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雄,李鳳婷,朱賀
(新疆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烏魯木齊市830047)
微網是由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energy resource,DER)、控制裝置以及負荷等組成的可控單元,既可以與大電網聯網運行,也可以孤網運行。同時,微網在節能減排、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延緩電網建設投資、提高用戶供電可靠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微網中的分布式能源具有較高的一次性投資、逐年運行與維護費用、廢棄后拆卸與治污費用等,深入研究微網成本-效益構成,無論對微網建設還是微網運行都具有重要意義和工程應用價值。
在微網的成本-效益評估方面,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如:文獻[1]對微網中分布式能源進行了研究;文獻[2-3]對微網中風機、光伏可再生能源或熱電聯產運行狀況進行了經濟、環境效益分析;文獻[4]從電力公司、用戶和投資者三方角度分析了微網經濟效益。然而,對于如何根據微電源特征及微網運行特點,量化微網建設成本、綜合效益的研究甚少。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PH)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決策分析法,目前已經應用到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配電等環節的方案優選、綜合評估、可行性判斷等方面[5]。文獻[6-7]利用相近的改進層次分析法對輸電線路雷電風險、電網自然災害風險方面進行評估;文獻[8]通過層次分析法對電廠檢修維護項目的評價準則體系進行評價;文獻[9]采用層次分析法評估不同分布式電源的接入方案。
本文基于改進AHP法的思路,采用收斂速度較快、能滿足一致性效果的三標度法形成判斷矩陣來求解權重,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量化微網的成本、效益,從主、客觀角度對微網的成本-效益進行評估。
清晰的層次結構使AHP方法具有簡化復雜問題的優點,但不能很好處理不確定因素,不同專家對構造的判斷矩陣有不同的認可,判斷矩陣經常出現不一致性的情況[5]。針對以上不足,采用有別于傳統AHP方法1~9標度的三標度法構造判斷矩陣,來提高收斂速度和一致性;歸一化各專家判斷矩陣,形成權重向量的期望,作為各指標的權重;結合求解微網成本、效益的各指標值,從主、客觀角度綜合評估微網成本、效益。改進AHP包含以下步驟:
(1)構建層次結構。將分析評估問題層次化,形成由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以及方案層構成的遞階層次結構,其中指標層各指標隸屬于準則層。
(2)求解準則層某子準則權重。①建立比較矩陣。專家采用三標度法兩兩比較指標的相對重要性得出比較矩陣

式中:a1~an為各個指標;aij為指標ai與指標aj之間的比較結果,其表達式為

②構造判斷矩陣

式中

③求解權重向量及檢驗一致性。采用特征向量法求判斷矩陣C的最大特征值λmax及對應特征向量W,作為權重向量。然后將λmax引入相容性指標CI=(λmax-n)/(n-1),判斷矩陣的一致性。若CI< 0.1,認為判斷矩陣一致性符合要求;否則,判斷矩陣一致性不符合要求,修改比較矩陣,重新計算并進行一致性檢驗,至到滿足要求[10]。
④確定各指標權重。重復① ~③得到m個專家判斷矩陣形成的權重向量

式中:m為參與專家人數;W(k)為第k個判斷矩陣形成的權重向量;為權重向量的期望。歸一化權重向量得各指標權重。
(3)評估目標為

式中:m1為準則層含子準則數目;vj為第j個子準則權重;n1為第j個子準則包含指標數目;wi為第i個指標權重;u(wi)為第i個指標值。具體的評估流程如圖1所示。
綜合考慮DER的運行經濟狀況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等因素,確定了成本、效益指標層各個指標,根據微網中DER的種類和容量確定方案層,構建了如圖2所示微網成本-效益評估遞階層次結構。
2.1.1 設備投資總費用的等年值


考慮逐年投資成本更能夠體現市場運行經濟狀況,微網中一次、二次設備投資總費用按等年值計算,即

式中:d1為設備投資總費用的等年值;CCpi為第i種DER設備投資費用的等年值,$;n2為微網中DER種類數;CTCPi為第i種DER裝機成本的等年值,$;CSCPi為第i種DER二次設備成本,$;Ypi為第i種DER壽命周期年限,a;r為折現率,%。
2.1.2 安裝、運行維護費用
將DER一次性安裝費用按等年值計算,而運行維護費用按年計算,則安裝、運行維護費為

式中:COMi為第i種DER年安裝、運行維護費用,$;Kii為第i種DER單位容量安裝費用,$/kW;Komi為第i種DER單位容量維護年費用,$/(kW·a);Pi為第i種DER裝機容量,kW;NSUCi為第i種DER年啟停次數;ζi為第 i種 DER 熱啟動費用,$;δi為第 i種DER冷啟動費用,$;τi為第i種DER冷啟動時間,h;Toff,i,j為第 i種 DER 第 j次啟動前停運時間,h。
2.1.3 廢棄后拆卸、治污費用
考慮廢棄后產生的費用,并將該費用以等年值計算,有

式中:CDi為第i種DER拆卸、治污費用的等年值,$;Kdi為第 i種 DER拆卸單位裝機容量所需費用,$/kW;Kpi為第i種DER治理單位裝機容量污染所需費用,$/kW。
2.1.4 燃料費用

式中:CFCi為第i種DER年燃料費用,$/a;MCi為第i種DER單位電能消耗燃料量,g/(kW·h);pCi為第i種DER單位燃料的價格,$/t;Ei為第i種DER年發電量,kW·h/a。
2.1.5 排污懲罰費用

式中:CEi為第i種DER年排污懲罰費用,$/a;m2為污染物種類;Vk為單位發電量排放第k種污染物罰款,$/(kW·h)。排污懲罰費用如表1[11]所示。
2.1.6 停電賠償費用
只考慮微網與大電網之間饋線上發生故障,導致微網部分負荷停電造成的賠償費用,則停電賠償費用為

表1 發電技術單位發電量污染物排放罰款情況Tab.1 Pollutants fine form of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per unit of electricity generation 10-3$/(kW·h)

式中:CS為停電賠償費用,$;m3為微網與大電網相連的饋線數;λj為單位饋線故障的概率,%;Lj為饋線的長度,km;Tj為維修時間,h;n3為負荷種類;KSk為第k種負荷停電損失費用,$/(kW·h);ΔPk為第k種負荷停電量,kW·h。
2.2.1 碳貿易效益
根據碳排放權交易機制(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TS),企業在規定時間內碳排放量低于監管機構分配量,可將剩余量出售給排放水平高的企業來獲得利潤[12];而《京都議定書》規定光伏發電、風機發電等屬于清潔發展機制(cleandevelopment mechanism,CDM)范疇。采用可再生能源電源相對于常規火電機組發相同電量少排放的CO2進行交易,構建了如下碳貿易效益

式中:m4表示微網包含可再生能源電源種類數;α為單位煤炭轉換為CO2系數(本文取44/12);MC為火電機組生產單位電能所消耗的煤炭量,g/(kW·h);ρ為單位碳交易費用,$/t。
2.2.2 可靠性效益
與大電網相連的饋線發生故障時,微網內分布式能源仍持續向部分負荷供電,提高了供電可靠性。可靠性效益為

式中:CRi為第i種負荷可靠性效益,$;m5為微網與大電網相連的饋線數;KSi為第i種負荷單位停電損失,$/(kW·h);Pi,j為第j條饋線連接下分布式能源供給第i種負荷的電量,kW·h。
2.2.3 政府補貼效益
《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明確國家擬采用單位發量方式補貼分布式電源發電,政府補貼效益為

式中:n4為微網所含分布式電源種類;pbi為第i種分布式電源補貼電價,$/(kW·h)。
2.2.4 上網效益
不同分布式電源上網電價不同,微網上網效益為

式中:pSi為第 i種分布式電源上網電價,$/(kW·h)。
2.2.5 節能效益
節能效益為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減少化石能源消耗帶來的費用。本文以常規火電機組發電消耗煤炭費用作為參考,構建了如下節能效益

式中:m6為微網含有的可再生能源電源種類;pC為煤炭價格,$/t。
2.2.6 降低損耗效益
DER配置于負荷附近,減少了等容集中式遠距離供電在網絡傳輸上的損耗[1]。降低損耗效益為

式中:L為降損率,%;pS為大電網售電電價,$/(kW·h)。
以含微型燃氣輪機、燃料電池的4種微網方案為例,進行微網的成本-效益分析。為了便于分析,將含風、光、儲微網簡稱為微網 I,含光/儲微網簡稱為微網II,含風/儲微網簡稱為微網III,含風/光微網簡稱為微網IV。假設DER通過先進電力電子設備接入微網,能快速跟蹤負荷以及風、光等資源變化,且只考慮微網與大電網相連饋線發生故障情況,不考慮網損以及發電效率以及轉換效率問題。微網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微網結構Fig.3 Microgrid structure
3.1.1 確定成本各指標的權重
本項目共有3位專家參加評審,根據式(1)~(5),計算得到成本權重 W1=[0.549,0.131,0.142,0.042,0.068,0.068]。
3.1.2 計算成本
假設微網內工業、商業、農業、居民負荷所占比重依次為79.1%、13.4%、2.4%、5.1%,相應的負荷單停電賠償費用依次為1.817、1.710 4、0.129 8、0.096 4$/(kW·h),光伏、風機、燃料電池、微型燃氣輪機、蓄電池的運行時間依次為1 500、3 000、6 500、6 500、500 h,二次設備成本為裝機費用的8%。其他參數如表2所示,DER參數狀況如表3[11]所示,4種方案各項成本指標值如表4。

?

?
3.2.1 確定效益各指標權重
效益指標權重向量W2=[0.096,0.275,0.079,0.224,0.180,0.145]。
3.2.2 計算效益
設光伏陣列、風機、燃料電池、微型燃氣輪機上網電價依次為 0.189 0、0.086 5、0.078 6、0.070 8$/(kW·h),相應補貼電價為上網電價25%,其他相關參數如表5所示。
由式(7)~(12)可得4種方案的效益各項指標值,如表6所示。

?

?

?
根據4種微網方案成本、效益各指標值以及相應權重,線性加權求和依次可得4種微網方案成本、效益評估值,如圖4所示。
由圖4可得:光伏成本大于風機,風機成本大于蓄電池;風機效益最大,蓄電池效益最小;該地區微網采用風機與蓄電池組合可以取得較好經濟效果。
當然風、光等自然條件不同以及隨著風電、光伏、儲能科學技術的發展,組成微網各DER成本、效益指標將發生變化,微網成本-效益評估結果以及與各指標間的關聯度也將隨之改變。

圖4 4種微網方案的成本-效益評估Fig.4 Cost-benefit evaluation of four microgrid schemes
本文綜合考慮分布式電源特性以及微網運行狀況等因素,構建了微網成本-效益評估遞階層次結構,也為微網多重目標的考核提供參考。通過改進的層次分析法對4種微網方案進行成本-效益的評估,驗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算例參考相近文獻確定目前尚無標準可循的廢棄拆卸、治污、停電賠償費用等指標;另外DER裝機容量、采用技術的成熟度不同,成本差別也很大。
[1]梁惠施,程林,蘇劍.微網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31(S):38-44.
[2]Tsikalakis A G,Hatziargyriou N D.Financial evalu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production in microgrids markets using probabilistic analysis[C]//Power Tech.,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Russia:IEEE,2005:1-7.
[3]Pudjianto D,StrbacG.investigation ofregulatory,commercial,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microgrids[C]//Future Power Systems,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Amsterdam:IEEE,2005:1-6.
[4]Costa P M,Matos M A.Economic analysis of microgrids including reliability aspects[C]//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babilistic Methods Applied to Power Systems.Stockholm:IEEE,2006:1-8.
[5]趙云飛,陳金雷.層次分析法及其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4,24(9):85-87.
[6]張曉明,吳焯軍,甘艷,等.一種基于改進層次分析法的輸電線路雷害風險評估模型[J].電力建設,2012,33(8):35-39.
[7]周景,王麗娟,邵作之.基于AHP的電網自然災害風險評估方法[J].電力建設,2011,32(12):37-40.
[8]鄭錦溪,譚科,胡劍琛,等.電廠檢修維護項目評價標準指標體系[J].電力建設,2010,31(12):102-106.
[9]楊琦,馬世英,宋云亭,等.分布式電源規劃方案綜合評判方法[J].電網技術,2012,36(2):212-216.
[10]李曉輝,張來,李小宇,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現狀電網評估方法研究[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08,36(14):57-61.
[11]馬溪原,吳耀文,方華亮,等.采用改進細菌覓食算法的風-光-儲混合微電網電源優化配置[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31(25):17-25.
[12]李現忠,蔡興國,付春梅.碳交易機制下考慮節能減排的競價交易模式[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1,35(10):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