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冬梅 梁 婷
糖尿病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的研究進展
都冬梅 梁 婷
目前中國的糖尿病患者已達到了9200萬,這一數字使中國超越印度成為全球糖尿病患者數最多的國家,而且我國還有1.48億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的主要并發癥已經成為患者致殘和早亡的主要原因,給患者本人、家庭及社會帶沉重的負擔。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將我國傳統中醫理論知識與西醫知識相結合進行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對健康相關行為的認知程度,促進其健康行為的養成。
糖尿病中西醫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在西醫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重點突出中醫在飲食調理、起居養生、情志調攝、運動保健、病后調護、足部及皮膚的護理以及治未病等方面的特色。
1.1 飲食調理中醫認為飲食不節,恣食肥甘酒醴、辛辣香燥是糖尿病 的重要病因,因此非常重視糖尿病的飲食調護。研究多向患者介紹常見食物的性味(四氣五味)、功效,囑其按病證的性質不同,選擇相宜的食品。告知日常飲食宜忌、服藥飲食宜忌以及常用中醫食療方法。
1.2 起居養生中醫學認為,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極為密切,糖尿病患者宜在室內陽光充足,空氣清新,整潔安靜,室溫18~20℃,濕度50%~60%的環境下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還應順應四時,如春夏季夜臥早起,秋季早臥早起,冬季早臥晚起,保證8~l0h的優質睡眠,保持心態平和,并節制性生活。動靜結合、勞逸適度。
1.3 情志調攝中醫認為情志失調,五志過極是發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心理問題是抑郁和焦慮,其個性行為通常表現為情緒不穩、神經過敏、適應力差、內向、依賴、被動、不安全感、優柔寡斷等。中醫采用“抑情順理法”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得到較好的效果。其中較有特色的有“以情勝情法”、“勸說開導法”、“移情易性法”等。
1.4 運動保健恰當的運動能夠較好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應終生堅持運動療法。研究多結合患者身體情況,幫助其選擇合適的具有保健功效的運動方式,其中比較有中醫特色的運動項目有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等。
1.5 病后調護指導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防止因風邪復病、因食復病、因勞復病、因情復病。如預防感冒、病后不宜過早進補、避免勞累過度。
1.6 足部及皮膚護理足部潰瘍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國外研究表明,缺乏足部保護知識的糖尿病患者截肢的危險性增加3.2倍,強化足部護理教育有利于減少糖尿病足的發生,已經證實85%的糖尿病足截肢可以通過充分的足部護理而避免。中醫在糖尿病足的護理及健康教育方面非常有特色,將足部反射區按摩和中藥浴足應用到糖尿病足的護理和教育中,取得較好效果。
1.7 治未病教育指導患者調整起居以避免患病,加強飲食調養以達到調整血脂、血壓的目的。運用保健運動、自我按摩等方法預防神經病變和糖尿病足等。
2.1 應用范圍及服務對象在擴大以往糖尿病的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主要用于醫院的住院患者,現在社區也成為了研究的熱點。研究對象從以往的主要針對單個糖尿病患者轉變為逐漸重視糖尿病患者家屬的參與。寇麗霞[14]等在其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和家屬從人院至出院及出院后實施為期半年的中西醫結合個體化健康教育,取得滿意效果。
2.2 與多種方案結合開展將臨床路徑應用到糖尿病的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2.3 更加注重患者及家屬的參與和互動我國以往的教育內容多以理論知識為主,方式多屬單純的灌輸式單向交流。現在健康教育更加注重于理論知識教育與行為教育的結合,其教育內容貫穿于促進人群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各個方面,使被教育者更多的參與到學習中,更有利于患者健康行為的養成。
中醫健康教育將更加深入、具體目前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在飲食調護方面僅簡單介紹了常見食物的性味(四氣五味)、功效,沒有深入的開展辯證施護、辯證施膳。以后研究還可以對患者辯證,使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更加個體化,深入化。
糖尿病健康教育人員的培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健康教育的意義和價值也越來越得到認可,同時提倡養生保健、未病先防的中醫學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青睞。因此,加強護理人員的糖尿病專業知識的培訓,尤其是要注重傳統中醫養生方面的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培養既掌握現代護理學理論與技術又掌握中醫護理學理論與中醫護理技術的新型護理人才,以提高現代護理人才的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
[1] 葉桂英,李風東.消渴病人的調攝護理及健康教育[J].中華現代中面醫結合,2005,2(8):68-69.
[2] 王桂芳.糖尿病康復的中醫護理[J].時珍國醫國藥,2008,19(9):2312-2313.
[3] 嚴竹美,張桂蘭,晉國榮.淺議糖尿病的辯證施護[J].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5,11(12):1765-1766.
[4] 馬麗,呂剛.淺談七情變化對消渴病的影響[J].新疆中醫藥, 2004,22(6):2-4.
[5] 沈勤,孫秋華,倪斐琳,等.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健康相關行為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25):58-60.
[6] 張留巧,王芳.中醫綜合干預對糖尿病中高危足患者自護能力的影響[J].中醫學報,2010,25(2):281-285.
[7] 龐曉陽.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22):2747-2748.
[8] 楊嘉慧,王琦.中醫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顧行為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4):411-414.
R-1
A
1673-5846(2013)06-0496-02
四川省人民醫院心內科 四川成都 61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