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偉志
微博至少是紀檢、政法部門的補充和助手,是反腐的福爾摩斯,有時還能起到紀檢、政法部門起不到的作用。微博是千里眼,是順風耳,是低成本的偵察。
近來,對微博的議論頗多,有人對它咬牙切齒,有人見它失魂落魄,有人說它是一把刀,有人說它是雙刃劍。我看,都值得商榷。前兩種看法不值得一提?!半p刃劍”之說雖然符合“兩點論”,但是沒講出主次。兩點論從來不認為都是“半斤”“八兩”,而是要求找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認為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小事,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認識的深化。淺嘗輒止是分不清主次的。分不清主次的人辦起事來一定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微博是隨著網絡的發展而出現的。雖然是只有140字,可是挺管用。現在,有些國家流行“公民記者”的說法。意思是:任何公民都可以成為記者。按傳統新聞界的作業流程:記者寫出的稿子,一審之后二審,二審之后終審,沒有總編簽字休想見報。如果總編不同意,你堅持發表,那可是犯了大忌的。今天就不同了??偩幉煌獍l表的話沒落音,記者那被否定的稿子已傳遍全球。他(她)已自行發到網上去了。網絡的讀者面不知要比那紙質的發行量大多少倍!不僅記者可以這樣自由自在地發表,任何網民都能做到這一步,于是“公民記者”普及了。

社會學家鄧偉志
隨之而來的是“人肉捜索”出現了。何謂“人肉捜索”?就是從網上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人。“人肉捜索”的這種說法有點不雅,不過,用意是好的。不是嗎?前些時候,人們在網上看到有人吸特高級的香煙,帶多少萬元一塊的手表,拎價值連城的提包,認為這穿戴與正常收入不對稱,便窮追不舍地捜索,結果搜索到了好幾個貪污受賄的人。請問:被網民搜索出的人所在單位和地區里難道沒有紀檢部門嗎?毫問疑問,肯定有。紀檢部門及其上級領導難道沒有對他們考核過嗎?不用問,肯定考核過多次。不僅如此,貪污受賄者還肯定會按期填寫收入申報。這一系列做法的結果呢?不言自明。
由此可見,微博至少是紀檢、政法部門的補充和助手,是反腐的福爾摩斯,有時還能起到紀檢、政法部門起不到的作用。微博是千里眼,是順風耳,是低成本的偵察。因此,微博堪稱“公民偵探”,這是完全符合政法工作的群眾路線的。
其實,“公民偵探”也只是微博功能的一個方面。微博還是發現先進、評選先進的“高評委”。一部轎車疾駛在大雪紛飛的公路上,忽然停了下來,從轎車中走出一位美女。美女掏出500元,給了躺著路邊的一位老人,然后離開。美女離開之后,又馬上折回,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脫下來給老人蓋上。請問,這善良的美女是誰?應當說,只有天知地知。老人雖然知道美女的形象,卻不知道美女的姓名。窮困潦倒的老人怎么會穿上這般高級的大衣,引起人們的注意。老人說出了經過。網友把這事上了微博,呼喚“無名英雄”。微博一上,立即引發“信息大爆炸”。這一位網友提供這方面的線索,那一位網友提供那方面的線索,幾千條線索一湊,經過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再來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沒幾天要尋找的那位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閃亮登場了。
不要認為網友都是“惡人”。絕大多數網友都是“揚善”的善人。有一些網友之所以“揚惡”,那也是因為有人過于“隱惡”所致。看不慣“隱惡”的惡習,有人就產生了逆反心理,來了個“揚惡”。可以相信:隨著社會風氣的好轉,隨著“隱惡”現象的減少,也隨著網法的制定、網德的普及,網友一定會更加正確地對待善與惡、美與丑的,是會丁是丁,卯是卯,一是一、二是二,實事求是的。
網民是民。網風是社會風氣的組成部分。黨風帶民風。民風帶網風。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人看了微博頭就大,這是懦夫的表現。對網友的評價是個對群眾的態度問題。你認為群眾是你的主人,是你的老板,那你就善待網友。
對網絡的看法是個對待歷史唯物主義的問題。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的要素,又認為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是不可抗拒的規律。網絡正在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們只有發揮網絡作用的義務,而無束縛網絡功能的權利。只看到微博的消極面,忽視網絡扭轉乾坤的積極面,是因噎廢食。一切目光遠大、胸懷全局的人都應當走進網絡,做網民,結網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