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莎麗
(江漢大學 期刊社,湖北 武漢 430056)
學術論文摘要寫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柳莎麗
(江漢大學 期刊社,湖北 武漢 430056)
論文摘要直接影響學術期刊論文的質量。目前學術論文摘要寫作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要素缺失、信息過于復雜、與提要寫法混淆等。這些問題導致摘要無法發揮原有的作用。編輯與作者都應提高對摘要寫作規范必要性的認識,以利于文獻的二次轉載和傳播。
摘要寫作;學術論文;規范
摘要是以提供文摘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1]。摘要寫作應遵循表達客觀、要素完整、語言精煉等原則。一篇優秀的摘要可以是“點睛之筆”[2],不僅能提高論文被讀者檢索、下載和引用的概率,而且也是決定刊物質量和影響因子的積極因素。筆者在實際編輯工作中發現目前學術論文摘要的寫作存在許多問題,須引起編輯和作者的重視,否則由此導致的學術損失將不容忽視。
摘要中介紹了大量研究背景或常識性、普及性知識,而本該做詳細介紹的論文中心內容卻只有寥寥數筆,有的缺少鮮明的主旨和觀點,有的則沒有具體結論。這類摘要不能發揮其應有作用,而且會降低論文的利用價值。
例1:旅游翻譯作為一種實用文體翻譯,應注重信息傳遞效果,即原文和譯文間信息功能的對等,而非語言形式上的對應。從文化視角看待旅游翻譯有助于減少由文化差異而引起的交際障礙和誤解,實現旅游翻譯的預期功能。(《基于中西文化對比的旅游文本翻譯》作者投稿原文)①
例2:信息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面對數字化、網絡化的信息資源,除了購買傳統的紙質圖書和期刊以外,已經加大力度建設館藏的數字資源,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開始思考和收集特色文獻,建立自己的特色數據庫。本文以江漢大學圖書館的特色數據庫建設為例,分析了特色數據庫建設前、建設過程中以及建成后的數據安全問題,以交流特色數據庫建設的一些體會。(《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的數據安全問題——以江漢大學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為例》作者投稿原文)
例1摘要只有簡短的兩句話:一句介紹了旅游翻譯應注意的問題,另一句提出“實現旅游翻譯的預期功能”的途徑。由于表述比較籠統,從文字上看,更像是論文的引言,通讀之后無法了解該論文的關鍵內容或創新點。這樣的摘要如果直接刊發出來,既不利于該文品質的提升,也有損刊物的基本規范質量。這是部分作者在寫作時易犯的毛病之一。原因在于他們沒有仔細學習學術論文的摘要寫作規范,或是不夠重視論文的摘要寫作,認為只要文章主體寫得好就可以被編輯認可并刊發了。在收到這樣的投稿時,編輯一般可選擇兩種處理方式:一是聯系作者并告知其摘要寫作的規范,作者自行修改;二是根據文章的內容及創新之處,編輯進行修改潤色。
修改要點是:突出“文化對比”的視角以及旅游文本翻譯策略的創新點。修改后為:
例3:旅游翻譯作為一種實用文本翻譯,應注重信息傳遞效果,即原文和譯文間信息功能的對等,而非語言形式上的對應。從文化差異的角度不難理解英漢旅游文本的差異。因而翻譯策略應著眼于英漢旅游文本風格上的差異,在譯文表達上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譯入語的優勢,盡量減少文化信息交流中出現的障礙,實現旅游翻譯的預期功能。[3]
例2從文題來看,論文主要探討的是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的數據安全建設問題。而此例摘要的大部分文字是在介紹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的建設現狀,沒有反映論文主題,屬于本末倒置,是學術論文摘要寫作的大忌。讀者如果看到投稿原文的摘要,會感覺一頭霧水,甚至認為文不對題。這將大大降低該文對讀者的吸引力。摘要作為可以單獨引文的論文一部分,應具有可讀性。而判斷摘要是否具可讀性的標準則是:能夠充分反映論文的觀點和創新點,可使讀者從摘要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但是許多作者在撰寫摘要時,并沒有考慮這些因素,認為首先寫常識性的知識介紹,再對論文的主要內容進行簡要概述便可。實際中這類摘要也十分常見,編輯更要留心。
修改要點是:根據主題“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的數據安全建設”,闡述數據安全保護的措施。修改后為:
例4:高校圖書館在特色數據庫的開發、建設及利用過程中應重視知識產權的相關問題,保證數字資源建設的安全性。一方面要遵守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條例,同時采取先進的保護技術,有效保護作品的知識產權;另一方面也呼吁國家盡快建立數據庫特殊權利保護制度,保護高校自建特色數據庫的合法版權。[4]
摘要的字數應以含有足夠的信息量,能夠說明問題為原則,以不失其主要觀點為最低限度[5]。也就是說,摘要貴在精而不在字數的多或少。有些作者習慣將論文的所有內容都囊括進摘要,有些作者則是喜歡先鋪墊文字,于是無關緊要的內容占據了摘要的大段篇幅,從而影響讀者搜尋有關信息的效率。
例5:區域間發展不平衡以及資源—環境雙重約束的壓力下,對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績效定量分析已成必然趨勢。本文構建靜態及動態資源環境績效評價框架,選取2003-2009年中國30個省域能源消費總量、用水總量、城市建成區面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和化肥施用量等8個指標表征經濟活動對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污染,以它們作為經濟活動的資源環境投入指標,以各地區的生產總值測度經濟活動的產出,利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對2003-2009年間30個省域的資源環境績效進行靜態和動態分析。結果表明:2003-2009年間,中國省域靜態資源環境績效普遍偏低。動態來看,除東北部分省域資源環境績效惡化,大部分省域資源環境績效得到改善,促進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技術水平進步和規模效率上升,制約其改善的主要因素是純技術效率的降低。(《中國省級區域資源環境績效實證分析》作者投稿原文)
實證類論文的摘要需陳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例5摘要基本包含了以上內容。但由于陳述比較繁冗,讀者需要通篇閱讀后才能了解論文的特色和價值。對于此類摘要,應保留其創新點以及具有實際價值的內容,盡量簡約地向讀者傳遞與論文等量的信息。
修改要點是:遵循客觀、簡潔、準確地表達論文觀點的原則進行修改,精簡有關研究方法的闡述,突出宏觀的“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修改后為:
例6:在區域間發展不平衡以及資源—環境雙重約束的壓力下,對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績效定量分析已成必然趨勢。通過構建資源環境績效評價框架,利用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對2003-2009年間中國30個省域的資源環境績效進行靜態和動態分析。結果表明:中國省域靜態資源環境績效普遍偏低;動態資源環境績效,除東北部分省域惡化,大部分省域得到改善。促進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技術水平進步和規模效率上升,制約其改善的主要因素是純技術效率的降低。[6]
作者在投稿時經常將摘要與提要兩種文體混淆,這也是常見問題之一。摘要與提要不僅概念不同,而且在寫作上有很大區別。在表述語氣上,摘要不允許使用“本文”、“作者”、“我們”等評論性主語;提要則可以使用。在內容上,摘要需客觀、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和學術要點;提要則要對文獻內容進行簡介或評論,帶有一定主觀性。在寫作目的上,摘要主要是以反映、呈現論文的創新點和觀點為目的,提要則是對論文的學術價值、社會影響作一定評價,以向讀者介紹推薦論文為目的。《文摘編寫規則》在第6大點指出:文摘“要用第三人稱的寫法。應采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標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1]2。
例7:在國內地質公園建設的大環境下,湖北省地質公園建設也初具規模,已建成國家級地質公園6個,木蘭山是其中之一。本文首先闡述了木蘭山地質公園的建設現狀;然后對其發展前景進行了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析;最后從可持續發展、科學管理、人力資源、開發保護、宣傳營銷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對策,以期對木蘭山地質公園的建設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作用。(《湖北省木蘭山地質公園建設與發展研究》作者投稿原文)
例7的作者將論文摘要與內容提要混淆,只對論文的寫作目的進行了簡介和評論。此類摘要典型的寫法是“本文/作者/我們……分析/闡述了……”。例子中提到“對其發展前景進行了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析”,說明論文在這4個方面進行了研究,但是分析的結果沒有顯示出來;同時,“建設現狀”與“具體的對策”也沒有論及。因此,此摘要沒有準確地反映論文觀點,需要進行修改。修改后為:
例8:在國內地質公園建設的大環境下,湖北省地質公園建設也初具規模,已建成國家級地質公園6個,木蘭山是其中之一。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跡資源豐富,區位交通條件良好,但是宣傳促銷力度不足、管理模式效果不佳是目前的劣勢,地質公園需求擴大、政府政策積極支持是面臨的機遇,生態旅游競爭激烈、公園品牌優勢不強是發展的威脅。應從可持續發展、科學管理、人力資源、開發保護、宣傳營銷五個方面逐步推進對木蘭山地質公園的建設。[7]
上述不規范問題之所以出現,有作者和編輯兩方面的原因。于作者而言,一是不了解GB文摘標準等摘要寫作要求,二是不夠重視摘要寫作,寫作隨意性較大,認為只要論文質量好就行,摘要只是論文的附屬品。于編輯而言,對稿件摘要的規范化要求管理較松,雖然有些期刊在征稿簡則中進行了摘要寫作規范的說明,但許多作者并沒有按其要求執行。因此,解決論文摘要寫作規范問題還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1)編輯自身。一要加強對國標規范的研習,熟練掌握摘要寫作的要求;二應修煉語言功力,確保編輯加工后的摘要完整、簡明且準確;三要積極組織開展內部集體學習、互校、出版物通讀及差錯率分析等工作,強化編輯的責任意識和精品意識。
(2)編輯與作者之間的溝通。一是期刊要經常在刊物或其網頁上刊載征稿簡則或來稿須知,列出摘要的撰寫規范要求以及寫作范例,這樣既可以幫助作者提高摘要寫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編輯的工作效率;二是在發現摘要存在問題后,編輯應盡可能交作者修改,耐心細致地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向作者解釋摘要的重要性和摘要寫作的相關要求,幫助其完善摘要。
除上述類型的問題外,有些作者在寫作摘要時運用過多排比、感嘆風格的句式,使得摘要不夠客觀。學術論文的語言色彩應該是嚴謹科學的,而其他文體如學術散文則要通過更大眾化、通俗化的語言來闡釋一些仿佛很深奧復雜的學術問題[8]。因此,把握正確的摘要寫作風格也是編輯與作者必須注意的。
注釋:
① 本文所有用例均來自《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所收稿件。
[1]全國文獻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六分委員會.GB 6447—86文摘編寫規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86.
[2] 彭文彬.學術期刊論文摘要寫作誤區及加工對策[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126-128.
[3]李成明.基于中西文化對比的旅游文本翻譯[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110-113.
[4]劉海燕,張黎明,陳秋波.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的數據安全問題——以江漢大學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為例[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09-112.
[5]韋吉鋒.學術論文摘要編寫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136-139.
[6]盧小蘭.中國省級區域資源環境績效實證分析[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8-44.
[7]熊繼紅,張惠瓊.湖北省木蘭山地質公園建設與發展研究[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66-69.
[8]高媛媛.世紀之交的中國語言生活——“語言與傳播”叢書述評[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3):36-43.
(責任編輯:強士端)
G237.5
:A
:1673-0143(2013)04-0136-03
2013-06-18
柳莎麗(1984—),女,編輯,碩士,研究方向:期刊編輯學、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