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偉 劉蘭濤 陳雅雋
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病理新分類形態分析※
王洪偉1劉蘭濤1陳雅雋2
目的依據病理分析的手段,對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分類形態特征進行較為全面的研究和探索。方法通過回顧性分析法,應用免疫組化方法對已被確診為胃腸道淋巴瘤患者的病灶切片進行組織學觀察。結果高度惡性B細胞黏膜相關組織型淋巴瘤伴有低度惡性成分的病例所占分析比例較大。結論通過以上方法分析,總結為胃腸道淋巴瘤病癥與淋巴結淋巴瘤病癥屬于不同類型,不可等同視之,胃腸道淋巴瘤病癥在臨床病理分析中有其獨特的特征表現,需進行全面而詳細的分析診斷。
原發性;胃腸道淋巴瘤;病理研究
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其英文簡稱為PMLGI[1]。一般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發病率較低,僅占胃腸道惡性淋巴瘤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研究結果發現胃腸道又是淋巴結外的組織器官中最容易發生惡性淋巴瘤的部位[2]。就目前技術和條件而言,對于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病癥的診斷較為困難,常發生誤診、漏診現象,因此本文將通過對已確診患者的病理進行分析、研究,為臨床診斷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病癥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持,現在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即MALT)總的發病年齡相對較大,基本上在50歲以上,胃腸淋巴瘤分類按照1994年Isaacson提出的分類依據,可以劃分為:①B細胞淋巴瘤: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低度惡性;高度惡性伴有或沒有伴有低惡成分。②免疫增殖性小腸病:低度惡性;高度惡性伴有或沒有伴有低惡成分;混合性。這一分類依據基本將此類病癥做了較為正確的分析歸類。
1.2 研究方法總結、分析近十年資料中,已被確診的118例典型的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病癥的病理數據,診斷按照Dawson五條標準,五條標準分別為:第一患者全身無病理性淺表淋巴結腫大;對病患進行胸部X線檢查,縱膈內無腫大淋巴結;第三末梢血白細胞分類無異常;第五以消化道病變為主或僅局限所屬區域淋巴結;第六病患肝脾不腫大。并以胃腸道淋巴瘤分類意見為依據,通過回顧性分析法以及數理統計學方法,并結合組織學的相關分析方法,對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進行病理新分類的形態學研究。
通過對118例典型的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病癥進行數據分析后得到以下結果。在臨床表現方面:男性患病率遠遠高于女性,幾乎男性患者人數是女性人數的兩倍有余;就其病灶部位顯示而言:病灶位于胃部的患者最多,小腸部位患者次之,位于結腸部位患者最少,其中位于胃部的患者達到45例,占總數的38.14%。其中又以B大細胞淋巴瘤患者居多,占到總數的44.92%,MALT淋巴瘤即低度惡性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患者共有18例,全部發生在胃部;高度惡性伴有低度成分的病例相對較少,占到所分析病例總數的五分之一。其中多數病例伴有灶性壞死、淋巴結轉移、并且累及周圍臟器以及腫瘤呈現多邊形的病癥現象。而且低惡MALT淋巴瘤還可以出現瘤細胞母細胞的轉化,對比而言,癌細胞在深層,且處于肌肉浸潤中時會變大,癌細胞核將有現象或者呈現不規則且分裂現象多,漿豐富,有的學者將這種母細胞達到20%以上且發生規模裝成片中心母細胞以及免疫母細胞養細胞的病癥表現稱為高度惡性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這種高度惡性的MALT淋巴瘤通常在胃腸道中都可以發生,腫瘤病灶主要在黏膜內,有淋巴上皮病等變化,此病癥在腸道中較為多見,在統計的數據中有31例,近一半的數量,而且預后比低惡MALT淋巴瘤更差,但比淋巴結內的B大細胞淋巴瘤預后要好。同時發現,在手術之前要明確確診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病癥會有較大難度,主要因為對患者胃部進行X線鋇餐檢查,患者胃部的影像表現特征與胃癌的影響特征非常相像,較難區分;并且對患者結腸鋇灌腸,其表現特點與結腸癌也非常相似,因此使得在最終的診斷結果難以得到正確的診斷結果。當對患者進行胃鏡檢查時,如果有黏膜皺襞增厚,存在明顯的不規則狀隆起、存在廣泛糜爛、結節狀、不規則狀潰瘍的特點時,內鏡醫師應當給予高度的重視,對患者病癥進行慎重診斷,因為以上特點是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的表現特點。而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的患者在進行結腸鏡檢查時則有黏膜皺襞肥厚如腦回狀、有結節狀隆起,并同時存在多灶性不規則潰瘍的特點,但由于其表現的相似性,最終結果常被誤診是結腸癌或結核。胃低惡MALT淋巴瘤的肉眼表現為多灶性淺表小潰瘍,其鏡下表現則為小裂樣瘤細胞伴漿化、淋巴上皮損害、反應性濾泡和腫瘤濾泡共存。胃低惡性淋巴組織淋巴瘤的臨床患者主要是老年人,且其發病部位多為胃竇部,其生物學行為與淋巴結內低惡小B細胞淋巴瘤有所不同。胃低惡性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病程長,癌細胞的傳播分散速度較慢,并且其癌細胞極少侵入骨髓,術后可長期存活,病患康復狀況良好。因此在對此類病癥進行檢查是一定要謹慎全面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給患者及家屬一個滿意的答復。
確診胃腸道型惡性淋巴瘤病癥的關鍵是病理組織學檢查。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主要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且最常見的是淋巴組織淋巴瘤,本次研究118例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病癥中MALT淋巴瘤占總數的絕大多數,而且手術之前獲得明確確診正確率不高。分析其原因可能與所選取病灶部位切片有關,其原因為若選取的病灶部位位于固有膜、黏膜的下層比較深的位置,將會導致病理正確診斷異常困難[3-4]。除此之外,在病理上僅僅根據活檢的小塊組織確診B細胞MALT也非常困難,因此,非常容易被誤診。MALT淋巴瘤的組織學診斷有以下四個要點:第一其腫瘤細胞以CCL即中心細胞樣細胞為主;第二腫瘤性濾泡與反應性濾會同時存在;第三瘤細胞將出現漿樣分化和漿細胞浸潤的現象;第四中心細胞樣細胞將侵入黏膜上皮和腺上皮,從而形成LEL即淋巴上皮病變。因此,確診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最關鍵的是要找到診斷高惡性MALT的有力的證據,這就需要診斷醫師多取材、多切片、尋找低惡MALT淋巴瘤的成分,從而確診高惡性MALT淋巴瘤[5]。本實驗采用的是回顧性的分析方法,在過去的治療中被確診為高惡MALT淋巴瘤的病患較少,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過去診斷時還不認識MALT淋巴瘤病癥;第二取材沒有達到一定的數量,切片的位置有所偏差,第三本文所引用的數據具有一定的歷史性,其材料科能并不全面甚至部分材料可能缺失。MALT淋巴瘤病癥還可能被包括在B大細胞淋巴瘤中但由于筆者所掌握的資料有限,而不能被明確分選出來[6-7]。從所分析的數據中不難發現,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與淋巴結淋巴瘤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因此對于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的形態研究時,不能簡單的依靠淋巴結淋巴瘤的分類方法及標準,更要注重其本質的特征,用新的思維及方法來診斷,才能對其有全面而詳細的認識,取得更高的研究成果。
[1] Framan C, Berg JW, Cutler SJ. Occureence and prognosis of extranodal lymphomas[J]. Cancer, 1972,29:252.
[2] Dawson IMP, Coners JS, Morson BC. Primary malignant lymphoid tumors of intestinal tract[J]. Br J Surg, 1961,49:80.
[3] Isaacson PG.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J]. Human Pathology, 1994,25:1020.
[4] 陳忠年,沈銘昌,郭慕依.實用外科病理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7:372-376.
[5] 李甘地,歐陽欽,劉開展,等.腸道原發性B細胞和T細胞惡性淋巴瘤的病理與臨床研究[J].中華病理學雜志,1992,21:135.
[6] 朱梅剛,周志韶.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病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45-152.
[7] 梁浩,楊云珍,毛永平,等.胃鏡在胃原發性惡性淋巴瘤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1996,13:347-349.
R73-3
A
1673-5846(2013)06-0314-02
1黑龍江省牡丹江醫學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2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哈爾濱 150086
黑龍江省教育廳科技項目(編號:125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