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蘭
(遼寧師范大學管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張秀蘭 女,遼寧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上,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用相當大的篇幅論述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把文化建設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指明了我國今后一個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文化改革發展方向。同時,胡錦濤在報告中還指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舉措之一是“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強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項目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1]”,這表明“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仍是我國今后一個時期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2008年3月13日,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周和平在就“公共文化服務”問題接受中外記者集體采訪時解讀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內涵:在我國,公共文化服務是政府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目的的文化服務,……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主要有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影劇院、音樂廳、文化站等,主要內容是看書、看報、看電影、看電視、看戲、公共文化鑒賞、文化素質培訓、群眾性文體活動等等[2]。從周和平同志的講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公共圖書館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其在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滿足社會公眾的基本文化需求,以及提高公眾的文化素質和文化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遼寧省按照國家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不斷加大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基本建成了比較完整的覆蓋城鄉、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了保障,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明顯提高。特別是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惠及全民,取得了巨大成就。下面對我省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取得的成就做一述評。
遼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以規范和指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工作。如2007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遼寧省“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其中明確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十一五”期間全省文化發展的重點之一,而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具體措施與規劃中闡述了圖書館方面的任務:加強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網上圖書館;經過5年的努力,實現一縣兩館(文化館、圖書館)的目標;大力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形成以市、縣圖書館為基礎,覆蓋整個農村鄉(鎮)、村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網絡;積極實施“農家書屋”工程,構建覆蓋全省農村的圖書借閱網絡體系;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捐助或興辦圖書館[3]。
2009年3月17日,省文化廳主持召開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會,省文化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許波參加會議并講話。許波強調了為高質量地完成好文化部門所承擔的任務,今后要重點抓好的幾個方面的工作,其中每一個方面都涉及到圖書館:“要在62個縣(市、區)圖書館安裝點播型機頂盒,通過有線網絡傳輸文化信息”;各級文化主管部門要逐級落實,幫助各縣區圖書館,確定最好的、能夠滿足群眾需求的文化信息資源播放場所,保證設備如期安家落戶并提供使用;省、市、縣文化主管部門及圖書館均要確立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在全省形成網絡;要組織各級公共圖書館在保護的基礎上,充分整理挖掘有關資源,使其成為反哺基層群眾、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精神食糧;各級公共圖書館要把深入農村基層開展各類輔導培訓作為工作重點,幫助廣大農民群眾用好文化信息資源[4]。
2011年10月24日,根據國家文化部、財政部《“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實施方案》和《“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建設方案》要求,遼寧省文化廳、財政廳聯合下發了《遼寧省“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及“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實施方案》,方案確定了我省、市、縣區圖書館的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
2011年6月20日,《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發布,其中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群眾文化服務保障能力”。要推動市縣圖書館、文化館(藝術館)規范化建設,實現鄉(鎮)有文化站、村(社區)有文化室的目標。
正是在這一系列方針、政策的指引下,遼寧省基本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體制和模式,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目前,遼寧省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費得到了進一步落實,進一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投入的保障機制。
“十一五”期間,遼寧省圖書館文獻年購置經費達1600萬元,用于各種載體和類型的文獻信息資源的建設和補充,進一步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食糧;近年來,省財政還先后為8個民族縣的圖書館各投入資金20萬元,各市配套20萬元,共40萬元,用于設備添置和更新,進一步完善了民族縣圖書館的設施。2008年,省財政安排和下撥了專項資金1500萬元,用于農家書屋的建設;2011年底,省財政廳下撥489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并明確規定省、市級圖書館的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資金由本級財政承擔,而縣、區級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資金則由省財政和各縣區財政按5∶5比例共同承擔。在省政府的帶領和要求下,我省的各市也積極投入,力推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2011年,大連市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圖書館“一卡通”工程全線開通。“一卡通”工程被大連市政府列為“2011年為市民辦15件實事”之一,建設期間,市級財政已經投入1380多萬元;同時,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后開展的特色活動和品牌項目,大連市財政按照每個項目兩萬元標準給予定額補助。
正是由于政府持續、穩定的投入,才使我省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受到了人們群眾的普遍歡迎。
近年來,政府逐漸加大對圖書館事業建設的投入力度,每年為遼寧省圖書館下撥經費1600萬元,用于紙質圖書、數字資源的采購和建設,同時,省圖書館高度重視特色資源的開發整理和數字化工作,相繼建成東北地區解放前期刊數據庫和《盛京時報》數據庫等20多個具有地方特色的數據庫。另外,遼寧省充分利用省圖書館的資源優勢和現代網絡信息傳輸平臺,自上而下建立其暢通的數字化信息傳播渠道,省圖書館的數字化資源可以為各個公共電子閱覽室的讀者所共享。四通八達的現代信息網絡為廣大讀者,特別是基層讀者有效獲取和利用數字資源提供了便利。
2012年9月12日,遼寧省圖書館學會、遼寧省圖書館聯合舉行百萬市民“圖書館之旅”活動的啟動儀式。活動儀式結束后30位市民饒有興致地參觀了省圖書館各對外服務窗口。通過參觀,市民對公共圖書館的閱覽環境和公益服務的性質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有的觀眾隨即辦理了借書證,即刻享受到圖書館便利的服務。這一活動將成為遼寧省圖書館面向社會公眾宣傳圖書館服務宗旨、普及圖書館知識、強化社會公眾圖書館意識的常規形式。
2010年,文化部、財政部推進了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項目,遼寧是該項目在全國的9個試點省份之一。遼寧省委、省政府對該項工作給予高度重視,遼寧省文化廳成立了以主管廳長掛帥的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項目工作組,周密研究,統籌規劃,科學部署。同時,省政府還結合實際發出《遼寧省文化廳關于開展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試點范圍和標準,確定試點工作時間表,保證了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在2011年底至2012年6月期間,遼寧省按照文化部的要求,順利完成了100個縣區圖書館的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任務。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全省所有鄉鎮將完成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設,實現全覆蓋,基層群眾在家門口便可以享受到免費的網絡信息服務,傳統文化服務所遇到的時間、地域限制將被徹底打破。
目前,遼寧省圖書館已經與部隊、職業學校、監獄、居民社區等聯合開辦了100多個圖書流通站。大連圖書館也在小學、農村基層、部隊等設立圖書流通站,沈陽圖書館則建有34處工地圖書流通站、71處工廠圖書流通站、42處部隊圖書流通站、兩處機關圖書流通站,這些圖書流通站的建立拓寬了圖書館的服務覆蓋面,實現了文獻傳遞和知識輻射的功能,體現了遼寧地區圖書館在業務拓展方面的進步,極大地方便了市民閱讀圖書、報紙、期刊。
遼寧省大連市圖書館在2009年9月購置了流動圖書車。流動圖書車可容納2000余冊圖書、期刊,設專人管理流動圖書車,定期更新和替換圖書,建立起了圖書流動服務的長效機制,最大限度滿足了基層讀者對文獻的借閱需求。截至目前,大連市圖書館在沙河口區行政服務大廳、華南沃爾瑪超市、黑石礁大商新瑪特以及高新區等地建立了9個固定服務站點。這是大連圖書館利用流動圖書車、讓圖書走進市民、提供方便服務的又一舉措,使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延伸服務惠及市民。
至2010年底,我省現有的11762個行政村已實現農家書屋100%覆蓋,提前5年完成中央確定的農家書屋建設任務。從農家書屋的質量上看,所建設的農家書屋都是既方便群眾借閱,又保證取暖、照明的高標準書屋;從農家書屋的藏書上看,目前,有些農家書屋擁有藏書5000余冊,其中包括許多農業技術書籍,以滿足村里農民的生產需要。
3.7.1 遼寧省圖書館的大型系列讀者活動
隨著新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與普及,人們的學習渠道不斷拓展,給圖書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圖書館不在傳統服務的基礎上改變服務模式,轉換服務機制的話,將面臨著生存危機,所以圖書館除了要發揮自己的資源優勢,為讀者提供能滿足他們需求的文獻信息外,還要舉辦內容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包括報告、展覽、講座等等,變單一的文獻服務場所為多元的文化學習與信息獲取場所,以此來吸引讀者。因此,遼寧省圖書館在做好常規服務的同時,每年都精心組織一系列大型讀者活動。從“遼海講壇”到科普文化活動;從“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主題文化活動到“貫徹黨的各種會議精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再到文化服務地鐵行”,這一系列的讀者活動服務于社會各個層面,經過不斷的完善與積淀,逐漸形成了省圖書館的文化活動品牌,在廣大市民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3.7.2 大連圖書館白云書院的系列講座
白云書院是大連圖書館創辦的社會教育機構,從2000年8月創辦開始,其全力打造中國圖書館社會教育品牌,創新圖書館社會教育思路,探索圖書館社會教育的新模式。白云書院的業務范圍包括講座、國學義塾、展覽、學術研究和出版。目的在于傳承傳統文化,培養國學基礎。白云書院的國學義塾創建已經將近10年,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公益性青少年國學推廣機構,更是現在國內唯一一家由公共圖書館創建的青少年國學教育機構。
白云書院舉辦的“白云講壇——傳統文化系列講座”、“市民系列文化講座”、“大連歷史文化系列講座”構成了重要的文化平臺,不僅得到了大連廣大聽眾的熱烈歡迎,也在國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已建有“大連圖書館白云書院講座視頻資源庫”。
3.7.3 撫順市圖書館的讀書節
撫順市圖書館從2008年開始每年舉辦“讀書節”活動,至2012年已成功舉辦了5屆。“讀書節”每年都結合撫順市城市發展建設的中心工作確立當年的活動主題,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市民的參與熱情,通過活動達到了全民參與、全民閱讀的效果,也促進了市民的文化素質和城市的文明程度的提高,形成一定的文化品牌效應,被遼寧省委宣傳部評為全省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工作“品牌文化活動”。
近年來,遼寧省對少數民族地區公共圖書館的建設高度重視,全省8個少數民族縣縣縣都有公共圖書館,且圖書館館均建筑面積達1827平方米,藏書6.4萬冊,計算機、書架等相應的設備也不斷完善。此外,我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與保護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近年來,遼寧省圖書館積極開展民族古籍整理與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省圖將館藏266種滿文古籍進行了系統整理,編制了機讀數據,為學者從事相關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與線索。另有22部滿文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接近全國滿文古籍入選總數(56部)的40%,有8部滿文古籍入選《遼寧省珍貴古籍名錄》。2010年12月,國家民委授予遼寧省圖書館“全國少數民族古籍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上述事例說明,遼寧地區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與領導下,在廣大圖書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下,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我國在新時期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公共圖書館是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各級公共圖書館迎來了展示自身、擴大影響、提高地位的良好機遇。關鍵在于各級公共圖書館應抓住機遇,完善各項管理與服務,不斷開拓工作思路,以先進的理念、先進的技術、先進的服務模式武裝自身,服務于讀者,服務于經濟社會的建設與發展,彰顯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作用,引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潮流。
[1]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2012-11-19[2012-12-11].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周和平.全面推進文化共享工程建設.2008-11-16[2012-06-16].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08-11/16/content_145685.htm.
[3]遼寧省“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2007-02-28[2012-10-17].http://www.nen.com.cn/78026842665123840/20070228/2165179.shtml.
[4]遼寧省文化廳召開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會.2009-03-21[2012-10-17].http://www.zjwh.gov.cn/dtxx/2009-03-21/77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