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經中國文化傳統數千年積淀、打造的頭號民族節日。明天就是除夕,環球時報編輯部提前向廣大讀者和海內外中華兒女拜年。今年的這個春節多了一分特殊的新意和喜慶,它是黨的十八大之后迎來的第一個春節。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底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在全社會忙忙碌碌之間,帶來了個體性日常追求與民族整體未來的時代對接。這樣的對接不僅真實,而且令人鼓舞。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就不斷推出戰略目標。但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民間的動力綿延不絕,它幾乎囊括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各種奮發圖強,它還是中國人無數小日子越過越紅火的總和。民族復興的內涵不斷延伸、升級。在一百年前這個概念剛提出來時,能不被列強欺負,能有簡單的工業化,大概就是那時中國人對民族復興的想象了。新中國的成立發展了民族復興的概念,直到后來提出“四個現代化”,中國人的視野越來越寬。習總書記再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以“中國夢”概括之,此時此刻中國的發展水準和社會對現代化的集體認識都站上新臺階。我們今天已經知道,全面工業化(包括現代科技和國防)是民族復興的重要基礎,但還遠遠不夠。中國實現先進的社會治理,讓人類關于公平公正的美好理想真正成為現實,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質內容。民族復興可以說無處不在,把春節當成一個例子,我們會看到它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都不斷擴大,這樣的自然過程還會穿越各種文化和地理的邊界。民族復興這個“中國夢”,還是中國社會乃至全球華人社會各種“中國夢”的最大公約數。社會都是利益的互動體,追求個體利益在現代社會中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合法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幾乎對所有中國人的個體利益都是促進關系,因此它作為全民族的最大夢想既準確,又貨真價實。春節這樣的節日里,親情扮演了主角。但恰恰是在春節,對國家和社會的議論又總是很活躍。無論在餐桌上,還是在各種聚會中,中國社會的各種信息紛紛聚集,引來種種感慨。今年春節遍布中國每個角落的聚會大概會有更多笑聲,而不是哀嘆和悲情。春節是中國人一年里最徹底的放松時節,一些平時緊迫的話題會被暫時忘卻,有的也會以和平時不太一樣的背景對我們呈現。沒有了平日的緊張,社會會釋放出一些久違的、被壓抑了的精神元素,匯入我們的思想海洋。國家這個概念,世界各大語言里只有中文用“國”和“家”這兩個意義聯合組成。這決非偶然。國和家的命運攸關是中華社會漫長演進史最深刻的總結之一,國家興衰在大多數時代里都對塑造大多數人的個人命運扮演了核心角色?!爸袊鴫簟笔侨褡宓模彩敲總€人的。它沉甸甸,又激昂浪漫。它是歷史的,也是一次最新點燃。最重要的是,它不再遙不可及,不再僅僅是實現中國社會動員的一個口號。今天的民族復興已是現實洪流,它的追求者和參與者是全體中國人民,中國不斷完善的國家路線使我們每個人的日常奮斗和進取與它緊密相連。沒有力量可以阻擋13億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讓我們在春節到來之際也一起祝福祖國,它的繁榮和富強必將為我們所有人的個人命運提供更寬大、也更優質的平臺?!?/p>
環球時報201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