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娜 陳洪濤
50例心血管神經癥患者的臨床診治
葛曉娜 陳洪濤
目的探討心血管神經癥(CN)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方法共選擇我院收治的50例CN患者,經明確診斷后,給予心理治療,并根據病情配合適當的藥物治療,連續治療15天。結果50例患者經治療15天后,41例癥狀明顯緩解,6例有所緩解,3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4.0%。結論以心理治療為主,配合適當的藥物是治療CN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廣。
心血管神經癥;診斷;心理治療;藥物治療
心血管神經癥(Cardiovascular neurosis,CN)是指以心血管疾病的某些癥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屬心血管科的功能性神經癥[1],臨床常見并多發,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改變,工作和生活的節奏加快,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大,本病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本病好發于中青年人群,以20~50歲多見,且女性多于男性,腦力勞動者多于體力勞動者。CN雖無器質性病變,但亦合并有心理方面的問題,且臨床癥狀易反復發作,病程較長,嚴重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故應給予積極的治療。現將筆者診治50例CN患者的臨床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共50例,均為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CN患者,其中男13例,女37例;年齡21~56歲,平均42.5歲。所有患者均排除器質性心臟病的可能。
1.2 治療方法心理治療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手段,在心理治療的基礎上,可配合藥物治療。治療時應積極與患者溝通,耐心聽取病史,對患者的個人資料、發病原因及相關因素有全面的了解,仔細體格檢查,并體檢必要的檢查項目。然后,為患者詳細講解本病的相關知識,同時滲入一些暗示性的語言,幫助患者消除疑慮。鼓勵患者應以輕松的心態面對疾病,并逐步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參加娛樂和體育活動等。在此基礎上,配合適當的藥物治療,如伴有焦慮的患者,可給予奧沙西泮、勞拉西泮,伴有抑郁的患者,給予氟西汀、舍曲林、黛力新等,對于失眠的患者,可給與地西泮、舒樂安定、佐匹克隆等,伴有心率不齊的患者,可給予美托洛爾、比索洛爾等藥物治療,對于絕經期女性,應采用短階段的雌激素治療,如尼爾雌醇。另外,某些中成藥如逍遙丸、舒肝片、歸脾丸等亦有一定的效果,臨床中可酌情選用。
1.3 臨床表現和診斷[3]本病患者的臨床表現較多,多以主觀感覺為主,心悸是主要癥狀,表現為自覺心臟搏動感增強,自覺心慌,且在勞累后或情緒緊張時加重,心率正常,或快或慢,亦可伴有心律不齊;部分患者可有心前區疼痛癥狀,疼痛部位不固定,靜息狀態下亦可發生疼痛,呈針刺樣,或牽扯樣、刀割樣,持續時間較長,含服硝酸甘油片亦不能有效緩解;此外,亦可見胸悶、呼吸不暢或困難、嘆息性呼吸、疲乏無力、頭暈、耳鳴、失眠、多夢、健忘、汗多、手足涼、上肢震顫、焦慮、心煩、食欲低下、腹痛、尿頻、大便次數增多或便秘等。體格檢查多缺乏陽性體征,心電圖顯示正常,或見心動過速、心律不齊、非特異性ST-T改變等。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善心血管方面的相關理化檢查,包括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排除器質性心臟病,即可明確診斷。
本組50例患者,經給予經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15天后,41例患者臨床癥狀明顯緩解,心率及心電圖恢復正常,6例患者癥狀有所緩解,心率及心電圖明顯改善,3例患者臨床癥狀、心率、心電圖未見明顯緩解,總有效率為94.0%。
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具有調節支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而自主神經的主導作用尤為重要,其可通過交感神經及迷走神經的互相拮抗來調節心血管系統的正常生理活動。由于精神上受到外界環境刺激,長期的睡眠不足,或因學習、工作緊張、壓力較大時,交感神經及迷走神經之間的平衡被打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人體難以適應時即可引起本病的發生[1]。另外,本病的發生與患者的神經類型和性格有關,多為焦慮型、抑郁型和憂愁型。由于CN以臨床癥狀為主,心電圖等輔助檢查常無明顯異常表現,易引起誤診,故應引起重視[4]。
治療CN的首選方案即是心理干預,同時配合一定的體育鍛煉,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心理干預是指采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通過一定的形式對患者的心理施以影響,使其發生預定目標的變化,幫助患者獲得積極的認知及行為應對,鼓勵患者正視疾病,態度積極樂觀,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創造較佳的心理條件[5]。多數CN患者在積極的心理治療后,臨床癥狀均可明顯緩解。對于經心理治療后,癥狀未能明顯緩解者,即需要再予藥物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可選擇抗焦慮劑、抗抑郁劑、鎮靜劑、安眠劑、β受體阻滯劑或雌激素等,單用或聯用,可提高臨床效果。
總之,對于CN患者,應在排除器質性心臟病的基礎上明確診斷,同時給予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可避免誤診,有效緩解癥狀。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60-361.
[2] 王輝濤,章從金.心血管神經癥的診斷和治療進展研究[J].醫學信息,2011,24(4):1305.
[3] 黃賢勝,宮春明,趙紅蓮,等.心血管神經癥診治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1):93.
[4] 姜克穎,唐麗君.心血管神經癥62例治療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13):28-29.
[5] 姜丕橋,張迎欣.心血管神經癥45例診治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116.
R453
A
1673-5846(2013)06-0322-02
吉林省遼源市中醫院,吉林遼源 13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