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麗
右側蝶竇癌1例
高慧麗
蝶竇癌;出血;手術;診斷
患者,男,42歲,主因右側鼻腔間斷性出血10天,于 2010年12月21日入院。10天前患者開始右側鼻腔間斷性出血,量少,能自止,同時伴顱頂、枕部隱痛,雙側鼻腔無流涕、鼻阻及嗅覺減退;無復視及視力減退。入院檢查:右眼球位正,視力1.0,雙眼球活動自如。前鼻鏡檢查:右側鼻腔黏膜充血,未見腫物。硬性鼻咽鏡檢查:右側鼻腔黏膜充血,未見腫物。鼻竇CT示:右側篩竇、蝶竇軟組織腫塊影,篩竇及蝶竇部分竇壁骨質(zhì)破壞,考慮占位性病變,可能來自顱底。入院初步診斷:右側鼻竇腫瘤。行各種常規(guī)檢查大致正常。于第2天在強化局麻下經(jīng)鼻內(nèi)鏡下行右側蝶竇腫瘤活檢術,術中行右側鉤突切除,開放后篩,出血較多,用腎上腺素紗條壓迫止血,用電動吸割器清除篩竇腫瘤病變,開放右側蝶竇鉗取3塊腫瘤組織待送病檢,此時竇腔腫瘤廣泛出血,血流如注,停止手術,用1條半高分子止血海綿填塞右側中鼻道及總鼻道,鼻腔出血不止,故抽取總鼻道高分子止血海綿,用凡士林紗條3條填塞,出血減少,待20分鐘后少許滲血,返病房,心電監(jiān)護,生命體征平穩(wěn),術后4小時右側眶周淤血,鼻腔仞有少許滲血,術中出血700ml,術后第1天,右側鼻腔滲血減少,右側眶周淤血明顯,眼瞼腫,患者訴右眼稍痛,考慮鼻腔填塞過緊,怕影響視力,故在手術室抽出鼻腔填塞物,用1.5% 過氧化氫和生理鹽水沖洗竇腔,止血。術后病理診斷:“右側蝶竇”未分化大細胞癌。住4天出院,囑患者去三甲醫(yī)院治療。出院診斷:右側蝶竇癌。出院6個月隨訪見癌腫侵犯右側牙齦,出院12個月患者離開人世。
鼻竇癌中以鱗狀細胞癌居首位,此外還有淋巴上皮癌、移行細胞癌、基底細胞癌、黏膜表皮樣癌,未分化癌少見。原發(fā)性蝶竇腫瘤罕見,但可見由鼻腔、鼻咽、后組篩竇或腦垂體惡性腫瘤的擴展侵入而成繼發(fā)腫瘤者。①本病例筆者仔細閱讀鼻竇CT片,蝶竇內(nèi)充滿腫瘤組織,后篩少許,中顱窩少許。故多考慮為原發(fā)蝶竇癌,當然也不排除從顱內(nèi)發(fā)展而來。蝶竇深居顱底,與中顱窩的主要結構關系密切,除其本身的氣化變異多外,最后組篩房解剖關系亦多變,這些變異直接影響到術者對蝶竇與顱底、頸內(nèi)動脈和視神經(jīng)等結構間關系的判斷,因此,蝶竇區(qū)域的手術被認為是鼻竇手術中難度最高、風險最大的手術。②本病例最棘手的問題是術中出血。分析原因:①癌腫組織質(zhì)脆,無包膜;②可能傷及到蝶腭動脈;③腫瘤巨大,侵犯組織廣。鼻內(nèi)鏡下行蝶竇手術非常優(yōu)越,照明良好,放大,視野清晰,安全,微創(chuàng),多方位視角等特點。但遇有出血多,鏡頭易血染,視野也易模糊。本例患者不知什么原因在未治療,最后癌腫生長較快導致死亡。如遇此種病例,應全面檢查:詳問病情,有無消瘦;行CT和MRI檢查了解腫瘤的性質(zhì),侵犯的范圍,破壞的程度;胸片檢查看有無轉移;總之基層醫(yī)院要慎重活檢和手術。手術后同時要行放療和化療治療。
[1] 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四川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5:281-287.
[2] 許庚,李源.內(nèi)窺鏡鼻竇外科學[M].廣洲:暨南大學出版社,1934:42-52.
R274
B
1673-5846(2013)02-0573-01
陜西漢中陜飛醫(yī)院,陜西漢中 72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