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深 俞趙全 劉華
麻風治愈者生存與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李桂深 俞趙全 劉華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消除麻風病行動方案(試行)》的要求,我院于2012年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麻風病患者及治愈存活者生活狀況等基本項目的調查。截止2012年底止,全市共累計登記麻風病患者367例,其中治愈存活者共115例,Ⅱ級以上畸殘30例,現癥患者6例。現就115例治愈存活人員生存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1956年1月1日至2012年底發現登記的北流市轄區內所有麻風病患者(含復發患者)。
1.2調查方法 按照北流市麻風病患者登記卡記載人數,采用廣西區皮研所統一制定的麻風治愈存活生活狀況調查表,由本院派出專業調查人員親自上門采用現場調查方式,逐個詢問、查體并按統一麻風治愈標準,畸殘分級方法、生活情況、健康狀況、醫療需求等項填寫調查表,最后匯總分析。
2.1一般情況 至2012年底,全市累計登記麻風病患者367例,治愈存活115例,其中現癥患者6例,Ⅱ級以上畸殘30例。有效統計115例,其中男81例(70.43%),女34例(29.57%),年齡最大者83歲,最小者24歲,平均年齡65歲,發病時平均年齡28歲。文化程度:文盲89例(77.39%),初中以下36例(22.61%);,職業分布:農民106例 (92.17%),其他9例(7.83%);婚姻狀況:已婚82例(71.30%),未婚33例(28.70%)。
2.2發現方式 線索調查發現36例(31.30%),疫源地調查發現23例(20%),密切接觸者發現13例(11.30%),家屬檢查隨訪發現11例(9.57%),皮膚專科門診發現32例(27.83%)。
2.3健康狀況 治愈者存活者大部份年事已高,除原有的麻風畸殘外,大部份患者均患有多種疾病,其中高血壓25例(21.74%),慢性淺表性胃炎15例(15.65%),胃潰瘍13例(11.3%),貧血12例(10.43%),風濕性關節炎12例(10.43%),慢支、肺氣腫6例(5.22%)其他病5例(4.35%),總患病率為76.52%。
2.4勞動能力和收入情況 115治治愈者中65人因年事已高及患有殘疾無勞動能力外,其余50人均有一定的勞動能力,其中身體條件好一些的25人則外出打工,人均月收入大約800元左右;身體弱的25人則在家務農,做些力所能及工作,尚能維持生活。
2.5生活狀況 107名治愈者從麻風村回到家鄉,其中81人得到家人或親屬的照顧,而26人無家人照顧的,身體有殘疾,要自食其力,生活十分艱苦,好在當地政府及群眾給予幫助和照顧,勉強度過那艱難的歲月。近年來當地政府把他們列入低保對象,政府為他們繳交參加新農合費用,使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8名治愈者留在麻風村居住,市民政發給每人每月生活費220元,市財政每人每月補助醫藥費50元,市皮防院從門診業務收入中給予每人每月補助100元,并為他們繳交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費用。
2.6居住條件 回歸故里的107名治愈者,有65人住上鋼筋水泥樓房(60.75%),42人仍住在破爛土木結構泥磚房(39.25%);留村8名治愈者已于2010年10月住上了新建寬敞明亮的新樓房。
2.7醫療需求 有60%以上治愈者希望能定期進行健康檢查,45%希望增加檢查次數; 20%希望得到康復指導及知識培訓。
2.8社會認可情況 有80%治愈者不愿意去市麻風村康復居住;有75%的人認可同家人一起生活;70%否認家人排斥;60%否認村組鄰居歧視排斥。
3.1調查結果顯示,治愈者一般情況為男性較多,占70.43%,文化程度以文盲為主,占77.39%,職業以農民為主,占92.17%,提示我們防治工作的重點在農村和較為偏僻地區,關注的對象為農民。
3.2從這次調查治愈者原患病發現方式結果來看,線索調查發現占第一位,為31.30%,其次為專科門診和疫源地調查,分別為27.83%和20%,密切接觸者和家屬檢查分別為11.3%和9.57%,提示在以后的麻風防治工作中,患者的早期及時發現還是依靠線索調查、皮膚專科門診、疫源地普查三大發現途徑,特別是皮膚科專科門診這個省人力、省物力的發現方式,值得今后推廣和加強。要注重皮膚科、外科、防疫、婦幼等醫務人員麻防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診療水平,減少誤診和漏診。
3.3有80%治愈者不愿意去市麻風村康復居住,有75%的人認可同家人一起生活,70%否認家人排斥和60%否認村組鄰居排斥歧視。說明經過多年麻防知識的宣傳普及,消除社會人群恐麻、歧麻心理,絕大多數患者通過規則聯合化療治愈后已經融入社會、融入家庭,過著普通人群正常生活。
3.4健康狀況顯示,70%以上治愈者患有各種慢性病,其中高血壓發病率最高,其次是淺表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還有貧血和風濕性關節炎,說明治愈者年齡增大后患病率也隨之增大,同時也與營養、居住條件及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他們的健康狀況不容忽視。提示民政、衛生、皮防等部門今后更要關心患者健康狀況,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3.5勞動能力和收入情況顯示,治愈者因年老體弱及殘疾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部份治愈者雖然有一定的勞動能力,但因體弱多病,勞動收入遠低于正常勞動者收入。因此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給予一定支持和更多的關愛。
3.6生活及居住狀況顯示,治愈回原籍居住者,大部份有親屬照顧,近年來當地政府把他們列入低保對象,并幫助繳交新農合費用,使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留在麻風村治愈者,有320元生活費和50元的醫藥費,生活也都有一定的保障。大部份治治愈者近年還住上了寬敞舒適的新房,居住條件得到一定的改善。
3.7醫療需求結果顯示,有60%以上治愈者希望定期進行健康檢查,45%治愈者希望增加檢查次數,說明大多數治愈者健康意識提高,渴求康復。20%需要畸殘康復指導和知識培訓。提示我們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康復醫療發展,麻風健康教育知識和醫療技能培訓越來越受到患者的關注和重視, 健康教育面對的不僅患者和家屬,而應拓寬到農村和社區,教育內容應從麻風病的早期表現和治療,畸殘發生的根本原因,足底潰瘍和神經炎的主要防護措施等方面進行教育,使患者明白麻風病在診斷初期就應進行康復活動,提高自我監護和康復能力。
222440 北流市皮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