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武漢紡織大學 期刊社,湖北 武漢 430073)
論文代發現象出現和惡化的原因及其對策
李強
(武漢紡織大學 期刊社,湖北 武漢 430073)
論文代發現象當前愈發嚴重,已成產業鏈發展之勢,嚴重影響到中國學者、學術界的學術聲譽。基于經濟學和管理學研究的視域,認為論文代發現象的出現和惡化表面上看是一個供需擴大的經濟學問題,其實質上則是一個管理缺失的問題。只要從需求、供給、信息渠道三方面進行系統管理,就可以遏制這一丑惡現象。
論文;代發;原因分析
現今論文代發已成為網絡上頻繁出現的字眼,截止到2012年6月24日在谷歌網站上檢索“論文代發”網頁,可找到450萬條網頁記錄,足見論文代發的關注程度之巨,甚至在網上公然出現論文代發機構的信息和廣告,已形成從寫作到發表明碼標價的“產業鏈服務”。論文代發現象引發一系列經濟糾紛、欺詐和學術腐敗,甚至影響到中國學術界的聲譽,因為一些國際上被EI會議檢索的期刊紛紛盯上中國論文市場,通過論文代發機構在中國組稿和出刊,只要出錢就可發表,引發中國EI會議檢索論文居世界之冠,出現學術論文呈“井噴”虛假繁榮現象。為什么論文代發現象屢次被媒體報道和披露,卻沒有絲毫好轉之勢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勢,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本文試圖作些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1.1 基于經濟學角度的分析
西方微觀經濟學中有一個基本原理:需求決定供給,供給引致需求。這一原理完全可以解釋論文代發現象的出現和惡化,“需求決定供給”可解釋論文代發現象出現的經濟原因,“供給引致需求”則可解釋其惡化的經濟原因。
論文代發這一經濟現象的深層次原因有兩點:一是由研究生畢業和高校教師職稱評定的量化考核和中國期刊現狀交互作用的必然結果。高校為了擴大其在學術界的影響,在科研上對在校研究生和教師們進行了一系列的量化考核設計,如什么級別的刊物論文可以拿到多少科研分,什么級別的項目可以拿到多少科研分,什么級別的獎勵又可拿到多少科研分都作了一一規定。而自1999年研究生擴招以來,研究生規模特別是碩士生研究的招生規模由1999年的7萬人,增長到2013年的53.9萬人,近15年間竟增長了470%,自2007年以來每年在校研究生均在百萬人以上[1-2],并呈持續增長趨勢,這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研究生教育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如此龐大的研究生招生規模加之大學本科教育更大幅度的擴招,必然引發大學教師的相應招聘擴招。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高等教育機構現有專任教師有130多萬,所以當前中國總共至少有200多萬人的學術研究群體(包括研究生和高校教師)。這一龐大群體為了畢業和評職稱,不可避免地有海量發論文的需求。而中國僅有5 800多種學術期刊,它們的發行量還十分有限,因為很多都是雙月刊和季刊,并且刊物的出刊頁碼都是固定的。此外,很多核心刊物和CSSCI收錄的期刊對投稿者、稿件有硬性規定,如投稿者的職稱須在副教授以上,稿件必須有省部級項目支撐等等,這些規定又增加了研究生和職稱較低高校教師的投稿難度。
二是投稿者一次又一次的投稿失敗,嚴重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對正常渠道投稿失去耐性。在投稿者出現習得性無助的情況下,一些論文代發的廣告和信息充斥于網絡和校園信息欄上,供給在某種刺激下會引致出更大的需求,不可避免使他們求助于論文代發,就像一開始沒有電腦的需求一樣,在生產者、銷售商的廣告刺激下,使電腦成為當前人類生產、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一種消費習慣。這就是“供給引致出需要”進一步惡化論文代發現象的原因所在。
1.2 基于管理學角度的分析
研究生畢業和高校教師職稱評定的量化考核是論文代發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它成為原因的前提之一是中國高等教育管理方面出現了問題。①高校研究生的飛速擴招降低了研究生入學和教師招聘的門檻,使不具備科研能力的人進入高校讀研或任教,這使得他們只能采用一些非正當的手段包括論文代發去實現畢業和評定職稱的目的,而且不遺余力地操作,因為他們別無他法。②對研究生學習期間缺乏必要的學術論文監控措施,所謂學術論文監控措施即研究生發表的論文必須得到導師的認真審閱和期刊網上查重系統查重合格后方可以發表的雙重監控。這兩點之所以沒有得到有力執行,只由于研究生擴招使導師指導研究生人數很多,沒有精力和時間去認真指導每個學生,導致一些學生有機可乘。同時,相關調查表明,代發的論文抄襲嚴重,這完全可以用期刊網上的查重系統毫不費力檢測出來,并不需要很大的成本,這是在形式上對論文進行監控。導師的認真審閱可以在內容上對論文進行監控,防止實驗數據造假等。由此可見,高等教育管理上的漏洞是論文代發現象出現和惡化的深層次原因。
量化考核成為論文代發現象一個重要原因的第二個前提是學術期刊的管理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通過相關調查發現只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方可成為被代理的學術期刊:①多為非核心類期刊,只有這樣才不會引起學術期刊管理方面關注;沒有辦刊宗旨和固定欄目,只要是文章都可收錄,根據所投稿件編定欄目;它們對版面有嚴格控制,一般不超過3個版面,且多為旬刊,出版頁碼較多。②期刊組織者多為未獲得主管部門資金支持的民間組織,與主管部門多為掛靠關系,主管部門多為一些組織比較松散的學會或研究會,并沒有能力實質管理和在經濟上支持這些刊物[3]。正是因為這些被代理學術期刊沒有主管部門的資金支持和實質性的管理,它們才敢去自謀生路,無所顧忌,其主管部門為了經濟利益采取“無為”策略,甚至與期刊共謀。
通過以上兩點分析,我們發現論文代發的賣方和買方業已存在,加之買賣雙方信息的不對稱(當然這種信息是不道德的)和買賣雙方直接接觸的顧慮(都擔心出現不利于自己的情況),最初出現第三方代理個人,其業務也僅限于替顧客寫的論文找到學術刊物發表,隨著這些第三方代理個人獲利頗豐和缺乏打擊,他們迅速發展成為與一些不良學術期刊和在校研究生勾結,擁有網上和網下渠道,從寫作到論文發表一條龍服務的產業鏈服務體系。
論文代發現象出現和惡化表面上看是一個自然的經濟現象,其實質上看是一個管理缺失問題??梢酝ㄟ^相關管理制度縮小需求、堵塞信息發布渠道、緊縮論文代發供給。
2.1 縮小需求
縮小需求就是萎縮論文代理的“需”。
首先,要對研究生實行“嚴進嚴出”的管理制度。①對生源進行全面系統的能力考查,卷面考試和面試必須公開、公平,可在面試過程中采取大評委制度和公開面試過程,接受監督,對沒有能力和精力讀研的人應該堅決不予錄取。②研究生教育必須嚴格管理,著力培養研究生的研究能力。研究生只有具備了研究能力才不會求助于論文代發機構。③量化考核是必要的,對于研究生論文采取檢測重復率合格和導師審閱通過后才可以投稿的制度,論文出現問題由導師和學生共同承擔相應的處罰結果。這是針對代發論文抄襲率高而設置的。
其次,相關學校和學院可將被代理的學術期刊列入黑名單,研究生和教師發表在上面的文章不計入量化考核范圍。被代理的學術期刊的認定也是比較容易的,對于發刊周期短(旬刊、半月刊為調查重點)、每刊頁碼較多、每篇文章版面較少、多為研究生發文4個特征并存的期刊即可認定為以盈利為目的的學術期刊或被代理的學術期刊,因為大多被代理的學術期刊都是以盈利為目的。
2.2 堵塞信息發布渠道
堵塞信息發布渠道是指將論文代發的相關信息快速清除,并對相關信息的發布人進行處理。堵塞信息發布渠道就是防止這些信息刺激潛在需求者,激發他們成為真正的需求者,這也是防止“供給引致需求”出現的有效措施。在高校校園和校園BBS上堵塞論文代發相關信息發布渠道還是能很好做到的:①對于校園里張貼的紙質相關信息,學校保衛處可按圖索驥尋找,如果發布者認定為校內學生或教師,可責成所在單位進行嚴肅處理,而發布者為校外人員,可對其進行警告。如果長期堅持處理,校園內的論文代發小廣告可以大大減少。②對于校園網內BBS上的論文代理相關信息可讓校園網絡的管理員進行刪帖和封殺發布者用戶名進行有效扼制。
對于網絡上的大量論文代發信息的治理也并不麻煩,網絡上論文代發信息的發布者可能有點難度找到和處罰,但相關部門可以處罰提供平臺的相關網站,只要由相關網絡管理部門制定相關規定,并嚴格執行,要求各大網站必須屏蔽論文代發的搜索功能和廣告植入,否則追究其責任,網絡上論文代發信息還是可以得到有效扼制的,當然,這需要相關部門抽調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長期的監控和處理,才能達到效果。
2.3 緊縮論文代發供給
緊縮論文代發供給是指相關管理部門對被論文代理的學術期刊實行整改,逐步將其論文代發的優勢去掉。被論文代理的學術期刊之所以被選定,因為它們每年擁有相當多的出版量,即每年的出版版面很多。相關管理部門首先可對被認定為被代理的學術期刊進行發行周期的整改,相應地將發行周期擴大,同時對每期的頁碼發行量縮減,從而控制期刊每期的用稿量。如果被代理的期刊在整改命令下達后不執行,可勒令其??.斎幌嚓P管理部門的整改措施必須師出有名,這需要事前要制定一個約束整個期刊界的法規,嚴格按法規執行。
論文代發現象的出現和惡化表面上看是論文發表消費供與需擴大的表現,其實是一種相關管理的缺失,包括高校教育管理、期刊管理、相關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缺失,引發出人性的貪欲。論文代發現象的治理不是一個學校、一個學術期刊、一個地區的治理,而是需要整個教育界、學術界、期刊界根據其缺失的管理環節,針對論文代發產業鏈特點共同從其產生和惡化的根源上去系統治理,并讓治理過程成為一個常態行為,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論文代發的現象。
[1]網易網.今年研究生招生規模超60萬人擴招幅度十年最低[EB/OL].(2013-04-15).http://edu.163.com/ 13/0415/18/8SH76DN200293NU2.html.
[2]中國教育在線.全國研究生招生及學位授予概況[EB/ OL].(2012-01-05).http://kaoyan.eol.cn/html/ky/baogao/ diaocha1.shtml
[3]廖杉,龍云飛.學術論文、學術期刊與論文代發現象——關于學術期刊代發產業鏈的調查研究[J].財經政法資訊,2012(5):55-60.
(責任編輯:范建鳳)
G230
:A
:1673-0143(2013)04-0173-03
2013-06-26
李 強(1980—),男,講師,博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紡織工程及編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