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偉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江陰 214405)
在當前構建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的大背景下,現代遠程教育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日益受到重視,其定位于繼續教育平臺,以高等教育大眾化為己任,其培養目標是“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和信息化社會需求,具有創新能力和較高綜合素質的應用性高級專門人才”。在教育部發表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遠程教育作為構建終身學習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終身教育的實踐所起的推動作用不容忽視。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是江陰唯一一所公辦高職類院校,立足江陰及長三角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從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形象地提出了“魂系江陰,根植企業,為江陰及周邊城市的現代企業群培養合格的具有‘班組長’以上潛質的生產、經營、管理者”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定向招生、雙向培養”、“工學結合、頂崗實踐”、“項目引入、任務驅動”、“過程導向、平臺支撐”的教學模式。運用工作過程導向為系統工程的理念,在現代教育思想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指導保障下,采用現代遠程教育成熟的網絡技術和先進的教學平臺,把基于教學平臺的教學實踐和教學方法嫁接到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改革和培養目標要求上。
開展教學實踐是保證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環節,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實踐環節結合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能夠解決情境實踐資源不足、分散,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專業知識良莠不齊和實踐操作動手能力優劣不一等方面的矛盾。
教學實踐平臺建設是推進示范性高職院校教學實踐改革的基礎工程和基本保障。目前國家對高職院校教學實踐經費的投入與教學實踐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實踐環境在實施上也需要一定的過程,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現有實驗經費基礎上,從如何經濟而科學的搭建專業教學實踐平臺,如何最大化校內外實習基地及實驗室利用率上多動腦筋。
現代遠程教育為學習者提供了先進的網絡平臺和豐富的學習資源,同時也為學習者營造了虛擬的教學實踐環境,教學實踐內容大多與社會實際緊密相連。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合作高校優秀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資源,通過模擬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實踐環境,努力構建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實現現實與虛擬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硬件與軟件結合的教學實踐支持服務模式改革。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占地500余畝,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各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5000萬元,圍繞地方產業結構升級,開設四十多個專業,其中計算機網絡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服裝設計、現代紡織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等五個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和現代紡織技術專業為教育部、財政部重點支持建設專業;還擁有“江蘇省信息融合軟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江蘇省服裝實訓基地”、“江蘇省外包服務培訓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等,已經建成計算機專業類實驗室、機械模具類實驗室、機械加工中心類實習工廠、電子電工類實驗室、財經綜合類實驗室、多媒體語音實驗室等。雖然這些校內實驗實踐基地基本可以保證在籍學員教學實踐的相關環節,但是隨著教學模式改革的深入,教學現代化進程的推進,現有教學資源及設備更新不能完全滿足現有學生對于教學實踐的需求。
實體教學實踐資源的建設應在社會及利用方面多做探索,通過校企合作積極開拓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江陰職業技術學院一方面通過學院招生就業指導中心與企事業單位在畢業生就業與人才培訓方面達成實習實踐意向,采用共建的方式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另一方面依托繼續教育學院非全日制在校生企業開展教學實踐,做到全日制高職和非全日制成人教育共享教學實踐資源;同時利用學院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試驗測試與信息咨詢、技能培訓與考核等專業優勢與相關企事業單位長期合作,開展教學實踐。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建立的校外實踐基地有長電科技、海瀾集團、利安達紡織、吉鑫機械、廣吉汽車、興澄特鋼、無錫德恒方會計、無錫南國之風裝飾裝潢、神州科技地和用友軟件等實驗實訓基地,基本滿足學院開設各專業的校外教學實踐要求。
以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開放式教學實踐改變了傳統驗證性實驗、搭建式實驗、實驗性實踐等舊模式,學生在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上成為了參與實驗的主體,在整個實驗中處于主動實踐的地位,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特點確定實驗課題,選擇設備儀器,制定實驗方案,查詢相關資料進行實驗操作,最后分析和處理實驗結果,通過主動探索、協作討論,實現指示意義的建構。教師在開放式教學實踐中起幫助和指導作用,通過SCORM課件、W iki協作、參與討論、互動評價等形式為學生及時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而且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通過自身的實踐操作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盡管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可以架構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但教學實踐還是需要教師的組織與指導;盡管學生已經通過課堂教學獲得一定的理論知識,也掌握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放松對他們教學實踐的指導或放任不管;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已有的實踐技能進行整合,進行有計劃性、有針對性的系統訓練和實踐模擬,更需要教師的個性化指導。
指導教師應該成為開放式教學實踐的設計者、教學實踐過程的組織者、學生實際操作的指導者。從目前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的現狀看,在校生近8000人,教職工502人,其中專任教師347人,副教授以上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35%,具有碩、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43%,5人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2人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教學實踐指導教師在數量上、在專業結構上、在操作技能等方面能夠得到保障,學院教學實踐專職教師隊伍基本滿足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的需要。
另外,學院還通過其繼續教育學院現代遠程教育合作高校高端引進名教授、專家等作為榮譽專家、技術顧問;通過學院內部開展基于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的針對性強化培訓保證師資力量;采用學院校外實踐基地企業外聘高級技師等途徑確保配備足夠的既熟練掌握學科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還能為教學實踐提供平臺支撐的師資力量,保障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的實施和運行。
教學實踐的教材是影響教學實踐質量的重要因素,開發和編制基于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的教學實踐教材是保障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實施和運行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教學實踐教材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平臺上進行教學實踐的成果和質量,教學實踐教材編制開發既要能夠保證教學實踐過程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專業實踐要求,又要結合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的功能說明及對現場情境教學實踐動手操作的具體指導性意見。在內容上要考慮學科發展的要求,適應創新型、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在形式上既要有文字教材,還要有其他多種媒體形式,所以教學實踐教材的編制開發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同時制定了適應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的相關文件和制度,明確了教學實踐和平臺實踐的意義和具體要求;明確了教學實踐基地、實驗指導教師、平臺教學實踐等相關的規章制度。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建立在對開源Moodle網絡教學平臺和E-Learning學習架構體系的二次開發上,Moodle是模塊化對象導向動態學習情境的簡稱,由澳大利亞MartinDougiamas博士主持開發的課程管理系統(CMS),該系統是一套基于“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設計開發的開放源代碼的教學軟件,能夠幫助教師高質量的創建和管理在線課程。結合學院“定向招生、雙向培養”、“工學結合、頂崗實踐”、“項目引入、任務驅動”、“過程導向、平臺支撐”的教學模式,給每門課程設置了學習指南、參考教材、電子課件、授課錄像、學習資源、知識測試、能力訓練、學習成果、職業引導和交流討論十個主題欄目,同時學院也組織全體教師積極開發和利用現有的多種媒體教學資源來建設每門課程的教學平臺資源,保障開展開放式教學實踐教學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架構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資源必須體現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系統課程體系,且符合平臺學習開放性和自主性的特點,通過重組課程體系、教學方式、課程內容等方法,優化教學環境、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基于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的學習,形成以基于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工作導向、課程重組、項目引導、現場教學、任務驅動、自學研究、協作學習、互動交流”的全新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模式改革。
這種模式把教學實踐與工作過程緊密結合起來,既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實踐一線的想象力和主動性,又能很好地促進理論知識在實踐運用中的結合和提升,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學生不僅運用了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還學會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了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的學習,促進了教學改革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基于現代遠程教育構建的江陰職業技術學院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的第二個突破就是努力構建在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上把技能培訓、考核鑒定有機嵌套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中突出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把社會職業崗位群的職能要求融入到教學實踐目標要求之中。第一,在教學實踐平臺中整合課程輔導視頻教學、課程實驗教學和相關技能培訓的內容,通過課堂的面授教學輔以典型的技能培訓考工視頻,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余通過平臺拓展其思維空間和動手操作愿望,再結合相關的W iki協作討論,真正做到提前規劃崗位技能培訓;第二、通過與江陰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職業技能培訓中心、江陰市創新人才資源開發培訓中心等的合作,將一些優質的專業技能培訓資源引入到教學實踐平臺中,從而提高教學實踐的實際效用,使學生通過教學實踐,得到職業技能培訓,并最終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教學實踐與職業技能的結合,有助于拉近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距離,增強學生適應工作的能力,提升學生自主思考和競爭意識的能力。
基于江陰職業技術學院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開展遠程虛擬教學實踐是科技部“虛擬實驗應用示范工程”課題的探索和延伸,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在計算機網絡空間開展教學實踐,依托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為遠程虛擬教學實踐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平臺和工具,學生可以在基于開放式網絡的教學實踐平臺上,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完成虛擬實驗室、虛擬實驗課堂、仿真實驗等課程的實踐性教學和集中性實踐教學的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如《經濟法》模擬法庭,《電路分析》虛擬實驗、《電機與電氣控制》仿真實驗等。
遠程虛擬教學實踐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院實踐基地、實習設備等相對不足的問題,同時又開創了遠程虛擬教學實踐的新模式,對于創新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模式改革起到了積極和示范作用。
開展基于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進行教學和實踐的創新型教學模式改革是未來示范性高職院校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合作高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優秀的教學資源,輔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實踐環境,正在逐步構建開放式教學實踐平臺,當然在平臺架構和資源建設方面還有很多缺陷和不足。但隨著教育改革的繼續深入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領域應用的日益成熟,依托開放式教學平臺進行教學和實踐將會越來越多在高職院校應用,必然會全面改變高職教育目前的教育教學方式。
[1]曾勇,王海榮.高職高專網上教學平臺分析研究[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30(5).
[2]張琳.建構主義理論與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09,30(14).
[3]黃春麟.面向可持續發展的高職課程改革行動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9,30(16).
[4]尤佳春.遠程教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現代遠距離教育,2007,(6).
[5]陳素琴.遠程開放教育課程實踐性教學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