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麗,王丹丹
(1.浙江師范大學圖書館,浙江 金華 321004;2.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近年來,圖書館微博發展勢頭迅猛,潛在用戶數量龐大。 據《第31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2 年12 月底,微博用戶總數為3.09 億。 2013 年5 月17 日,新浪微博統計結果顯示, 僅高校圖書館開設的微博已超過1060 家,較之2012 年底增長了近600 家。 微博對圖書館的重要意義在于,加強了手機端和互聯網的溝通,從而使手機用戶得以順利過渡到無線互聯網用戶。 所以圖書館微博最大的優勢在于其可移動性, 信息的發布和接收都可以不局限于電腦和網線前。 圖書館微博(本文主要指官方認證微博)為當前構建移動圖書館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成為讓圖書館移動起來的一個有力工具和有效途徑。 圖書館微博與圖書館網頁之間存在諸多異同, 本文從傳播學視角進行探討, 旨在充分認識圖書館微博與圖書館網頁之間的關系, 更好地為讀者提供全方位服務,完善圖書館服務。
郭慶光先生提出:“互聯網的每一個頁面都有‘出版物’的性質,只要這個頁面是提供給不定量多數的人點擊觀看的, 那么它就有大眾傳播的性質。 ”所以,本文將微博與網頁的發布者視作大眾傳播者。
無論是圖書館微博還是網頁, 要完成信息的發布必然要借助人來完成。 這個發布者不是隨意地發布信息,而是要發布符合群體規范的信息,我們把他稱之為把關人。 在圖書館微博和網頁中都存在把關人,他們雖然是作為個體存在,但是他們在傳播過程中是以組織代表的身份出現, 即為圖書館的發言人。
新浪微博設立了機構認證環節, 微博機構發布者名字后面加V 表示為新浪的認證機構, 這是將官方機構與普通發布者區別開的一個重要標志,一般要經過較為嚴格的審核手續,因此這類加V 機構發布的信息更具可信性和說服力。 新浪作為一個中介在身份認證環節無疑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把關人,正是由于把關人的存在,圖書館官方微博和圖書館網頁一樣, 信息發布經過了審查和取舍,信息同樣具有可靠性。
圖書館網頁在信息發布過程中, 傳者與受眾的角色關系是固定的, 讀者一般只能單方面接受信息,或者通過“留言簿”等少數渠道反饋意見和問題, 一般沒有直接對某條發布信息直接評論或反饋的功能。 目前僅有少數幾個圖書館設立對發布信息直接評論和回復的功能。 相對而言,圖書館微博的交互性更強,提醒、評論、私信等功能使微博具備了人際傳播的互動性, 易于雙方消除溝通障礙或理解偏差, 也使問題的處理更具時效性和有效性。
從讀者接受心理角度考慮, 圖書館網頁是主要的官方信息發布平臺,其權威性更強,但讀者的參與程度不高,與讀者之間有一定的距離感。 而圖書館微博發布者與接收者的信息地位是平等的,受眾的參與度高,現場感較強,加之網絡語言的特殊魅力,使其更容易貼近讀者。
圖書館網頁主要發布與本館密切相關的信息,如講座、放假通知、本館資源及服務介紹、數據庫使用、書目檢索、借閱信息查詢等,發布系統完整規范,是圖書館基礎服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微博可以作為圖書館服務的一個有益補充,不僅可以發布與本館密切相關的內容, 也可以發布與圖書有關, 或者對整個圖書館事業有重要影響意義的事物或事件, 如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系列消息,用于擴大讀者的閱讀視野。 較之圖書館網頁,微博的發布內容更具多樣性,可讀性也更強,易于被人接受。
微博的表現形式更加靈活, 可以用多種媒體形式進行信息表達,如獎品圖片、活動現場相片、視頻、flash 等,信息傳達更加形象直觀;組織形式也更具多樣性,微話題、微直播、話題討論、熱點聚集、組織網絡活動、網上調查等,這些功能都可以通過圖書館微博來實現,互動性較強,具有新媒體傳播特點。 相比較而言,圖書館網頁基本為單向傳播,屬于傳統的信息服務方式。
圖書館網頁主要采用信息推送技術, 即傳播者根據用戶的需求向用戶主動推送信息, 同時也在書目檢索和數據庫資源檢索中使用了拉取技術。 微博同樣使用了推送與拉取技術,選擇做哪個人(或機構)的粉絲,是第一次的信息選擇,即把感興趣的人(或機構)拉取過來接受他的信息。 博主主動將信息推送到粉絲的瀏覽工具上, 粉絲也可以自己到互聯網上主動拉取和推送感興趣的內容。 與圖書館網頁相比,微博用戶可拉取信息的范圍要大得多,但可信度與圖書館網頁相比較低。
與圖書館網頁中書目檢索、 新聞推送等目的性、功能性信息不同的是,微博更強調信息的即時有效傳達。 為了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微博對硬件有更高的要求,如需要保持連通在線,移動設備為智能手機,有無線網絡覆蓋,并提供可以運行相應軟件的環境等。
圖書館網頁的發布語言一般較為正式和規范,與之相比較,微博語言具有以下特點:從字音角度看,微博語言更近似口語,其中不乏擬聲詞,擬聲詞的加入, 不僅可以增加語言氛圍, 烘托效果,也可以讓人更具現場感和親和力;從字形角度看,微博語言也存在很多縮略語和符號語言,使微博表意更加形象、 貼切, 能體現出很多微小的情緒;從字義角度看,微博中還存在很多新詞、借詞等網絡語言,從信息受眾的角度考慮,這類語言符合網絡用戶中占絕大多數的年輕人的思維習慣和性格特點。 此外,微博語言還具有句子結構簡單、短小、精煉等特點。 黃景祥先生將微博語言歸納為“三微”:微也足道、微言大義、微言善出。 微博語言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它還存在一些缺欠,如字數篇幅限制,錯別字、諧音字亂用等,這些問題將會直接影響微博的傳播效果。
信息內容相同但傳播者不同, 受眾對它的接受程度也會不同。 信源的可信度高,其說服效果越好,反之可信度越低,說服效果越小。 圖書館網頁的發布者是以圖書館機構為依托, 因此其信源可信度高,讀者不會對信息真假存在疑問。 而圖書館微博情況要復雜一些,2013 年5 月17 日, 筆者在新浪微博上以大學圖書館為關鍵詞進行博主檢索,共檢索到541 條結果,其中加V 的125 條;以學院圖書館為關鍵詞進行檢索, 共檢索到519 條結果,其中加V 的112 條。若為官方認證的機構微博, 其可信性相對較高, 反之較不易判斷其可信度,讀者對其的可信性會降低,虛假信息甚至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傳播效果除受傳播者影響外, 還受到訴求方式、傳播技巧、群體規范和受眾個性差異等多個因素制約,因此圖書館微博要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需要在這些方面著手, 打造受人歡迎又能起到良好的宣傳、教育作用的平臺。
如前文所述,圖書館傳統網頁有留言簿、在線咨詢系統等功能, 但就某一條信息的意見和評論卻不能直接地反映出來。 與之相對比,圖書館微博的反饋渠道更多一些,如@、評論、回復、私信等功能,可以將對信息的想法及時地反饋,圖書館微博的信息反饋渠道更為通暢。
綜上所述, 圖書館微博與圖書館網頁相比較各有優劣,作為現代圖書館服務的基礎,后者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是最規范、權威、正式的圖書館信息發布平臺,數據庫使用、信息檢索、 查詢功能等是目前微博所不能實現和完成的。
圖書館微博則同時具有現代科技的先進性及其風險性。 第一,較之網頁,微博的傳播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第二,微博更接近于小眾推廣,針對性、交互性更強。 第三,微博移動終端可以實現隨時隨地上網,微博不僅可以為讀者提供資訊,還可以直接評論、交流,平等的話語權和網絡語言讓讀者倍感親切,發布信息的內容豐富,形式靈活,更易于讀者接受。 同時,圖書館也需要提防微博可能帶來的問題和危險,如網絡犯罪、信息泄露等。 為更好地為圖書館信息化服務, 以下策略可以借鑒:第一,實現圖書館微博與網頁的聯動宣傳,從而提高信息達到率。 第二,由專人管理圖書館微博,利用更新信息、組織線上(線下)活動等方式保持活躍度,保證粉絲的忠誠度。 第三,網上提問給予及時反饋,加強服務意識和輿論疏導工作。 微博是圖書館用戶服務的一個很好的工具和窗口, 圖書館可以將它作為傳統方式的有益補充, 做更多的創新和嘗試,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好微博這一平臺。
[1] 司姣姣.圖書館開設微博的實踐探索——由杭州圖書館微博事件引發的思考[J].圖書館雜志,2011(5):31-34.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11.
[3] 楊帥,吳衛娟.我國圖書館微博現狀調查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1(16):12-15.
[4] 劉曉艷.圖書館微博服務調查與思考[J].圖書館學研究,2011(17):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