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強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圖書館,廣東 廣州 510540)
大學生的信息素質如何,直接影響著我國高素質人才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良好的信息素質將是大學生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大學生終身學習的前提條件。加強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不僅是高校的一項任務,也是高校圖書館積極履行教育職能的重要舉措。
筆者通過文獻調研方法,對目前有關大學生信息素質調查結果進行梳理,并加以總結,得出當代大學生的信息素質現狀。筆者通過檢索中國知網的“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在題名檢索框中分別輸入 “大學生信息素質調查”“大學生信息素養調查”,共檢索到14篇關于大學生信息素質調查的文章。這些文章有針對某一地區幾所院校大學生的信息素質進行調查,也有針對某一院校大學生的信息素質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反映了目前大學生的信息素質現狀。
許多大學生信息意識不強,對信息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對圖書館文獻信息及網絡資源利用的意識。大部分學生平時一般不會就某個研究到圖書館查找信息資料,或者利用網絡獲取相關信息,只有在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才會重視信息資源的收集和利用。據宋惠蘭的《大學生信息素養調查分析及創新能力培養研究》統計分析可知,所調查的內江師范學院文科學生和理科學生信息意識還不夠強,對個人信息素養在信息社會中的作用認識不夠全面。侯秀安對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信息素質現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信息意識淡薄,信息需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多數學生對專業期刊網站的關注度不高,上網目的是聊天、網游、娛樂等。
信息能力包括確定信息需求的時機,選擇信息源高效獲取信息、處理評估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目前大學生信息能力很弱,不知道如何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宋占茹對河北省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大學生信息能力不足,缺乏信息檢索知識。據孫龍梅對濟南市7所高等院校學生的信息素質調查可知,大學生信息能力比較薄弱,學習判斷和處理能力較差。大學生雖然能夠掌握部分獲取信息的技術,但往往沒有掌握檢索技巧,缺乏對本專業信息源的了解,不能準確有效地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對結果往往并不滿意;掌握了基本的信息評價、篩選、分類等的方法,但對檢索結果往往也不會總結利用,難以將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創新利用。
信息道德是指人們在開發信息產品、使用信息技術過程中應該遵循的行為規范。它使用戶遵循一定的信息倫理與道德準則,尊重信息知識的原創性,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部分大學生信息道德淡化,如有的大學生隨意更改計算機設置、私設密碼、擅自更改他人程序等,甚至竊取和盜用、欺詐和勒索、攻擊和破壞、污染和濫用信息等。宋雯斐對紹興市各大專院校在校生的信息素養開展了調查,發現大學生的對信息的合理利用在道德、法律層面上還有欠缺,不能很好地判斷自己獲得的信息是合理利用還是侵權行為,是參考還是剽竊。大學生對不良信息的反應較冷漠。
圖書館是傳播知識和信息的重要場所。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紙質文獻以及大量電子文獻。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為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信息資源保證。如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目前擁有紙質文獻179萬冊、中外文紙本期刊2887余種、中文電子圖書為38.5萬種,引進了CNKI學術期刊、維普科技期刊、Springer外文原版期刊等30種大型全文數據庫,建設了《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信息庫》《廣州石牌高校圖書館免費電子全文數據庫》等數據庫,為學院的教學、科研提供信息資源保證。
在國家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的今天,高校圖書館配備了先進的計算機設備,電子閱覽室、多媒體視聽室相繼建立,校園網、局域網、Internet網等遍布整個校園,這為開展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提供了實踐基礎。如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引進了深圳大學圖書館計算機管理集成系統,建成圖書館網站(http://lib.gdin.edu.cn/),全面實現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管理。該館各分館使用統一的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建立了無縫連接,形成了便利的分布式數字化信息服務網絡,實現了數據資源的共建、共享及文獻資料的通還通借。
圖書館擁有一批理論與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館員,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專業、多學科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結構體系。他們廣闊的知識面以及較強的文獻信息的開發能力和對新技術的應用能力,是開展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有力保證。如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通過引進、進修、短期培訓、繼續教育等途徑培養、打造了一支綜合素質強、服務技能過硬的專業隊伍,82%的職工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面授教育是通過課堂授課方式向大學生傳授信息素質教育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檢索課教學、講座或培訓、新生入館教育。信息檢索課程是讓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信息檢索技巧,提高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運用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徑。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數據庫資源和網絡資源的獲取利用、信息檢索基礎理論、信息綜合分析、信息評價等5個方面。信息檢索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以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主,在每部分理論知識課程之后,要安排相應的實踐課程,使大學生真正掌握檢索方法,熟悉檢索技巧。此外,教學中還需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并多采用一對一的實際操作示范的方式,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武漢大學圖書館針對該校文、理、工、醫各學科本科生分別開設了《計算機信息檢索與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醫學信息檢索與利用》等公共選修課。圍繞圖書館的各項服務、各類資源和檢索方法等方面設立專題講座或培訓,目的是使大學生能根據不同學習階段的需求,不同程度地接受信息素質教育。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通過講座的形式,提高大學生的文獻檢索技能。如梧州學院圖書館舉辦的“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知識講座,通過PPT課件展示結合口述生動細致地講解了CNKI數據庫的登錄、檢索、下載等方法,并采取現場互動的方式疑難問題深入討論交流,增強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信息意識、信息利用與創新能力。新生入館教育的主要內容為圖書館的基本情況、資源布局、服務項目、目錄查詢系統的使用方法、圖書館檢索與利用的初級知識,是實施信息意識的啟蒙教育。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通過培訓、參觀圖書館、觀看圖書館錄像等方式開展新生入館教育。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圖書館概況、如何借閱圖書、如何使用電子資源等三個方面,介紹了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種類、館藏分類規律、使用方法及相關的管理辦法,使新生對圖書館有了一個初步認識和了解,掌握圖書借閱、電子資源利用等相關方面的知識和方法。
面授教育模式因受時間、地點、人數的約束,影響面不大。在現代技術的支撐下,一些高校圖書館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開放式課程、信息素質教育平臺等形式開展在線信息素質教育。在線教育的教育特色在于教學理念的創新和教學資源的豐富,更注重學生自學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武漢大學圖書館通過引進Blackboard教學系統平臺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教師可以在平臺上開設網絡課程,學習者可以自主選擇要學習的課程并自主進行課程內容學習。不同學習者之間以及教師和學習者之間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討論、交流,有效地提高了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為了擴大教育覆蓋面,有的高校圖書館開展在線開放式課程、在線講座或培訓、在線新生入學培訓等。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以電子相冊的形式,將各類資源、服務和設施進行歸類后,提供翔實而清晰的解說和指引,開展新生入館教育。大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站既可在線觀看電子相冊,又可下載電子相冊,對如何利用圖書館資源有了更深的了解。
隨著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一些高校圖書館嘗試構建與學科核心課、專業必修課或與信息技術課相結合的信息素質教育平臺。同濟大學館構建了醫學與生命科學學科信息服務平臺,以全面支持與科研活動有關的信息檢索、傳遞和交流。華南理工大學館與廣州地區高校館聯盟,設在線信息素質教育平臺,平臺內容豐富,有step by step提升信息素養、圖書館資源檢索與技巧、電子教程、moodle使用指南等欄目。江南大學圖書館基于校園網絡環境開發的在線信息素質教育平臺,集文本、圖片、動畫、音頻和視頻等多媒體為一體,能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具有網絡授課、媒體播放、自助學習、在線測試、在線交流、教學信息和教學管理等功能,全面地提供網上教學與自助學習。這種新型學習模式可以培養學習者主動地、獨立地、個性化地獲取信息,提高獨立學習的能力,且不受時空的限制。
互動式教育是指學生與老師、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以互動探討的形式進行教育,包括BBS討論區、手機圖書館、圖書館微博等。BBS討論區附屬于大學BBS站點上圖書館板塊一欄,主要為了使用戶能夠就利用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問題與專業人士或其他用戶互動交流,專業老師會對用戶提出的有關檢索方面的疑難問題作答。現在一些高校圖書館構建了手機圖書館,開展書目查詢、借閱查詢、超期提醒、圖書預約、圖書續借等服務。高校圖書館可以借助手機圖書館,開展虛擬參考咨詢服務,及時回答大學生的提問。在微博用戶不斷增加的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可建立微博,用微博發布信息素質教育內容、與大學生互動交流,以微博多元化的服務功能開展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活動。
[1] 康萬武.高校圖書館與素質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杜強.網絡環境下民辦院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工作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22):38-39.
[3] 沈艷紅,鄭淑娟.信息檢索課教學內容改革與大學生信息利用能力培養[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3(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