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首席時政觀察員
美國總統奧巴馬于當地時間1月21日,在國會山公開宣誓就職美國總統,并發表第二任期就職演講。奧巴馬在演講中強調美國建國精神,并提及就業、醫療、移民、氣候、同性戀、兒童安全等多項議題。本文根據鳳凰網文字同聲傳譯譯文整理出奧巴馬的部分執政理念,為我們的決策提供一些參考。
啟示一:不斷追求自由平等
【演講原文】在兩個多世紀之前,我們就已經做出相關的承諾,所有的人生來平等,他們生來就富有別人無法剝奪的權利,他們有自由,也有追尋幸福的權利。今天我們將會繼續這樣的一個旅程,把這些詞語的意義帶入現實,歷史告訴我們,也許事實非常的明顯,但是事實不會無中生有,我們必須是腳踏實地的。我們的愛國者并不是那些有著任何特權的人所爭取來的,他們給我們這樣的合眾國,給我們一個大家共同作決定的政府,他們相信每一代人都建立在我們祖輩所建立的國家基礎之上。
【決策啟示】溫家寶總理曾講過,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不是背離的。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平等、博愛,這不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未來中國的愿景就是充分實現民主自由和法治。黨的十八大報告也明確提出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不僅如此,我們還提出要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目標。不可否認,我們追求自由平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正在醞釀的包括戶籍制度的改革,廢除勞教制度的改革等,都是朝向這一目標的努力。
啟示二:重視政府責任
【演講原文】現代的民主國家需要我們建立強大的基礎設施,建立強大的學校,培訓我的工人,自由的市場,必須保證公平的競爭才能夠得以繁榮發展。作為一個整體,我們的國家必須保護弱者,保護我們的國民免受災難。我們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凝聚我們的力量,我們也不會屈服于任何挑戰,政府不可能單獨完成這樣的任務,我們要依賴我們的企業、依賴我們勤奮的人民,這是我們性格的根源。我、我們、我們的人民仍然相信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有著基本的尊嚴,我們必須做出艱難的決定進行債務和醫療體系的改革,減少我們的債務,我們相信美國要照看建立我們國家這一代人,同時也為子孫后代著想。
【決策啟示】政府應該是一個有限的政府,應當是一個邊界清晰的政府。中國的政府更應該強調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只要政府把社會責任承擔起來了,政府真正守法、信法、護法,我們的企業就會有更好的市場環境,人心就會穩定、團結。對此,我們的地方政府也“應該負起責任”和“重塑人民和政府之間的信任”,真正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幼有所愛、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的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啟示三:加快改革步伐
【演講原文】 我們知道我們目前的方案對于現在的需求是不足夠的,我們必須有新的技術,使我們的政府重新修改我們的稅法,加強學校教育的能力,使我們的人民有能力學更多的知識,達到更高的水平,我們的手段必須發生改變,而我們的目標永遠不變,我們需要努力,需要每一個美國人的努力,這是我們這一刻的需求,這也是我們這個搖籃真正的意義所在。
【決策啟示】當前,我國改革進入了“攻堅區”和“深水區”。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并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作出部署,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吹響了新號角。在十八大報告中,“改革”一次出現86次,凸顯改革的緊迫性。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的改革開放不但困難多、風險高、成本大,而且時間緊迫。這就更需要我們的努力,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
啟示四:建設法治政府
【演講原文】 我們勇敢的士兵參與到前線的戰斗,他們的勇氣是無可比擬的,我們的公民心中仍然記得那些犧牲的士兵,他們知道自由的代價是什么,我們所做出的這些犧牲將會使我們永遠非常警惕那些企圖傷害我們的人們,但是我們尋求的不是戰爭而是和平,我們要把這些教訓帶入到現在這個時代,我們會捍衛我們的人民和我們的原則,要通過法治的手段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要和平的實現我的目標,并不是說我們非常天真地應對所面對的挑戰。
【決策啟示】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長治久安,最根本要靠法治。黨的十八大報告吹響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軍號,2013年年初的全國政法工作會議又進一步提出了法治中國的愿景。只有將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能建設美麗的中國,才能實現法治中國夢。
啟示五:全力應對氣候變化
【演講原文】我們美國人民仍然相信我們的責任不僅僅限于我們自己,而且要擴展到全世界,我們將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我們知道如果不這樣的話,我們的子孫后代將會因此而受到懲罰。有的人仍在否認氣候變化,但是他們也看到了火災以及風災,還有旱災的威力,持續的能源來源,找到這樣來源的決定也許非常的艱難,但是我們必須起到領導的作用,我們不能夠落后于其他的國家,新的能源將會帶來更多的就業,我們必須保住我們承諾,這將會加強我們經濟的活力,可以使我們應對更多的挑戰,獲得新的能源來源,這也是我們保護我們的地球的方法。
【決策啟示】 持續不斷的霧霾天氣讓“美麗中國”的實現形勢更加嚴峻。中國是最易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國家之一,全球氣候變化已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諸多不利影響,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挑戰。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我們必須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不斷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新理論 新觀點
李鐵:新型城鎮化三大核心問題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認為,新型城鎮化核心問題就是城鎮化健康發展,從數量型的擴張轉到質量型的發展;第二是科學合理的布局和規劃,使大中小城市更合理吸納人口,而不至于使得某一類城鎮人口暴漲。此外,新型城鎮化還包括逐步穩固城鎮化進程以及可持續城鎮化發展道路。
李稻葵:統計局忽視富人群體
基尼系數才低
針對國家統計局公布基尼系數與民間機構數據相差懸殊,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表示,統計局的基尼系數比實際的低,因為入戶調查的樣本偏于中低收入家庭,高收入太少。影響全國收入基尼系數的最大因素是城鄉差距。這幾年,由于民工工資上升,城鄉收入差距顯著下降,全國基尼系數下降則順理成章。要減少收入差距,應該在城鄉之間、在城市和農村的最低端下工夫,而不僅僅是稅制設計上的問題。
蘇海南:城鎮化70%可緩解春運壓力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表示,城鎮化起碼要達到70%以上,使流動人口減少一半或一半多,才能顯著緩解春運的壓力。此前,中改院院長遲福林曾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城鎮化率達到60%。若按兩位專家提供的數據推測,中國在2020年前能徹底解決春運難的可能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