,先鹽后糖”的原則。一般執行第三軍醫大學補液公式。遇有氣溫或體溫升高,氣管切開,腹瀉等情況時,適當增加水分補充量。使用懸浮床時,創面水分蒸發量明顯增多,應額外補充水分1000~1500ml。
3.1.2 觀察病情,監測指標醫護人員應遵循“有公式可循,不唯公式而行”的基本原則,根據治療過程中臨床指標的變化,隨時調整補液的量速度和成份。①尿量:大面積燒傷患者均應常規留置尿管。一般情況每小時監測,特殊情況30min測量一次。維持在50~70ml左右,不少于30ml。老年人,心腦血管疾患者適當降低標準。②神志:患者安靜神志清楚,表示腦循環灌流好,否則提示有中樞性缺氧,最大可能是休克所致,應加強復蘇補液治療。③末梢循環:經復蘇補液治療后,患者的皮膚黏膜色澤轉為正常,肢體轉暖,靜脈毛細血管充盈,動脈搏動有力,表明對休克治療反應良好,反之則預示休克仍未糾正。④血壓與心率:為循環系統功能檢查的主要項目,是診斷休克存在與否的主要依據,一般要求患者的收縮壓在100mmhg以上,脈壓差大于20mmhg,心率100次/分以下,如波動較大表示循環未穩定。⑤血標本化驗檢查:如血氣分析、電解質、血常規等⑥血流動力學參數:是監測休克較準確的指標,一般可測定中心靜脈壓,了解心臟排出能力與回心血量。
3.2 創面護理重度傷員,先抗休克,在傷員一般情況穩定的情況下,再行簡單清創。將患者置于鋪有消毒紗墊的床上,剃凈創面及周圍毛發,溫鹽水沖洗以去除異物和污染物質,剪去已脫落表皮,再用消毒溶液沖洗,然后無菌紗布拭干,最后暴露創面外涂外用藥,吹風機吹干保痂治療。我院常用的外用藥有磺胺嘧啶銀、燒燙寧、碘伏、1%碘酒等。
3.2.1 休克期患者創面常用暴露療法①維持病室相對恒定的溫濕度,室溫28~32℃,濕度40%左右,可以通過電暖氣、烤燈、空調等升高室溫,利用燒傷大型遠紅外線治療儀烘烤創面,加速干燥。②保持房間清潔,做好消毒隔離工作,注意防蠅防蚊減少人員流動,每日三次開窗通風,每次30min。每日兩次消毒液擦拭儀器床單位等。③充分暴露創面,定時側身。待循環稍穩定后,為防止創面受壓時間過長,需定時側身。④懸浮床的使用⑤加強創面護理,勤涂藥勤吹干,持續烤燈照射;經常清除創面污物及滲液,保持痂皮干燥完整;注意及時清除眼鼻口周創面的分泌物以免造成創面糜爛感染;注意各管道的護理,尤其是經創面置管,要嚴格無菌操作;會陰肛門周圍有創面的,二便后要清理徹底并用消毒液沖洗。
3.3 飲食護理對于重度燒傷病員,飲食應由少量試餐開始,逐漸增加,以避免發生急性胃擴張和腹瀉。休克期一般第1~2d禁食,因為此時胃腸功能紊亂或有胃腸表淺潰瘍。2~3d后,可給予米湯為主的試餐和多種維生素飲料、復方營養混懸劑等,不必過多強調熱量和蛋白質,以保護食欲,待休克期平穩后再給予靜脈營養和口服相結合。
3.4 心理護理燒傷由于是突發的意外事故,傷員往往無精神準備,比如不放心工作,擔心自己的傷病,考慮家庭,擔心預后等。因此,入院后護理人員要盡早了解患者受傷經過、傷前思想和性格,細微的觀察傷員的精神狀態和思想顧慮等。按照傷員特點,對所產生的各種思想情緒,進行正確及時的說服解釋工作,消除其顧慮。燒傷早期大部分傷員表現有緊張,焦慮不安,這些對休克治療非常不利,可適量使用鎮靜止痛藥以減輕疼痛,使其安靜,減少思想憂慮。
本組除5例死亡(1例死于休克期,4例死于感染期),其余50例均平穩度過休克期,治愈出院。
[1] 伍素華.燒傷護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206-207.
[2] 黎鰲.黎鰲燒傷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1(31):33-52.
[3] 楊宗城.燒傷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65-185.
[3] 黃躍生.燒傷外科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1:101-150.
[4] 郭振榮.燒傷學臨床新視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5:256-266.
[5] 謝希德.創造學習的新思路[N].北京:人民日報,1998-12-25.
R958
B
1673-5846(2013)02-0567-02
解放軍二五五醫院,河北唐山 0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