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 鑫
(和田地區圖書館,新疆 和田 848000)
作為國家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公共圖書館實施免費開放既是推動現代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有利于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的內在要求。2011年1月26日,國家文化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1](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規定在2011年年底前,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這一政策的出臺,是貫徹落實溫家寶總理《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推進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免費開放,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的具體實踐,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歸位和實現公共文化設施“公益本位”的集中體現,對滿足民需、啟迪民智、集中民策、凝聚民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于和田這樣一個少數民族高度聚居、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人民群眾受教育水平偏低的地區而言,實施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對提高公民素質、深化宗教氛圍、凝聚發展共識、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必將為推動現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深化現代文化引領作用、促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和田地區圖書館成立于1980年,1981年正式開館,現有職工13人,總建筑面積3900平方米,總藏書近14萬冊,年征訂報刊雜志510種,設有閱覽座位120個。館內設有圖書借閱覽室(漢文、維文)、報刊借覽室(漢文、維文)、少兒圖書閱覽室(漢文、維文)、電子閱覽室、電子文獻借閱室、多媒體閱覽室、特藏文獻閱覽室、政府信息查閱室等服務窗口和多個圖書流通站(點)。該館全部實行計算機自動化管理,開通了網站,可提供數字化、網絡化電子信息資源服務。
和田地區高度重視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工作,嚴格按照自治區部署和要求,結合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將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作為重要民生工程,納入“民生建設年”活動重點內容,強化財政保障能力,加強體制機制建設,積極開發文化資源,不斷拓寬服務領域,于2011年6月1日起全面免費開放。免費開放后,直接惠及和田市、和田縣及地直各單位近40萬干部群眾,同時帶動了區域其他縣市的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為提高全民文化素質、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促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受到了廣大讀者的一致歡迎,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與支持。
2.2.1 基本要求得到落實
按照《意見》的要求,和田地區圖書館認真落實免費開放基本內容,全館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免費開放,與職能相適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健全并免費向群眾提供,包括期刊閱覽室(漢維文)、圖書借閱室(漢維文)、電子閱覽室、過刊書庫實行全面免費開放。免費提供文獻資源借閱、信息檢索、咨詢、展覽、基層輔導和流動服務,及時政法制科普教育、公共文化資源配送、流動服務和青少年校外活動等公共服務項目。全面取消辦證、驗證、上網及存包等輔助服務項目的收費,實行借閱服務一卡通管理,開展了電話辦理借閱服務,保證每周60小時以上的開館時間,進一步提升了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2.2.2 人員隊伍、館藏建設等明顯改善
在實施圖書館免費開放過程中,和田地區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措資金,2012年撥付16萬元圖書購置經費,緩解了館藏圖書少、服務不敷所需的矛盾。地區人事與勞動保障局還專門從公益性崗位中為地區圖書館調劑了15名工作人員,解決了該館人員緊張的突出問題。
該館先后安裝啟用了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添置了閱覽設備,電子閱覽室框架初步形成,有效增加了圖書館的利用率。2012年新增圖書12739冊,使館藏量已增加到目前的近14萬冊,報刊雜志征訂數量由2009年的278種增加到現在的510種。同時,積極探索公共文化多元化投入機制,通過大力宣傳文化資源共享理念,評定圖書館“榮譽館員”等回饋方式,引導機關單位、民間組織和社會各界關注、關心、支持公共圖書館建設,大力開展“一人奉獻、大家奉獻”圖書捐贈、獻愛心活動,多渠道增加館藏量,為改善圖書館條件開辟了新的途徑。
這一系列努力帶來的效果是很明顯的。據統計,該圖書館讀者流通量由2009年的不到1萬人次提升至2012年的4萬多人次,服務群眾達8萬多人次。舉辦讀者活動48場次,參加人次約3.9萬人。
2.2.3 服務功能得到拓展
在做好圖書借閱等基礎工作的基礎上,該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挖掘和發揮文化陣地作用,推動服務功能實現全方位拓展。堅持每年舉辦“世界讀書日”全民讀書活動,努力營造全民讀書、終身學習的良好社會氛圍,積極推動和諧社會和學習型社會建設;堅持每年開展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活動,提供近千種維漢文圖書和報刊雜志供廣大市民現場閱讀,讓各族群眾了解圖書館、走進圖書館,親近閱讀、親近圖書;堅持面向學校發展讀者群體,積極開展“六一”國際兒童節讀書以及圖書進校園、童心向黨讀書征文、經典紅色電影展映等活動,為廣大師生現場辦理圖書借閱證,推薦紅色經典圖書,培養了少年兒童“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習慣;堅持定期舉辦板報展、圖片展,弘揚尊重知識、崇尚文明閱讀理念,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堅持面向基層、開展送圖書下基層活動,深入鄉鎮、社區、部隊、監獄等各類區域多層次開展圖書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廣大讀者對圖書館工作的信任度,拉近了圖書館和讀者之間的距離,為更好地服務廣大讀者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2年,和田地區圖書館免費向農牧民群眾贈送科普圖書和報刊雜志500多冊,發放科普宣傳單1000多份。通過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提升了圖書館的文化品位,發揮了辦館的社會效益,進一步滿足了各族群眾的文化需求。
受制于一些主客觀因素,諸如和田地區圖書館這樣的基層圖書館在免費開放后取得一定社會效益的同時,仍然存在著一些現實而緊迫的問題。
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之后,經費問題將是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根據《意見》要求,中央財政重點保障中、西部地區文化設施基本項目經費。其中中西部地區負擔比例分別為50%和80%。如果經費落實不到位,免費開放就僅僅只是打開了圖書館的大門,服務質量卻跟不上。而且圖書館的投入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是一個長期的持續過程。圖書館免費開放的效果如同教育一樣,是一個潤物無聲的過程,也許需要10年、20年或者更久才會有成果的顯現。一般來說,公眾認為圖書館是公益機構,理所當然應該提供免費服務,但所有公共文化服務都意味著投入,如果沒有投入,“免費服務”就是一句空話。
以和田地區圖書館為例,要將免費服務的“軟件”落實到位,資金缺口仍然很大。同時,當前制約公共圖書館發展的一些觀念上和體制機制上的障礙仍然存在。由于文化系統單位較多,相對來說圖書館始終未被置于重要位置,經費下撥主要看領導的重視程度,隨意性很大。和田地區屬于國家級貧困地區,地方財力十分困難,無力解決地區圖書館圖書購置經費。2011年圖書館實現免費開放政策后,雖然地區政府千方百計為該館解決了16萬元購書費,但是仍然無法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其他欠發達地區也大同小異,這充分說明政府經費投入不足已成為制約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對圖書館工作人員自身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服務觀念認為圖書館是一個借書場所,抑或認為圖書館是個“藏書館”,不以閱讀人數和閱讀量為辦館標準,而是以“藏書量”為標準,不去思考怎么把讀者引進來、把精神文化傳播出去。免費開放后,雖拆除了公眾進入圖書館的門檻,但并不意味著簡單的開門迎客。如果只是滿足于免費開放,而對使用者真實的文化需求很少顧及,將嚴重背離免費開放的初衷。在知識經濟社會中,知識服務的類型更加個性化、多樣化,讀者對圖書館的需求已從單一的閱讀需求轉向多樣化。圖書館員原有的專業知識、服務技能已經不適應現代圖書館發展的需要。當前,很多地方的基層公共圖書館都不同程度缺乏高層次、高技術人才和懂專業、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這將嚴重影響到讀者服務質量的提高。
衡量一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優劣,以圖書為代表的文獻信息資源的藏量(即通常所說的館藏)和更新率、舒適的閱讀與借閱環境等都是重要因素?;鶎庸矆D書館免費開放后應有足夠的人氣,否則無法體現其恒久的“魅力”,這就要求圖書館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厚度,最起碼要做到讓讀者有書可讀,有新書可讀[2]。在公共圖書館運行過程中沒有經費,便無法補充資源;沒有資源,就形不成服務能力;沒有服務能力,就吸引不來讀者;沒有讀者,圖書館要想在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中發揮作用就是空談。經調查,社會大眾并不是不喜歡讀書,不愛去圖書館借閱,而是圖書館不論是藏書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滿足不了大眾的閱讀需求。這就需要充分利用、整合現有的資源,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和農家書屋等,形成合力。此外,還要把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技術手段與傳統業務更好地結合起來,尤其要善于利用互聯網上數量巨大的資源,積極“發現資源”“挖掘資源”“共享資源”。
公共圖書館是一種典型的社會公共產品,它的設置和運行成本需要全體社會成員分擔,實現方式就是由社會的管理者也就是各級政府給予全額保障。在當前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起步階段,各項體系還不是很健全的情況下,要注重建立健全服務體系的經費保障機制,按照“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的原則,將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財政預算予以重點支持,以公共財政投資為主渠道,建立文化建設專項基金,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形成文化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同時,要完善政策保障,研究制訂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措施,尤其是像和田這樣的欠發達地區,要進一步營造有利于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環境。再者,要注重通過法律法規和政策來鼓勵全社會對圖書館進行贊助和支持,拓寬渠道,引導社會資金以捐贈、贊助等多種方式投入圖書館事業,逐漸形成的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良性循環,以便更好地履行服務人民群眾公共文化需求的職責。
若使圖書館服務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就要探索創新服務的良性機制。開展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服務后,讀者人數倍增,圖書館服務工作量和資源壓力隨之增大。運行成本增加僅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對圖書館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一是圖書館要立足本職工作,以“以人為本、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為宗旨,以人文關懷為準則,從讀者的信息需求出發,全面優化服務水平,改善服務質量,拓展服務領域,塑造圖書館新形象,努力提高辦館效益,最終使“資金投入到圖書館很值得”成為社會的共識,喚起社會各界對圖書館的理解與支持。二是各級黨委、政府要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履行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責任,從“小文化”向“大文化”、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形成工作合力。三是要對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約束,保證有限的公共資源能夠發揮最大效益,使公眾能夠獲得盡可能多的文化服務,使群眾的文化權利得到基本保障。圖書館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不得在公共服務項目上“創收”,把“改善服務”作為全部工作內容和立足點。四是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敢于先行先試。
當前,人們信息獲取渠道是多元化態勢,圖書館服務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不強,讀者到圖書館看書的意識淡薄,讀者數量嚴重不足已成為公共圖書館必須面對的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制約著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因此,如何讓公眾認識圖書館、走進圖書館、充分利用圖書館,著力培養全民閱讀習慣,就成為公共圖書館服務中的一個最重要、最基本的命題。
第一,結合免費開放政策,大力宣傳閱讀的重要性,吸引市民涌入到閱讀大潮中來,要讓全社會都知道無形的精神文化的影響遠比物質財富要強烈。免費開放圖書館可以使社會公民平等地獲取知識、改變自己的人生,并能感恩社會、回報社會。
第二,加強館內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建設與宣傳。如果圖書館的各項制度不全或制定出來而不注重宣傳,讀者不知情,就形同虛設,成為一紙空文。反之,如果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制度能宣傳、落實到位,不僅能避免讀者與圖書館之間所產生的諸多誤會和摩擦,還便于圖書館更加規范有序地開展業務工作。
第三,積極探索公益性文化事業市場化運作的新機制,形成多元互補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公共圖書館服務能力和水平。
第四,建立健全績效評估機制。為確保免費開放效果,同時督促各館加強服務工作,有必要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條件、服務內容和服務效果進行量化考核,并將績效評估和考核結果公之于眾,同時與公共圖書館獲得的財政經費投入數量掛鉤。比如免費開放經費補助,可以根據服務績效好壞進行差別化處理,對做得好的圖書館進行傾斜,或者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避免無錢不干事、給錢也不干事的現象發生。
總之,在免費開放的大環境下,和田地區圖書館所代表的民族地區基層公共圖書館,應立足當地,善謀思變,勇于探索,在建設覆蓋本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方面,努力走出一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1]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文財務發〔2011〕5號)[EB/OL].[2013-03-18].http://www.gov.cn/zwgk/2011-02/14/content_1803021.htm.
[2]對基層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的思考 [EB/OL].[2013-05-18].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2ed13001014tbd.html.
[3]侯勇.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體系構成與功能推進[J].圖書館學刊,2013(3):17-18,22.
[4]劉芳.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服務的實踐與反思[J].圖書與情報,2013(1):75-78.
[5]王方園.論公共圖書館在免費開放形勢下的持續發展[J].圖書館學刊,2012(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