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景紅
淺析傳統中藥和現代中藥的區別與聯系
母景紅
中醫藥根植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流傳,經世世代代不斷發展、完善,逐漸積累成以防病、治病為目的,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智慧結晶。對于中華民族的繁衍和人類健康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傳統中藥蘊含豐富的哲理,強調整體觀念,以臟腑、經絡作為治療基礎,溯本求源。現代中藥是以現代科技手段作為基石,將每味藥物成分、含量及藥理作用深入研究,不僅吸收了傳統中藥的理論思想,也注入了新的研究方法,可以說是傳統中藥的繼承和發揚。
傳統中藥;現代中藥;區別;聯系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世界上傳統醫學中獨具特色的珍寶,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經幾千年的積累和沉淀,我國中醫藥一直以經驗理論作為傳承的基礎,但是實質發展較緩,近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西醫藥的沖擊,如何保持中醫藥的發展活力、把握自身優勢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1]。“中藥現代化”理念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正式形成,國家也頒布各項政策、投入大量資金扶持中藥行業,中醫藥發展逐步形成新的局面[2],一些有關中藥的概念也發生改變,筆者將針對傳統中藥和現代中藥間的區別和聯系進行概述。
中藥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疾病的預防、治療、診斷、康復為目的,包括傳統中藥材、飲片、中成藥,草藥、民族藥及其制品,中草藥提取物、天然藥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結構修飾物及其制品,進口中藥、植物藥及其制品,天然活性成分為先導的合成、半合成藥物等。
傳統中藥是以傳統中醫藥理論體系為基礎,將整體觀念作為主導思想,臟腑經絡作為生理基礎,辨證論治,其中蘊含了豐富的哲理,強調追本溯源,按照專業中醫藥理論術語對藥物性能、功效及使用規律進行歸納,如藥性包括四氣、五味、升降沉浮、歸經等,藥物作用歸為祛邪去因、固本扶正、協調臟腑經絡、糾正營養偏盛或偏衰等[3-4]。一般收載于中醫藥典籍中,經過加工炮制形成較為規范的膏、丸、丹、散、湯等制劑。
現代中藥是建立在傳統中藥基礎上,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每一味藥物成分、含量及藥理作用進行深入研究,從藥材種植、組方、臨床、生產和銷售各方面嚴格按照可控指標進行。有學者將現代中藥又依據開發程度分為近現代中藥、現代中藥和后現代中藥,其中近現代中藥是指上世紀60年代以來以中成藥、片劑、膠囊劑、口服液為主的制劑,多是應用粗提物直接入藥;現代中藥是近年來開發出的以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入藥的中藥制劑,其物質基礎明確,如水飛薊制劑、銀杏葉制劑、復方丹參滴丸、苦參素注射液、小檗堿、五味子素、黃芩苷等;后現代中藥是指中藥的一些屬性(如結構、性質、成分等)發生明顯改變后所開出出的制劑形式,包括:天然活性成分為先導化合物的合成、半合成藥物及其衍生物,生物技術參與生產的天然活性物或生物制品,轉基因動植物作為藥用等[5]。
2.1 傳統中藥與現代中藥聯系現代中藥不僅吸收傳統中藥天然性,也繼承了中醫藥體系的哲學思想和整體思維方式,通過注入高新技術,吸收包括藥理學、生物學、現代制劑學等學科理論和研究方法,實現多層次、多領域的技術融合,達到與傳統中藥結合點[6]。兩者之間除了理念上的聯系外,還存在藥材來源、物質基礎、提取工藝、臨床療效、配伍禁忌等方面的共通。傳統和現代中藥本質上都是源于具有臨床療效的各種藥材,發揮作用的物質基礎是相同的;傳統中藥的炮制方法,如修制、水制、凈選、炒、炙、蒸、煅等,其目的按照現代工藝理解就是根據有效成分的理化特性來進行提取,使其不被破壞,更大發揮療效,而現代中藥則是以最合理、最優方法獲得最大量,且穩定有效的活性成分;現代中藥的研究一般是在傳統中藥證實有效基礎上展開的,通過現代手段而得到更優產品;傳統中藥中“十八反”、“十九畏”是應用時的配伍禁忌,人民經過實踐積累知道某些藥物配伍時容易產生毒副作用,降低療效,但其中的成分變化并不清楚,現代中藥研究過程中對這種化學成分相互作用也進行了明確。因此,不論是傳統還是現代中藥都是建立在相同的理論基礎、物質基礎上,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依存。
2.2 傳統中藥與現代中藥區別現在中藥起源于傳統中藥,但又因技術水平而有所區分。傳統中藥常以原生藥材進行入藥,但發揮作用的具體成分并不清晰。現代中藥在研究了藥材有效成分分布后,逐步發展到有效部分和有效單體的研究;傳統中藥劑型主要以膏、湯、散為主,現代中藥則在西藥的影響下,形成了如片劑、膠囊、注射劑、脂質體、緩釋劑等各種劑型,使得療效更加確切、穩定,而給藥方式上也不再單一,如噴霧、腔道、皮下等,藥效從慢到快更加靈活多變;傳統中藥因其質量不穩定,有效成分不確切,成了阻礙中藥向世界發展的主要難題,而現代中藥則對藥材種植、提取、分離、制劑等各環節進行質量控制,均一性大大提升,也是打破束縛,成為傳統中藥與現代科技多方面、多層次結合的產物,與傳統中藥相比有質的提升。
[1] 高立霞,李松濤,王傳杰.論傳統中藥與現代中藥的區別[J].時珍國醫國藥,2005,16(8):17.
[2] 李光耀.基于研發和市場的中藥現代化戰略研究[J].沈陽藥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15-18.
[3] 鄒大光.傳統中藥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研究[J].沈陽藥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8.
[4] 李強.傳統中藥和現代中藥[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07, (12).
[5] 帥洪.傳統中藥和現代中藥的區別與聯系[J].臨床合理用藥, 2012,5(4A):179-180.
[6] 陳科茂.從傳統中藥、天然藥物到現代中藥的跨越[J].中國現代中藥,2006,8(1):28,40.
R951
B
1673-5846(2013)02-0606-02
內蒙古額爾古納市中蒙醫院,內蒙古額爾古納 02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