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翔
(福建工程學院圖書館,福建 福州 350108)
關于Web3.0 的概念,目前還沒有形成比較一致的定義。 武漢大學吳漢華、 王子舟教授指出:Web3.0 不僅是使用RDF、OWL、SPARQL 標準技術產生的、 可以作為各種應用程序數據庫的智能化網絡,而且是對于Web 2.0 深入發展的結果,是對當前開源軟件、資源共享、廣泛參與等因特網觀念的升華, 是本體技術以及知識組織觀念在網絡空間中的延伸和深入發展。 這一說法表達出Web3.0 是Web2.0 的進一步發展的觀點。 紅門資訊將Web3.0 的概念歸納為三個方面:(1)在Web3.0 環境下,各個網站內所發布的信息資源均能夠直接與其他網站的相關信息資源進行互動,并且使用第三方信息平臺能夠對各個網站的信息資源進行統一運用;(2) 用戶能夠在Internet 上擁有獨立的信息,并能在不同網站上使用;(3)完全基于Web, 用瀏覽器即可以實現復雜的系統程序才具有的功能。 這一定義概括了Web3.0 的服務功能。 結合兩者觀點,筆者認為Web3.0 是基于用戶行為習慣和信息聚合而構成的互聯網平臺,在Web2.0 的基礎上對用戶行為進行分析,采用語義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整合、過濾不同來源的信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 精準化和智能化服務的互聯網。
Web3.0 是多種技術應用的結果,應用了語義網技術,構建了一種智能網絡,不僅能夠理解人類的語言,可以自動處理網絡信息,實現內容和各種應用的自動聚合,為用戶提供精準、快速搜索和推送個性化的信息奠定基礎;應用OpenID,使用戶擁有一個OpenID 就可隨意瀏覽任何網站的信息,管理自己信息的共享,決定哪些信息可以被共享,實現多個網站間用戶資源的共享; 應用開放式API,能夠容納更多第三方應用的平臺,可以重組現有的零散、碎片化的數據,使數據形成一個具有關聯性的整體。 用戶通過開放式API,可以自由創造應用,讓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聚合在一起;通過使用UGG(在線用戶生成內容)的篩選性過濾分離出可信度更高的信息,并結合微內容進行修正,可以將更準確的信息傳給需要的用戶。
Web3.0 是對當前信息的高度整合和高度智能化, 是知識組織觀念和技術本體在網絡領域中的深入發展。Web3.0 不同于Web1.0 和Web2.0,具有以下新特征:(1) 互聯網內容的智能化有效聚合。Web3.0 應用MAShup 和WidgetRank 等技術對所有網站的用戶信息進行智能整合和有效聚合,對用戶發布的信息做不同可信度的分離, 可信度高的信息將會被推到互聯網信息檢索的首項。Web3.0 利用RSS、Tag、Wiki 及語義網構建完備的內容聚合與應用聚合平臺,創造出更加智能化、個性化、搜索反應迅速、準確的“Web 智能化搜索引擎”。 (2)搜索智能化。 搜索引擎實現智能化,用戶不用再分析和試驗組合查詢詞, 只需將查詢用自然語言表達,搜索引擎對查詢進行解析,提取相關概念,并返回準確的結果。 Web3.0 使得計算機可以代替用戶對信息的比較、甄選、評價等,并通過分析用戶偏好進行個性化信息推送。 (3)終端多樣化。 Web3.0 將互聯網與通訊服務融合起來,打破用戶的終端局限,用戶可用PC、智能手機、PDA、固定電話、機頂盒、專用終端等各種終端隨時隨地在互聯網上沖浪。(4)完全個性化。Web3.0 技術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建立個性化信息平臺, 平臺根據用戶需求,智能化處理互聯網海量信息,聚合滿足用戶需求的資源,形成個人門戶。
數字圖書館是基于網絡環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擴展的知識網絡系統,是超大規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沒有時空限制的、可以實現跨庫無縫鏈接與智能檢索的知識中心。 我國自1995 年開始進行數字圖書館研發,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和努力,初步形成了由國家級數字圖書館、 行業性數字圖書館和各區域數字圖書館組成的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體系。 據統計,我國本科以上院校圖書館和地州級以上公共圖書館都先后建立了規模不等的數字圖書館,通過購買網絡學術期刊數據庫、電子圖書、 網絡專題數據庫或是自主開發的特色館藏等為用戶提供數字化信息服務。 目前,絕大多數數字圖書館資源利用與服務方式單一, 用戶一般通過IP 段局域網訪問、 外網代理方式、VPN 訪問三種方式利用數字圖書館的資源, 只提供資源檢索服務, 尚沒有實現信息檢索與原文獲取服務的無縫集成, 不能根據用戶個性特征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影響下,建立區域、國家乃至全球性協同服務的數字圖書館已成為當今世界數字圖書館建設的一個新趨勢。 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并不僅僅組織眾多的數字化資源“堆放”在主頁上,被動地等待用戶前來選擇,而是要以用戶的信息資源需求為中心, 利用數字資源開展有效的、不同層次、多種類型的個性化信息服務,并逐步建立一個支持用戶有效利用信息、提煉知識、提供決策、解決問題的知識服務機制。利用Web3.0技術,構建數字圖書館新型服務模式,可實現數字圖書館智能化檢索服務、個性化信息服務、基于多種終端平臺的普適性服務。
數據整合是Web3.0 的一大特點,能根據用戶需要通過UGG 篩選性過濾、Mashup 技術實現對原有的數據進行類聚、融合和重組。 在Web3.0 環境下,資源碎片化、重復率高,使得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整合難度加大, 整合時需要審慎地選擇數據來源。 同時,數字圖書館擁有的大量信息資源只是簡單地存儲在數據庫中,未能實現跨庫檢索。因此, 數字圖書館可以采用Web3.0 的關鍵技術——語義網技術對各種信息資源進行整合。 語義網描述了事物間的關系,且包含語義信息,以利于機器的自動處理。 語義網是一種能理解人類語言的智能網絡,不但能夠理解人類的語言,而且可以使人與電腦之間的交流變得像人與人之間交流一樣輕松。 語義網可以把每個應用程序的數據輸出或者轉換為RDF 格式文件,用戶可以針對這個RDF 數據執行各種查詢, 輕松地編寫并修改查詢條件,導出所需要的數據。 應用Mashup 技術對用戶生成的內容信息進行整合, 使得內容信息的特征性更加明顯更便于檢索; 還對闡明信息內容特征的標簽進行整合,提高信息描述的精確度,從而便于互聯網用戶的搜索與整理。
Web3.0 使信息搜索變得更加智能, 通過利用RDF 的三倍存儲器(RDF triple store),可以迅速建立起網絡內容之間的本體聯系, 使整個因特網絡可以視為一個復雜的本體庫, 通過動態內容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地實現對網絡內容的深入挖掘,從而滿足用戶的自然語言查找。 Web3.0 使得計算機可以代替用戶對信息進行比較、甄選、評價等,并通過分析用戶偏好進行個性化信息推送, 使得個性化智能檢索由夢想變為現實。 因此,數字圖書館應利用Web3.0 的智能搜索技術構建智能檢索平臺,結合元數據整合、Open URL 等技術,把圖書館購買的商業數據庫、自建的特色數據庫、館藏圖書OPAC 系統、隨書光盤系統、視頻VOD 點播系統、課件數據庫等等聚合到平臺上。 Web3.0 智能檢索平臺是以Widget (微應用模塊) 或微單元構成,用戶根據個人需求定制個性化門戶,并在語義網、用戶偏好處理技術等的支撐下,實現基于用戶偏好的個性化信息聚合服務。 該平臺能搜集、權衡和評價與搜索關鍵詞相關的各種資源, 通過認知推理,為特定用戶給出恰當的答案,而不是當前搜索引擎所做的給出一些相關或不相關的結果,由用戶自己閱讀和甄選。 在智能檢索平臺下,用戶只需要一次性提交查詢問題必需的簡單信息, 即可從自己需要查詢的一個或幾個甚至圖書館所有的數據庫中進行檢索。
Web3.0 技術可以實現多終端平臺的全面兼容,用戶可使用PC、手機、固定電話、PDA、電視機頂盒、 專用終端等各種終端隨時隨地享用數字圖書館資源,使得數字圖書館無處不在。 Web3.0 使得各種終端的用戶群體都可以享受到在互聯網上沖浪的便捷。 因此,數字圖書館要利用Web3.0 技術,構建多終端服務模式,使用戶通過手機、固定電話、PDA 等不同終端查閱數字圖書館資源,根據自己的專業、愛好和興趣,獲得個性化信息聚合服務。 Web3.0 在信息的智能化分析和過濾功能方面明顯優于Web2.0。它會根據不同用戶的相關資料,分析出用戶最想要的信息資源, 過濾掉不符合要求的信息資源, 從而最終為用戶提供最合適的信息資源,大大提高了用戶的需求質量。 Web3.0 可提供高清晰度的音頻和視頻、圖形、平滑的動畫以及3D 的內容,用戶可通過手機、筆記本電腦實現移動閱讀。
目前, 數字圖書館門戶網站的功能比較簡單,缺乏個性化定制、信息的智能推送、自我更新用戶界面等功能。Web3.0 的出現,將會使數字圖書館的門戶網站建設發生根本性改變, 圖書館綜合門戶將逐步被個人圖書館門戶取代。基于Web3.0 的個人圖書館門戶平臺以微單元構成, 用戶具有高度的自主權,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領域、學習特點、興趣、愛好等,從資源庫中選取自己需要的內容,智能化處理互聯網的海量信息, 最終聚合用戶個性化的需求。 平臺上所有的信息完全由用戶自己控制及整合, 網站平臺只提供技術支撐和完善服務。 除此之外,基于Web3.0 的個人圖書館門戶還具有以下功能:(1)個性化的標題和Logo。 隨心換的頁面樣式、自己最常用的網址鏈接、快速的郵件收發、集成的互聯網搜索、最新的新聞資訊。 (2)個人常用服務。 個人主頁、網摘、帖歌、日志、帖圖等常用功能與上網首頁鑲嵌在一起, 個人借還書到期提醒。 (3)網絡存儲。 集成圖片存儲、文件存儲。(4)電子郵件。 在線閱讀、發送電子郵件。 (5)社會性網絡服務以及一些輔助工具。
數字圖書館服務并不是信息資源的簡單檢索,在用戶需求日趨個性化的時代,數字圖書館建設不但要重視資源的整理, 更要注重服務模式的革新。基于Web3.0 的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具有廣泛性、充分性和準確性、易用性、實時性等特點。Web3.0 將改變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 影響用戶的行為習慣,從而對信息服務的方式產生重要影響。利用Web3.0 技術,提供個性化、智能化和人性化服務,是未來數字圖書館努力的方向。
[1] 吳漢華,王子舟.從“Web3.0”到“圖書館3.0”[J].圖書館建設,2008(4)::66-70.
[2] 羅泰曄.淺論Web3.0 下的信息服務[J].情報探索,2011(6):23-24.
[3] 晁衛華.Web3.0 時代的數字圖書館服務探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23-224.
[4] 潘慶超.Web3.0 下的信息服務探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4):40-43.
[5] 吳一平.基于Web3.0 思想的圖書館3.0 服務新模式的研究與應用[J].圖書館,2011(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