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云,段福平,張江宏
(浙江省送變電工程公司,杭州市310016)
500 kV秦山核電站送出至海寧變電站輸電線路工程,全線大規模采用同塔三回路設計,三回路鐵塔的塔頭結構采用雙回鼓形橫擔疊加單回貓頭形式,左右各1個回路,上部1個回路。鐵塔具有整體高度高、底部根開大、整塔質量大等特點,且鐵塔質量集中在鐵塔下半部分。隨著鐵塔高度的增加,根開逐漸減少,鐵塔質量逐漸減小。其吊裝特點:鐵塔下半部分起重量要求高、吊裝幅度大;上半部分起重量相對小、吊裝幅度小。根據三回路鐵塔的結構特點,研制可旋轉座地雙搖臂與外拉線懸浮混合抱桿,根據鐵塔的根開及質量情況,選用座地雙搖臂工況進行鐵塔下半部分的吊裝,換用外拉線懸浮工況進行鐵塔上半部分的吊裝,以適應三回路鐵塔的吊裝要求。
抱桿主桿斷面為□900 mm,基本高度為39.2 m(回轉支承以上),回轉支承以下再配置17 m,腰環設于回轉支承下部(即回轉支承下部配拉環);額定起吊質量為8 t;搖臂斷面為□600 mm,全長為15.4 m(可組合成13.4 m、12.4 m);起吊滑車組與鉛垂線夾角≤5°(沿搖臂方向);抱桿自由高度(即抱桿頂部至回轉支承處腰環距離)為39.2 m;外拉線對地夾角≤45°;控制大繩對地夾角≤45°;回轉角度為±100°;允許不平衡彎矩為392 kN·m;工作狀態風速為10.8 m/s。
抱桿斷面為□900 mm,基本高度為42.7 m;額定起吊質量:90°方向吊裝6 t,45°方向吊裝4 t;抱桿傾角≤5°;起吊滑車組與鉛垂線夾角≤20°;外拉線對地夾角≤45°;控制大繩對地夾角≤45°;承托繩與鉛垂線夾角≤45°。
抱桿由上至下,由旋轉頭部、主桅桿、四通段、搖臂、標準節、回轉支承、鋼絲繩導向節、標準節、底座等結構組成。其中主桅桿由1節3 m頂段、4節3 m標準節、1節2 m節組成,四通段與回轉支承間連接7節3 m標準節。座地雙搖臂抱桿由外拉線系統、起吊系統、變幅系統、平衡系統、提升系統等組成,如圖1所示。

圖1 座地雙搖臂抱桿總體結構Fig.1 General structure of gin pole with seating-type and double rockers
(1)外拉線系統:外拉線采用φ15 mm鋼絲繩,雙道布置,上端連接于抱桿旋轉頭部,下端在地面收緊。
(2)起吊系統:采用1~2滑車組走4道磨繩,上滑車滑輪直接固定于搖臂頂部,下滑車采用同軸雙滑輪滑車。起吊磨繩采用6T(29)φ14 mm鋼絲繩,磨繩從抱桿內部引下,由回轉支承底部的鋼絲繩導向節引出。
(3)變幅系統:采用2~3滑車組走6道磨繩,兩滑車均采用懸掛式。變幅磨繩采用6T(29)φ14 mm鋼絲繩,磨繩從抱桿內部引下,由回轉支承底部的鋼絲繩導向節引出。
(4)平衡系統:與起吊系統布置相同。
(5)提升系統:利用鐵塔主材布置提升系統,提升滑車固定在鐵塔的四腿主材,提升繩采用φ15 mm鋼絲繩,經過抱桿底部懸掛的滑車共組成8道提升繩。
抱桿由上至下,由旋轉頭部、主桅桿、四通段、標準節、底節等結構組成。其中主桅桿由1節3 m頂段、4節3 m標準節、1節2 m節組成,抱桿全高為42.7 m。外拉線懸浮抱桿由外拉線系統、起吊系統、承托系統、控制大繩系統、提升系統等組成,如圖2所示。

圖2 外拉線懸浮抱桿總體結構Fig.2 General structure of suspension gin pole with outside guy wire
(1)外拉線系統:外拉線采用φ15 mm鋼絲繩,雙道布置,上端連接于抱桿旋轉頭部,下端在地面收緊。
(2)起吊系統:采用1~2滑車組走4道磨繩,起吊磨繩采用6T(29)φ14 mm鋼絲繩。
(3)承托系統:共4組,均獨立布置,主繩選用φ21.5 mm鋼絲繩,雙道布置,通過100 kN雙鉤收緊。
(4)控制大繩系統:吊件控制大繩選用φ13 mm鋼絲繩,雙道布置。
(5)提升系統:利用鐵塔主材布置提升系統,提升滑車固定在鐵塔的2個對角主材上,提升繩采用φ15 mm鋼絲繩,經過抱桿底部懸掛的滑車共組成4道提升繩。
按照DL/T 5342—2006《750 kV架空送電線路鐵塔組立施工工藝導則》,并參照《架空送電線路施工手冊》等相關資料對其強度和穩定性進行計算[1-7]。
座地雙搖臂抱桿計算采用SAP2000軟件進行有限元分析計算[8],計算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座地雙搖臂抱桿有限元計算結果Fig.3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results of gin pole with seating-type and double rockers
根據DL/T 875—2004《輸電線路施工機具設計、試驗基本要求》等相關規程規范并結合抱桿具體設計要求,確定抱桿試驗項目[9-11]。
(1)懸浮抱桿試驗項目:額定載荷試驗、1.25倍額定載荷試驗。
(2)座地雙搖臂抱桿試驗項目:額定載荷試驗、1.25倍額定載荷試驗、不平衡彎矩試驗、空載回轉試驗。
抱桿試驗在錦屏—蘇南±800 kV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6270塔現場進行,該鐵塔塔型為ZKP32103-130。懸浮抱桿試驗在完成鐵塔19段(18 m)平臺吊裝后進行,按上述4.1(1)條所述的試驗項目分別進行試驗;座地雙搖臂抱桿試驗在完成鐵塔16段(26.8 m)吊裝后進行,按上述4.1(2)條所述的試驗項目分別進行試驗。
總結試驗現場情況并分析試驗測量數據,試驗實測數據均在抱桿設計允許范圍內,符合抱桿設計要求,抱桿試驗合格。
以500 kV秦山核電站送出至海寧變電站輸電線路工程TZT3型三回路塔為例,說明可旋轉座地雙搖臂與外拉線懸浮混合抱桿的應用。
TZT3型塔最大呼高為69 m,塔頭高度為51.2 m,全高為120.2 m,塔腳根開為22 m,塔身30 m以下主材采用四肢角鋼,30 m以上主材采用雙肢角鋼,整塔質量為171.728 t。TZT3型三回路塔塔頭結構采用雙回鼓形橫擔疊加單回貓頭形式,如圖4所示。

圖4 TZT3型三回路塔塔頭結構Fig.4 Structure of TZT3 triple circuit tower head
根據鐵塔的根開、質量和結構特點,塔身30 m以下采用座地雙搖臂抱桿分解吊裝,搖臂長度選用13.4 m,相應主桅桿配置高度為15 m;塔身30 m以上將座地雙搖臂抱桿轉換為外拉線懸浮抱桿,繼續進行分解吊裝。
采用先起立抱桿后吊裝鐵塔方式。抱桿利用□350 m×17 m倒落式人字抱桿起立,抱桿起立基本高度為36.5 m。搖臂長度選用13.4 m,相應主桅桿配置高度為15 m;四通段與回轉支承之間配置5節3 m標準節,高度為15 m;回轉支承以下配置1節2 m鋼絲繩導向節和1節3 m標準節。
抱桿起立基本高度=旋轉頭部高度0.7 m+主桅桿高度15 m+四通段高度0.5 m+5節標準節高度15 m+回轉支承高度0.3 m+鋼絲繩導向節高度2 m+1節標準節高度3 m=36.5 m。
抱桿提升時至少使用2道腰環,腰環間距≥10 m,抱桿布置在鐵塔中心,提升前調整抱桿至正直狀態,按圖1所示布置提升系統。提升過程中隨時觀察抱桿的正直情況,將外拉線徐徐松出以調整抱桿正直度,當回轉支承與腰環發生干擾時,設置過渡腰環;抱桿提升到位后,打設回轉支承處腰環繩,固定外拉線,松弛提升用的腰環繩后即可進行吊裝。
抱桿在空載狀態下旋轉,即兩副搖臂的起吊及變幅系統均處于松馳狀態下旋轉,通過在地面上拉動兩側起吊滑車組實現抱桿的旋轉,抱桿在±90°范圍之間往復旋轉。
采用一側起吊,對側平衡方式吊裝鐵塔。當一側起吊時,對側的起吊、變幅系統用鏈條葫蘆收緊,在吊裝過程中根據抱桿的傾斜情況隨時調整對側的平衡鏈條葫蘆,使抱桿保持正直。30 m以下塔身吊裝時,先吊裝主材,后吊裝斜材,如圖5所示。

圖5 座地雙搖臂抱桿吊裝鐵塔塔身Fig.5 Hoisting tower using gin pole with seating-type and double rockers
塔身30 m以下吊裝完成后,進行座地雙搖臂抱桿轉換為懸浮抱桿操作。收緊變幅滑車組,將搖臂收至垂直狀態;在座地雙搖臂抱桿主桅桿頂部的起吊導向滑輪上布置φ15 mm鋼絲繩,一端綁扎于搖臂上,另一端經塔身導向滑車、抱桿底座導向滑車引至絞磨;拆除保險繩、變幅滑車組等,利用絞磨配合拆除搖臂下放至地面。
按座地雙搖臂抱桿提升的逆程序,依次拆除回轉支承以下的3 m標準節、鋼絲繩導向節以及回轉支承,保留回轉支承以上的標準節、四通段、主桅桿及旋轉頭部。繼續提升抱桿安裝懸浮抱桿的3 m標準節及3.5 m底節(此時懸浮抱桿的基本高度=旋轉頭部高度0.7 m+主桅桿高度15 m+四通段高度0.5 m+5節標準節高度15 m+1節標準節高度3 m+底節高度3.5 m=37.7 m),完成懸浮抱桿的起吊滑車組穿引工作,此時抱桿仍呈座地狀態。然后拆除座地雙搖臂抱桿的提升系統,布置懸浮抱桿的提升系統,采用后者進行抱桿的提升及懸浮操作。
5.6.1 塔身吊裝
30 m以上塔身吊裝時,在分段質量較大的情況下,先吊裝主材,后吊裝斜材,如圖6所示;在分段質量較小的情況下,采用分片吊裝的方式。

圖6 懸浮抱桿吊裝鐵塔塔身Fig.6 Hoisting tower using suspension gin pole
5.6.2 貓頭下曲臂吊裝
貓頭部分的下曲臂按左右兩側分別吊裝,單側曲臂上下分段分2次吊裝。一側曲臂吊裝后,在反側打好落地拉線,以穩定吊裝好的曲臂,待兩側曲臂就位后,在下曲臂頂部左右對綁鋼絲套并用雙鉤收緊,以便于上曲臂就位和保險之用。
5.6.3 貓頭上曲臂及橫擔吊裝
上曲臂與橫擔及地線頂架按前后分片組成一體進行吊裝,并用不小于0.7L(L為橫擔長度)的大橫木進行補強,采用4點起吊,如圖7所示。

圖7 貓頭上曲臂及橫擔吊裝Fig.7 Hoisting of bent arm and cross arm of“cat head”type tower
5.6.4 鼓形橫擔吊裝
鼓形橫擔的上層橫擔利用地線頂架吊裝,中層及下層橫擔利用上層橫擔進行吊裝,各橫擔吊裝定滑車的布置點利用抱桿進行補強。
鐵塔吊裝結束后,連接塔身的連鐵,并將塔身螺栓緊固后,按懸浮抱桿提升的逆順序降低抱桿高度。當抱桿降至其頂部低于塔身頂部后,采用拎吊法,將抱桿自塔身內松至地面,然后由下向上逐節拆除。
對于可旋轉座地雙搖臂與外拉線懸浮混合抱桿,當采用座地雙搖臂抱桿時,具有吊裝幅度大、起吊質量大等優點,且可根據鐵塔結構變化靈活轉換為懸浮抱桿,有效降低抱桿整體質量,操作更為便捷,并有效結合了多回路鐵塔的結構特點。在500 kV秦山核電站送出至海寧變電站輸電線路工程的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降低了勞動作業強度及施工成本,立塔工效高,對同類型的鐵塔組立有較好的推廣前景。
[1]DL/T 5342—2006 750 kV架空送電線路鐵塔組立施工工藝導則[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2]李慶林.架空送電線路施工手冊[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2.
[3]李慶林.架空送電線路鐵塔組立工程手冊[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4]李慶林.特高壓輸電線路鐵塔組立抱桿的方案選擇[J].電力建設,2007,28(3):29-33.
[5]GB 50233—2005 110~500 kV架空送電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
[6]DL/T 5168—2002 110 kV~500 kV架空電力線路工程施工質量及評定規程[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7]李海.500 kV線路工程懸浮抱桿的選取[J].電力建設,2004,25(12):25-28.
[8]陳世民,何林,陳卓.SAP2000結構分析簡明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9]DL/T 875—2004輸電線路施工機具設計、試驗基本要求[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10]DL/T 319—2010架空輸電線路施工抱桿通用技術條件及試驗方法[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1.
[11]劉超,陳平,張興虎,等.40 m全鋼抱桿試驗研究與分析[J].電力建設,2008,29(7):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