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霞,曾文君,程子豐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期刊中心 《高電壓技術》編輯部,湖北 武漢 430074)
科技期刊編輯工作的思考
左文霞,曾文君,程子豐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期刊中心 《高電壓技術》編輯部,湖北 武漢 430074)
科技期刊的質量與編輯工作密不可分,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是一個包含多個工作內容的技術性操作。應從辦刊方針、編輯業務能力、編輯職業素養、時間管理等方面掌握科技期刊編輯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好科技期刊編輯工作主要是針對選題組稿、審稿、編輯加工環節的具體工作,不斷提高業務能力,也才能提高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影響力。
科技期刊;選題;組稿;審稿;編輯加工
科技期刊是以報道科技成果為主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是進行學術交流和向社會展示科技成果的主要載體。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是站在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前沿,以一定的讀者群為主要對象,通過精心組織、選擇、加工,用特定的物質載體積累、傳播科技信息和知識。編輯工作包括許多工作內容,涉及編輯前的各項準備到付印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以及出版后反饋信息的收集和處理。編輯工作是整個期刊出版工作的核心環節,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專業性強的特點,同時又非常煩瑣,需要艱苦細致的工作。編輯工作對于科技期刊的質量優劣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
編輯人員的政治素養和職業素養直接影響出版物的質量。科技期刊與普通期刊不同,它以傳播和交流科技信息為主,專業性和對象性極強。編輯人員雖都具有某一專業領域的知識,但也不可能對科研論文的內容及其論證過程的細節都有深入理解,難以對一篇論文的學術價值給予精確的判斷。科技期刊編輯必須綜合運用多種知識和方法,從多方面、多角度對稿件進行鑒審[2]。
1.1 堅持正確的辦刊方針,提高期刊質量
科技期刊最終錄用的文章一定是具有學術價值的科研成果,有實用價值的生產技術經驗,有導向性的綜合述評,有啟發性的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和可供參考的新信息等。要保證科技期刊的質量,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和規范,使其在內容編排、欄目設計、報道時差、編校水平、版式設計、印刷裝訂等方面標準化、規范化[3]。堅持正確的辦刊方針,提高期刊質量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了解刊物的讀者群及其需求,包括學歷、專業、職業等;
2)領會國家政策方針以及有關科技期刊管理的政策法規,以保證期刊辦刊方向正確;
3)跟蹤國際、國內科技發展動向,選題組稿計劃既要符合本刊特色,又要與科技發展相適應。
1.2 努力學習,提高編輯業務能力
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工作,如今的編輯不僅要在編輯加工方面成為“雜家”,面對出版項目的整個加工過程,都要承擔責任,這就要求編輯們必須成長為面面俱到的行家。職業水平的普遍提高,對編輯人員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不僅要求期刊編輯掌握與期刊專業方向有關的專業技術知識,還要求編輯了解和熟知與之相關的專業知識,同時還需具備較強的文字處理能力。因此,科技期刊編輯必須不斷地學習,通過書本、網絡等多種渠道,向作者和讀者學習,不僅要學習與期刊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以及新聞出版法律法規等。
在編輯加工環節,編輯人員需要從整體到細節全方位校驗,全面優化,精益求精,以完善稿件內容并提高文字質量。編輯加工時,要字斟句酌,力爭做到“題文相符,結構嚴謹,用詞準確,語言通順,文字簡練,符合邏輯,無錯別字,標點正確”。編輯工作人員需要具備扎實的文字功底,同時還要熟練掌握相關的學科術語。另外,期刊國際化的要求對編輯人員的外語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編輯人員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外語水平,有利于擴大期刊在國際上的知名度。由于科技期刊編輯往往同時身兼校對工作,其校對工作既要校異同,又要校是非,必須堅持責任校對制度和“三校一讀”制度[4],同時也應注意校對的方法,發現并消滅排版差錯,糾正原稿差錯。
1.3 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秉公辦事
作為科技期刊的編輯,在審讀過程中常會遇到各種專業技術問題,這時就要求編輯及時查閱有關參考資料,逐個核對,并逐一與作者核實。另外,對文章中容易造成錯誤的地方,比如地名、人名、圖表、公式、參考文獻、計量單位等,不確定的地方一定要翻閱編輯類標準規范并參考專業書籍方能作出修改,切忌亂改一氣。在編輯加工的各個環節,哪怕一個詞語、一個標點符號、一個字母都不要忽視,將論文中的各種疏忽和錯誤降到最低。要保持嚴謹的工作作風,做到“尊重作者,改必有據,依據規范”。在編輯工作中做到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精益求精,這些都是保證期刊質量的關鍵所在。
編輯工作者還應該具備秉公辦事的精神。“秉公辦事”是指編輯對待作者的來稿,要有公正公平的心態,堅持以質取稿。審稿通過的稿件要嚴格按照投稿時間排隊,不受人情關系干擾,不怕得罪人,要切記稿件質量就是期刊的生命,始終堅持把期刊的學術水平和質量放在第一位。
1.4 團結協作,誠實守信
團結協作、誠實守信也是科技期刊編輯工作的基本要求[5]。團結協作是指編輯與同行之間、編輯與作者之間應該互相學習、互相尊重、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一篇高質量的稿件。編輯人員的共同目標就是出版高質量的期刊,以將最優質的作品奉獻給讀者,因此編輯與編輯之間應該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編輯和作者的共同目標就是完成一篇好的稿件,這需要編輯和作者之間的相互尊重與密切配合。誠實守信是科技期刊編輯工作者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品德。編輯要能理解作者投稿后的迫切心情,與作者溝通的過程中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遇到欄目調整、頁碼不滿足要求等不得不撤稿的特殊情況要及時與作者溝通,并解釋清楚原因,以免處理不當使得作者認為編輯不尊重他們,不守信用,從而給作者留下不好的印象,并導致期刊形象因此大打折扣。編輯在修改稿件時不能隨意修改,涉及到除了規范、語法等之外的內容修改時一定要和作者商量,征求作者意見,且改好后一定要給作者看一遍,再次與作者核實,經作者確認無誤才定稿,這也是對作者作品的最起碼尊重。
1.5 保證時間,計劃管理
編輯工作對時間的要求很高,無論是月刊、雙月刊或季刊都必須按時出版,不可能因為其他因素導致期刊延期出版。按時出版就要求將編輯工作的各個環節有機地聯系起來,有計劃地進行選題、組稿、審讀、編輯加工、校對、發排、讀樣等各個環節,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而延誤都將影響期刊的正常出版。編輯人員應根據編輯工作時間性強的特點,做到有計劃實施管理,科學合理安排各個環節的工作和時間。
科技期刊編輯工作包括多方面、多工序、多層次的工作,具體包括選題、組稿、審稿、編輯加工、校對等環節,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是一道“把關”工作[6]。所謂的“編輯”就是以學術論文為對象,經過審讀、編輯加工等工作,將一篇篇有學術價值的稿件打造成上乘之作。下面從幾個基本環節來談談如何做好科技期刊編輯工作。
2.1 選題和組稿
選題和組稿是科技期刊編輯工作的第一道工序,把好這一關,才能保證期刊的內容質量。編輯要根據自己負責的欄目積極主動地利用各種途徑和形式,進行選題和組稿,以獲得更多高質量的稿件。
所謂“選題”就是對期刊內容的預先設計與計劃。首先,科技期刊選題要以讀者為中心。選題必須堅持期刊的辦刊定位,一個好的選題應該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發展和讀者的需求,所以編輯策劃選題應以此為出發點,了解讀者群的構成水平和要求,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讀者對期刊的要求以調整期刊選題。其次,策劃選題時要注意內容比例和欄目安排,合理調整選題結構。選題要符合期刊的辦刊方向、刊物定位和學科范圍,不可能涵蓋所有專業內容,要結合期刊自身特色突出重點,同時又要求對本學科領域的各個專業門類都有所涉及,兼顧各個讀者層次的需要,欄目設計要合理,符合并體現學科的發展趨勢。第三,尤其重視重點選題的策劃工作。重點選題要能體現研究的前瞻性、理論的導向性。第四,選題要有可持續性。選題應該要能代表一段時間內讀者關注的焦點,同時要保證稿源,確保有足夠的高質量論文,從而保證選題的可持續性。
“組稿”是為實現期刊策劃和選題計劃而開展的稿件組織工作。選題完成后,就正式進入了組稿階段。組稿工作必須有計劃,大量接觸科技工作人員,與其建立良好的關系,以保證充足的稿源,在選題計劃內,可根據需要適當調整,對一些新信息、新技術的報道要及時,對學術價值較高的稿件可以優先錄用。首先,組稿要跟蹤期刊所屬學科的當前研究熱點,保證科技研究和傳播的時效性。編輯應主動約稿,堅持不懈,以保證有足夠的能反映當前研究發展現狀的高質量稿源,同時要采取靈活多樣的組稿方式,向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約稿,從國家重大基金項目數據庫組稿,從全國博士生招生目錄名單中組稿,向在期刊上連續發表多篇優質論文的作者約稿,向參加國際國內大型學術會議的作者約稿,從院士候選名單中組稿,向名刊、核心期刊的作者約稿[7],以保證豐富的稿源和稿件的質量。其次,科技期刊編輯要從思想上突破以職稱高低論文稿質量的思維定勢,建立以稿件本身質量為依據的評判體系。利用多種檢索方法提高文稿篩選效率,保證不漏選一篇有價值的文稿,不誤選一篇沒有價值的文稿。
2.2 審稿
“審稿”是根據期刊辦刊宗旨和具體要求對稿件質量進行取舍的過程。為了保證質量,審稿應嚴格執行三審制,即編輯初審、專家復審、主編終審。編輯初審就是在通讀全稿的基礎上,對稿件的政治導向、思想傾向、學術價值、具體內容進行全面審查,從總體上確定文稿是否可以初步采用。初審是決定稿件是否進入復審的第一道把關口,初審編輯對論文的審查應包括兩個方面:內容和形式的初步審查。稿件初審通過后,送專家復審,應盡可能選擇熟悉稿件的研究領域、學術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專家審稿,可以讓作者在投稿時推薦審稿專家供編輯選擇,審稿專家應對稿件取舍提出自己的具體看法或意見。專家復審的目的是依靠審稿專家對作者來稿的立論依據、分析方法和研究結論等要素的合理性、邏輯性和科學性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并在此基礎上選擇具有發表價值的稿件。主編終審是對稿件的最后一道把關,主編可從宏觀上把握,根據期刊的辦刊宗旨和整體定位決定稿件是否最終錄用。
2.3 編輯加工和校對
編校工作貫穿整個出版過程。編輯加工是繼審稿之后出版流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依據出版標準和科技期刊標準,對已決定采用的稿件再次從文稿內容、層次結構、邏輯推理和行文規范等方面,對文稿進行逐字逐句把關,并作修改潤飾和規范化處理的活動。
根據編輯加工的深淺和細粗,可以把編輯加工分為淺層加工和深度加工兩個層面[8]。淺層加工是指編輯依據既定的編輯規范和標準,按照特定的編排著錄格式要求對文稿進行的編輯加工,它的思維形式是簡單而直接的;而深度編輯加工則是編輯在全面、深入、細致地研究了文稿之后,進行的更深一層的編輯加工,它需要更復雜的思維活動的參與,更強大的技術和方法的支持。深度加工是相對于粗淺加工而言的,它是編輯加工的深入階段,涉及文稿內容、章法、結構和形式符號等,是編輯真正完成文稿的編輯加工中最重要和最關鍵的一環,它需要編輯全面地、深入地介入作者的文稿之中,并以一種高屋建瓴的視角審視文稿,真正領會作者的撰稿意圖、思路和要證明的科學結論;在這一過程中,編輯需綜合利用各種思維形式和高難度的技術方法,其思維的復雜性大大提高,同時也需要編輯的智慧和職業敏感性;深度加工是編輯加工中編輯創造性勞動的重要體現。當然,深度加工是基于對作者著作權的尊重和保護為前提的,在涉及有悖作者原意的修改補充時,需征得作者的同意。深度編輯加工的主要內容包括整體和宏觀的深度編輯加工,文字的深入加工,圖表等人工語言的精細化、科學化和藝術化加工。
我國科技期刊普遍采用“編校合一”制度,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對提高編輯人員素質,縮短出版周期,提高書刊質量有著很好的作用,而且,隨著編排技術的日益現代化,“編校合一”成為出版業發展的大趨勢[9]。
科技期刊編輯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是影響期刊質量和聲譽的重要環節,對待科技期刊工作,編輯要有強烈的責任心,端正態度,認真學習,不斷進取,積累經驗,認真細致地做好每一項看似瑣碎的編輯工作,在編輯工作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業務能力,才能提高期刊論文質量,提高期刊的影響力,才能把期刊辦得更有特色、更有吸引力。
[1]劉敬來.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淺論[J].黑龍江紡織,2007(3):32-33.
[2]楊湘華.科技期刊編輯工作的學術內涵[J].醫學信息,2004,17(11):737-738.
[3]高清,莫仲寧.編輯工作與學術期刊的質量[J].桂海論叢,2008,24(5):93-95.
[4]全國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辦公室.出版專業實務(中級)[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5]周望舒,張鳳.論科技期刊編輯的職業精神[J].編輯學報,2005,17(3):222-223.
[6]張瑋.如何做好科技期刊編輯工作[J].報刊經緯,2012(7):129-130.
[7]黎貞崇.科學技術期刊的組稿方式[J].編輯學報,2004(5):338.
[8]陳華平.科技編輯工作中的深度編輯加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2,13(2):156-157.
[9] 陳曦.談“編校合一”在期刊編輯工作中的作用[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增刊):234-235.
(責任編輯:朱現平)
G232
:A
:1673-0143(2013)04-0117-03
2013-07-01
左文霞(1985—),女,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高電壓技術、輸變電設備狀態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