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洋,羅倩倩,奉永桃
(長沙市圖書館,湖南 長沙 410005)
計算機、網絡、通信等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資源的急劇膨脹,孕育了信息高速公路,改變了人類獲取信息的方式, 同時也對圖書館提出了新的挑戰。 如何加強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和信息服務成為亟待探討的話題。那么,目前的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情況如何, 能否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 用戶在使用數字資源時有哪些趨勢和存在哪些問題?基于以上問題,筆者以長沙市圖書館為例,就數字資源建設與服務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總結與分析, 以期從中得出結論。
問卷的調研始于2012 年4 月,調查過程中共發放紙質問卷500 份、網絡問卷300 份,回收紙質問卷423 份、網絡問卷239 份,回收率為82.75%,其中有效問卷596 份, 回收問卷有效率為90.03%。
在596 位調查對象中,48.31%的人為本館讀者,51.69%的人為非本館讀者;在職業、單位方面,23.73%的人為企業單位職員,35.59%的人為事業單位職員,14.83%的人為公務員,1.27%的人為進城務工人員,10.17%的人為學生,14.41%的人為其他職業; 在年齡方面,2.97%的人為18 歲以下,74.15%的人為18 歲至35 歲,19.92%的人為36 歲至50 歲,2.97%的人為51 歲以上; 在學歷方面,1.27%的人為博士生,35.59%的人為碩士生,42.8%的人為本科生,13.56%的人為大專生,6.78%的人為其他學歷。
根據學歷信息對 “您是否使用過圖書館的數字資源”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可知不同學歷的人在數字資源利用率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經常使用數字資源(40.68%)的調查對象中,絕大部分為博士生與碩士生,很少使用(37.71%)與從未使用過數字資源(21.61%)的調查對象中,絕對大部分為本科生、大專生及其他學歷(包括高中生、初中生、小學生等)人員。 根據對調查對象的采訪可知, 博士生與碩士生在學校教育期間所培養的信息檢索與獲取能力相對較強, 研究性的工作和學習內容較多,數字資源需求較大,對圖書館的資源利用率也更高; 而本科生普遍沒有接受過信息檢索教育,雖然數字資源需求大,但信息獲取渠道比較單一, 專業性不強, 主要依賴百度、Google等網絡檢索工具, 對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利用率不高; 大專生及其他學歷的調查對象對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利用率較低, 他們對圖書館的數字資源知之甚少,獲取信息的渠道主要為紙質文獻。
根據調查, 導致用戶不愿或沒有利用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因素主要有: 由于缺乏對數字資源的有效宣傳, 絕大多數讀者對圖書館提供的數據庫一無所知或了解甚少(53.81%);許多圖書館的網站沒有引導性的數字資源使用教程或指南, 導致用戶不了解各數據庫的使用方式(40.25%);由于圖書館的部分數字資源只允許讀者登錄后才能使用,導致非本館讀者不被允許訪問(38.14%);公共圖書館的讀者分散、層次不一、需求復雜,因此購買的數據庫不能充分滿足讀者多層次的需求(22.88%);由于網站維護、瀏覽器出錯等導致用戶遇到網絡技術故障(10.59%)。
根據調查, 讀者最感興趣的數字資源類型分別為電子圖書(63.14%)、電子期刊(55.93%)、全文數據庫(51.27%)、視頻及多媒體資源(50.42%)、碩博士學位論文(40.25%)等,而網絡資訊(29.66%)、報紙(29.24%)、圖片類資源(24.58%)的需求相對較少。 在長沙市圖書館網站提供的各種數字資源中,電子圖書、期刊、報紙類最受歡迎,數據庫按需求程度排名分別為中國知網(63.14%)、維普資訊(51.69%)、萬方數據(45.34%)、讀秀中文學術搜索(27.97%)、博看電子雜志(26.69)等;講座、學術視頻類數據庫中最受歡迎的是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29.66%),其次是少兒多媒體圖書館(21.61%);其他數字資源需求相對較平均。
3.1.1 定期在圖書館主頁上更新數字資源使用指南
在被問及 “利用本館數字資源時您曾經遇到什么困難”時,5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不熟悉數據庫使用技巧”;在被問及“哪些因素導致您不愿或沒有利用圖書館的數字資源”時,40.25%的人選擇“不了解數據庫的使用方式”。 因此,圖書館有必要為讀者提供數字資源使用指南, 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數字資源的訪問方式、內容、用途、使用方法及檢索技巧等。 針對專業性較強、檢索技巧較復雜的數據庫,可采用動畫、視頻等多媒體形式進行更直觀的指導。
3.1.2 建立統一檢索平臺,加強網絡環境下的文獻檢索與傳遞服務
海量數字資源的出現, 要求圖書館采用先進技術構建一種全新的文獻信息服務環境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如果用戶對資源缺乏足夠的認識,對資源的檢索系統不熟悉, 并且在使用各個系統時每次都要進行登錄和認證, 那么用戶檢索和利用數字資源就會非常不便。 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數字資源服務,提高數字資源利用效益,圖書館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統一檢索平臺,實現異構數據庫的一站式文獻檢索,讓用戶自主、方便快捷、 不受時空限制地申請和獲取文獻傳遞服務時,其效率和服務質量也得到有效提高。
3.1.3 提供在線參考咨詢,廣泛接收讀者反饋信息
針對“如果您對本館數字資源建設工作有意見,愿意通過哪些方式與圖書館溝通”這一問題進行的調查顯示,絕對大部分讀者(73.31%)更傾向于論壇、QQ 留言等交流方式, 然后依次為電子郵件(47.46%)、 與讀者直接溝通 (37.29%)、 電話(26.69%)等??梢姡x者更愿意通過互聯網反饋意見與建議。 圖書館可以多種方式開展在線參考咨詢:“自助式”參考咨詢,用戶根據圖書館網站上提供的參考工具書和服務指南進行自主查閱;“互動式”參考咨詢,用戶可根據需求選擇提交表單或網絡在線呼叫進行咨詢,開展手段包括電子郵件、虛擬參考咨詢系統和即時通訊工具等;“導向式”參考咨詢, 美國俄亥俄大學圖書館的商務信息主題指南維基和巴特勒大學圖書館的WikiRef,不僅起到主題導航作用, 還可以作為專題資源為用戶提供參考服務,并允許用戶為資源添加評論。
3.2.1 利用各種方式對數字資源進行宣傳
定期印制數字資源宣傳資料,并利用展板、海報、館內外滾動屏、讀報屏等方式對館內讀者進行推介。 同時,以圖書館網頁為主要陣地,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推廣效應,加大對數字資源的宣傳,例如,在圖書館開通的網絡互動平臺上(社交網、論壇、微博、QQ 群等)發布數字資源的使用指南及更新信息, 或將最新的數字資源推廣活動或數據庫更新信息,通過郵件、短信進行定期推送。
3.2.2 通過總分館制向偏遠地區讀者宣傳數字資源
2010 年,國家圖書館開始實施“縣級數字圖書館推廣計劃”,使縣級圖書館成為國家數字圖書館的基層節點, 在全國形成一個資源豐富、 服務快捷、 技術先進、 穩定可靠的分布式數字圖書館網絡, 這一計劃使數字圖書館成為網絡時代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舉措。 目前,包括長沙市圖書館在內的部分地市級圖書館都已實施總分館制度, 在各區縣及離市中心較遠的區域逐步建立服務網點, 實現了資源合理配置、 文獻資源共享。 筆者認為,在實施總分館制的基礎上,各區縣分館應著力承擔起宣傳數字資源的職責, 積極參與數字資源推廣活動, 主動引導和推介市民利用圖書館數字資源來獲取知識和豐富文化生活,讓市民享受到更廣泛、更優質、更便捷、均等化的公共圖書館服務。
3.2.3 開辟多種訪問數字資源的途徑
今天,移動設備、數字媒體已成為人們娛樂、學習的新天地, 公共圖書館要緊隨時代發展的步伐,為讀者使用數字資源開辟多種訪問途徑,加大數字資源宣傳的規模效應。 除了建設好圖書館網站外,還可以開發WAP 網站和可使用數字資源的多平臺應用程序。 例如,英國的大英圖書館基于時下最流行的平板電腦iPad, 推出經典圖書閱讀應用程序, 向iPad 用戶提供超過6 萬本的電子版經典名著。 紹興圖書館則與當地有線電視公司聯合開發了“紹興電視圖書館”,在紹興市數字電視平臺上開通。 該市的有線電視用戶可通過機頂盒點擊收看, 享受到紹興圖書館所提供的視頻與圖文等信息服務。 同時,圖書館還可以加強與商業閱讀平臺的合作,引進更豐富的數字化閱讀資源,為公眾提供更加廣泛的閱讀題材, 拓寬數字知識獲取渠道。
3.3.1 主動為公眾提供數字資源培訓
公共圖書館應充分發揮開發智力資源和開展社會教育的社會職能作用, 把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與獲取信息的能力作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為了提高數字資源利用率, 圖書館可針對公眾對數字資源的一些認知盲點, 組織本館人員和數字資源供應商, 定期舉行有關文獻檢索或數據庫使用技巧的專題培訓、講座和知識有獎答題比賽,并引入用戶上機實際操作環節, 有效引導用戶合理高效地使用資源,提高其檢索與利用信息的能力,通過用戶反饋不斷改進服務, 形成圖書館與用戶的良性互動。 同時,圖書館還要做好對總分館制下各分館人員的信息素養教育, 讓他們熟悉館藏數字資源的內容和使用方法, 能夠指導分館讀者使用數字資源。
3.3.2 為不同群體提供不同專題的數字資源
公共圖書館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 其讀者層次不一, 圖書館為不同群體提供不同專題的數字資源,并提供資源偏好設置,由系統推送用戶可能感興趣的相關資源, 并進一步引導用戶挖掘更多知識。 同時,圖書館可在本館數字資源檢索平臺上配套開發圖書館工具條、翻譯助手、文獻參考工具等軟件,幫助用戶準確使用檢索詞,及時定位所需資源。
一方面, 圖書館應重視讀者對數字資源的需求,精心選擇商業數據庫。 根據大多數地市級圖書館實際情況, 應以中國期刊全文、 萬方數字化期刊、 維普資訊等中文數據庫為館藏重點,EBSCO、Elsevier、Springer 等主流的外文數據庫為補充,為用戶提供豐富的資源。
另一方面, 圖書館可自建具有本館特色的數字資源, 特別是那些能對公眾文化生活和信息產業產生重大影響的數字資源。 對于涉及面較廣,需要與館外機構合作開發的項目, 應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鼓勵各部門與外單位合作開發。
為了促進本地區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加強地區圖書館間的聯系與合作,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益,地市級圖書館可以與區縣圖書館、 市屬高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組成圖書館聯盟,開展數字資源的共建共享,包括電子文獻資源、數字化加工技術、資金設備、人員培訓等,打破不同系統圖書館之間的壁壘,解決館藏數字資源量少、訪問館外資源困難等問題, 通過個體館之間的優勢互補和調度配合,增強數字資源服務能力;同時還能夠通過區域圖書館的整體化建設和數字資源整合, 打破時空局限,聚集優勢資源,實現區域圖書館資源優化配置,逐步構建一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資源保障體系,不斷滿足人們的信息文化需求。
針對很多地市級圖書館資源不足、 專業人員不足的現狀, 地市級圖書館可以申請加入已有的資源共建共享聯盟, 使其用戶能夠享受到聯盟提供的豐富資源和優質服務, 同時也可將本區域數字資源為更廣泛的用戶利用。 地市級圖書館目前可申請加入的資源共建共享聯盟主要有:
(1)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各級支中心。該中心目前已自建、 合建各級中心和基層服務點超過61.4 萬個, 共享工程資源建設總量將達530TB。
(2)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盟,由我國公共、教育、 科技系統圖書館合作建立的公益性服務機構, 擁有我國目前最大規模的中文數字化資源庫群,提供網絡表單咨詢、文獻咨詢、電話咨詢和實時在線咨詢等多種方式的服務, 且實行資源共享和免費服務政策。
(3)各省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協作網。 很多省都建立了此類協作網, 如湖南省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協作網(HDIRCN)及“聯合參考咨詢”,經過八年多的發展,成員單位已有11 家。
(4)各省科技文獻與創新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如湖南省科技文獻與創新資源共享服務平臺(HNSTI),該平臺圍繞政府相關部門和各市州科技局、中央在湘有關單位、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企業等多層面需要,是以數字資源為主的“一站式”科技文獻與創新資源服務保障體系。
數字化時代, 通過網絡提供信息與知識服務已成為圖書館服務的發展趨勢。 在新的環境下,數字資源建設必將成為圖書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市級圖書館作為一個城市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更應重視數字資源的建設與服務,緊密圍繞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原則,基于讀者的實際需求,逐步建立起一個結構科學、內容全面、層次分明、布局合理、具有特色、可持續發展并符合讀者需要的數字資源系統。
[1] 王學思.文化部發布公共圖書館及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規劃,到2015 年“市縣級公共圖書館無空白,公共電子閱覽室社區全覆蓋”[N].中國文化報,2013-02-07(37).
[2] 孟清.數字環境中圖書館的資源建設與服務[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9(5):147-150.
[3] 楊志剛,張新興.中美數字圖書館用戶服務現狀對比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9):16-20.
[4] 潘衍習.縣級數字圖書館推廣計劃啟動[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02-22(08).
[5] 彪赫. 大英圖書館推出iPad 經典圖書閱讀應用[EB/OL].[2013-02-24].http://tech.sina.com.cn/it/2011-08-04/1434 5882790.shtml.
[6] 胡安娜. 我市開通全國地級市首個 “電視圖書館”[EB/OL].[2013-02-26].http://www.sx.gov.cn/art/2012/10/26/art_126_341856.html.
[7] 郭繼棠.淺析現代圖書館的社會職能[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0(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