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宇 盛學章

以技術創新驅動行業轉型升級,這是制冷行業擺脫當前發展瓶頸的對策,也是國內制冷廠家未來將要面臨的難題。借著“2012國際制冷技術交流會”在珠海隆重召開之際,多家國內外大眾媒體對江億院士進行采訪,對于當前國內外的節能環保的熱門話題以及國內制冷空調企業的技術研發等,江億院士均一一作了詳實的解答。
《中央空調市場》:在中國,空調每年排放CO2的量大概占據怎樣的位置?
江億:我說的是空調不包括制冷、冷藏、食品行業,只談建筑空調,按照中國總體的排放量來算應該占5%~8%之間,這是我估算的結果。如果加上食品行業、工業制冷等,把這些制冷行業都加進去,應該在13%~15%之間,這是CO2的直接和間接的排放量。不過,空調制冷還有特殊的一點,制冷主要靠的是氟利昂,如果是泄漏、檢修等都會破壞氣氧層,對環境影響也很嚴重。
《中央空調市場》:整個制冷行業的大趨勢就是節能環保?
江億:節能環保是制冷行業很重要的一個任務。當然它的服務對象是要營造好的室內環境,來滿足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滿足工業、科技發展和個人對環境的要求,所謂冷熱環境的要求,社會的需求一直在持續增長,那么對于制冷行業來說,在滿足各種各樣增長的社會需求的同時,不讓需求增長而導致能源消耗量的增長以及CO2的排放、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這是很矛盾的,就像讓你吃得多又不讓你多消耗,那怎么辦,就只能靠科技創新。
《中央空調市場》:在節能方面,國內的技術和國際上有差距嗎?
江億:實際上,中國已經是世界制冷行業里的第一制造大國,我們每年出口小規模的空調器,世界上大概有70%的產品都來源于中國,所以已經成了在制造業領域的第一大國。在技術水平上,既然總量達到第一,技術上不可能是特別落后,必然也是往前走,所以這幾年中國發展速度非常快。剛開始全靠進口國外技術,然后自己開始可以組織生產,到現在有自己獨創的技術,也有不少世界領先的技術,在未來的“十二五”、“十三五”期間,這個階段是中國制冷企業慢慢發展的最好時機。
《中央空調市場》:目前,國內的磁懸浮技術在國際上處于什么地位?
江億:磁懸浮現在還落后,市場上有的磁懸浮離心機已經幾乎10年的歷史,不可否認,磁懸浮是制冷大離心機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之一。現在有幾個國家掌握這項技術,中國還沒有捕獲。格力用了2年時間在這方面有所突破,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中國最缺乏的就是這一塊。不過我們也看到很多可喜的變化,比如這幾年國內研發了直流變頻離心機,和傳統的不一樣。

其他大型的離心機,都是在電機研制之后經過機械加速,電機轉得沒那么快,機械齒輪加速,加速之后帶著離心機高速運轉。實際上,咱們南車集團專門做高鐵,高鐵上的電機是世界領先的技術,如果把那塊技術拿過來,再加上我們這邊的離心機、壓縮機技術,等于一根軸直接連過去,沒有這塊加速器了,這樣一來系統效率提高了,噪音沒有了,可靠性也提高了。再加上動力學的優化設計,就使得直流變頻離心機性能世界領先了,各種指標來看都比國外的類似的產品要好。20年前很多人說冰箱挺好的,買進口的還得抓鬮、排號,當時都買國外的冰箱,因為國內還沒有生產出來,但是后來冰箱起來了,彩電起來了,制冷行業還是那條道,逐漸跑到國際的前頭了。
《中央空調市場》:2012年制冷行業的形勢不太景氣,但是格力卻保持大幅度增長,您覺得格力能做到這一點是不是有一些訣竅?
江億:我認為,格力的成績與經營理念、技術創新和嚴抓質量管理密切相關,到2012年底實現千億元的產值。之所以能夠保持增長,很大的原因是格力幾千人的研發團隊,在持續不斷地技術創新,新品研究不只是在關鍵技術上,因為空調是賣到千家萬戶中去,老百姓除了選擇節能,還要選擇噪音如何、模樣如何。在這些方面,格力做了很大努力,近幾年市場對新品的接收程度也逐步提高,這也是格力持續增長的主要原因。在中央空調方面,格力新產品的出爐以及核心技術領先一步,也對千億元的銷售額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
《中央空調市場》:在制冷方面,比如在家用空調、商用空調,其實我們一直都和日本方面的一些合作比較緊密,那么現在的合作怎么樣?未來呢?
江億:在20年前,中國有相當部分的技術與日本合作,但是經過這2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技術已經與日本旗鼓相當。從規模上,我們現在應該超過日本;從技術水平上,現在雙方各有優缺點。但是按照現在的走向發展,中國能夠投入這么大的力量去抓技術研發,如果能持續地照這條道走下去,我覺得未來勝者應該是中國這邊。
《中央空調市場》:最近幾年一直在提綠色空調,真正要做到環保的難度怎樣?
江億:綠色空調包括幾方面,一方面就是冷媒用什么,就是不產生這個破壞臭氧層的氣體;其次,高效、省電是未來國內制冷行業發展的主題,要發展就要攻克這些方面的難題。
《中央空調市場》:從中國空調行業和整個制冷行業電耗的2個數據,一個是5%~8%,一個是15%,那么全球的水平大概是什么樣呢?
江億:全球比例不好說,大概發達國家這個比例,要比中國高得多。原因在于2方面,一方面是中國目前無論是住宅還是大的非住宅建筑,盡管都裝空調,但是使用模式不一樣,所以電耗按照各種指標來算要比發達國家低得多,就是說每平米用電度數低,這是因為開的閥子不一樣。另一方面,中國是制造業大國,所以我們制造業消耗要大很多,就像當初窮的時候,吃飯占我們家收入的80%,現在吃飯占收入的2%,并不是說現在窮得都吃不起飯了,而是吃得比原來還好呢,只不過錢多了,干別的事花錢多了。
如果光比用能量,我們少得多,在同一平米的住宅下我們耗電2~6 kW·h,消耗電應該是在10~15 kW·h。原因是因為系統形式、使用方式、室內狀況3個原因造成。我們希望在隨著中國社會發展和人民富裕之后,生活模式不要相應地進行改變,如果中國也和美國一樣發生這種轉化,大部分老百姓都按照美國模式來生活,雖然經濟能力能支撐,但是能源支撐不了,碳排放的容量也支撐不了。所以中國只能走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而不能照著發達國家的模式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