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淋 黃文權 唐 令
針灸配合中藥方劑化裁治療繼發性閉經30例臨床體會
李 淋1黃文權2唐 令3
目的探討針灸配合中藥方劑隨癥化裁周期性治療繼發性閉經的療效。方法對臨床診療的30例繼發性閉經患者采取針灸配合中藥方劑隨癥化裁周期性治療,以純中藥方劑為主,輔以針刺治療整體調節患者機體。結果28例均收到明顯療效。結論繼發性閉經的針灸配合中藥方劑隨癥化裁周期性治療,以人為本,整體調節,遠期效果好,療效滿意。
閉經;針刺;中藥方劑;周期性治療
閉經,是婦科疾病中常見的癥狀,以女子年逾18周歲月經尚未初潮,或已行經、非懷孕而又中斷達3個月以上為主要表現的月經類疾病。前者稱為原發性閉經,后者稱繼發性閉經。閉經一詞最早記載于《內經?素問?陰陽別論》中,稱之為“女子不月”、“月事不來”、“血枯”等,另外《素問?評熱病論》曰:“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其病因病機復雜,主要與肝、脾、腎有關[1]。《景岳全書?婦人規?血枯經團》以“血枯”、“血隔”立論,即將閉經分為虛、實兩類。虛者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損傷,致經源匱乏,血海空虛,無余可下;實者多因邪氣阻隔,胞脈壅塞,沖任阻滯,血海不滿不溢。一般而論,本病以虛證多見。筆者采用針灸配合中藥方劑化裁周期性治療繼發性閉經30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臨床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門診病例30例,年齡25~45歲,平均年齡34.2歲,未婚3例,已婚27例,病程3~15個月,均表現為繼發性閉經。
1.2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5月第1版)和《中醫婦科學》(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張玉珍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擬定。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少逐漸停經或突然停經,孕激素及雌激素檢查均呈陰性,卵巢激素水平未見明顯異常,多數患者有宮腔操作史,部分患者有多次人流史,部分患者合并其它婦科疾病。
1.3 治療方法以補氣養血、調養沖任為法。取雙側三陰交、太沖、足三里、血海、合谷,均常規針刺,三陰交、足三里、血海、合谷用提擦捻轉平補平瀉,雙側同時行手法治療,以達到局部酸脹為度,若能有經氣沿著經絡走形方向走行為最佳;太沖常規針刺,行捻轉瀉法;以上均行手法治療約3分鐘為宜。雙側三陰交、足三里可行溫針灸治療。腹部局部取雙側子宮穴,行三角灸,以局部皮膚發紅為度,若有腹部內有溫熱感為最佳。選取患者肢體穴位,如氣虛血少、血枯經閉者予以肝俞、脾俞、腎俞、關元等捻轉補法;氣滯血瘀者予以豐隆、行間等提擦瀉法等。結合TDP治療燈局部照射,治療30分鐘。隔日針刺1次,10天為一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天,3個月經生理周期后評定療效。
中藥用血府逐瘀湯化裁煎服治療繼發性閉經,筆者在原方基礎上根據患者病癥變化,加以益氣健脾、滋陰活血之品:黃芪30g,黨參30g,柴胡15g,制香附15g,當歸12g,生地25g,桃仁12g,紅花12g。心慌、胸悶加雞血藤25g,郁金15g,丹參15g;小腹脹痛加益母草30g,山萸肉6g;夜間潮熱加五味子12g,白茅根15g,牡丹皮15g等化裁。煎服,每日1劑,每日3次溫服。
2.1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患者月經來潮,連續3次以上正常行經;好轉:患者月經恢復來潮,但月經周期尚未恢復正常;無效:月經仍未來潮。
2.2 治療結果治療3個生理周期后,隨訪3個月,本次30例患者中,治愈14例(47%),顯效10例(33%),好轉4例(13%),無效2例(7%),總有效率(93%)。
謝某,女,42歲。初診:2013年1月12日。主訴:停經8月。現病史:13歲月經初潮,月經周期延后,一般32~35天,經量正常,色暗紅,帶血塊。8個月前因亞急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等疾病在我院確診為亞急性甲狀腺功能亢進,口服專科用藥后逐漸開始出現停經,胸悶、心慌,小腹脹痛等癥狀,患者在外院行完善相關檢查提示未見明顯異常,并在外院進行積極對癥治療,效果不理想,在我院行B超檢查示無明顯子宮內膜改變。現患者已停經8月,夜尿頻,偶有腹部隱痛,倦怠乏力,舌淡邊有齒痕。辨證脾虛濕阻兼痰瘀,予以中藥血府逐瘀湯化裁10付煎服治療,黃芪30g,黨參30g,柴胡15g,雞血藤25g,山茱萸6g,制香附15g,當歸12g,生地25g,桃仁12g,紅花12g等,每日1付,每日3次溫服。針灸治療取雙側三陰交、太沖、足三里、血海、合谷,均常規針刺,三陰交、足三里、血海、合谷用提擦捻轉平補平瀉,雙側同時行手法治療3分鐘,以達到局部酸脹為度。雙側三陰交、足三里行溫針灸治療,每穴3分鐘,子宮穴行艾灸,以局部有溫熱效應為佳,隔日針灸1次,10次為一療程。1個療程后來看復診,自述月經來潮,量少,色黑,帶血塊,經前感小腹隱痛不適,復診要求繼續調理,根據患者目前情況繼續予以針灸治療,及中藥方劑化裁煎服治療,前方中山茱萸由6g改為10g,余藥不變。10天后復診,患者自述無明顯不適,月經量、色、質均正常,要求繼續鞏固治療一個療程。后隨訪三個月,患者月經周期均以恢復正常,B超檢查示子宮內膜月經周期性改變。
中藥方劑血府逐瘀湯化裁配合針灸治療是中醫臨床驗證治療繼發性閉經的有效方法之一。方中注重活血通絡、益氣健脾,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辨證施治,隨癥化裁;另外,本方具有改善供血的功效,可以有效的擴張血管,利于造血功能的增強,對患者疾病起到治療作用的同時,也可對患者起到全身的調適功效[2]。本文臨床治療顯示,針刺配合中藥方劑血府逐瘀湯化裁治療繼發性閉經總有效率93%,治愈率47%,無效率7%,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標本同治,療效顯著而持久,無不良反應,實為較理想的治療方法。
[1] 尤昭玲.實用婦產科手冊[M].3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87-148.
[2] 楊帆.繼發性閉經的病因病機及中醫藥治療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4(9):62-63.
R969.3
A
1673-5846(2013)06-0287-02
1重慶市沙坪壩區陳家橋醫院,重慶 401331
2重慶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康復理療科,重慶 400037
3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醫院中醫科,重慶 400030
黃文權(1963.1-),男,湖北荊州人;中山醫科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