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萌
(軍事經濟學院襄陽士官學校 《司務長》編輯部,湖北 襄陽 441118)
行業性期刊應建好核心作者及通訊員隊伍
李楊萌
(軍事經濟學院襄陽士官學校 《司務長》編輯部,湖北 襄陽 441118)
核心作者和通訊員隊伍的建設對于期刊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行業性期刊基于自身的一些特點,更應建好這“兩支隊伍”,具體的建設思路和舉措主要包括通過自然來稿、主動聯系、實地采訪、本單位挖掘、舉辦活動等建設“兩支隊伍”。
行業性期刊;核心作者;通訊員隊伍;隊伍建設
行業性期刊,指的是由各行業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其下屬單位主辦的期刊,主要報道各行業的發展趨勢、動態、管理、技術、產品、方法、成果等。這些期刊除了少數內容適合社會讀者閱讀外,多數是為本行業的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服務的,而且大多為科技期刊[1]。行業期刊作為我國期刊方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本行業的發展起著明顯的推動和整合作用。行業性期刊的發展范圍、文章內容、發行對象、讀者群體、作者資源等主要限于本行業內部,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行業性、封閉性。因此,要想辦好行業性期刊,有效提升期刊的辦刊質量,就必須建好核心作者和通訊員這兩支隊伍。
1.1 核心作者的定義及構成
核心作者,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種角度進行定義。從狹義上講,核心作者應當是對相關學科有著較深入的研究,有著較高的學術造詣,對整個學科發展有著重大影響與貢獻的人員,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專家型作者群體。從廣義上講,核心作者指的是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術水平和寫作能力,經常在期刊上發表文章,與期刊通聯較密切的作者群體[2]。
根據核心作者廣義上的定義,可將核心作者的構成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專家級核心作者群體,二是一般性核心作者群體。專家級作者群體主要集中于本行業科研機構和院校,包括科研機構的研究員、院校的教授和工程技術專家等。專家級作者具有兩個重要特征,一是在學科內有不可替代性即重要性,二是在學科內具有突出影響力。一般性核心作者既可以位于科研機構和院校,也可廣泛分布于本行業的其他單位和工作崗位,主要包括科研機構的一般研究人員,院校的普通教學人員以及其他崗位的工程技術人員、技術嫻熟的一線工作人員等。
總之,核心作者可廣泛分布于行業的各個領域,其主要衡量標準有兩個:一是具有一定的本行業專業知識和較高的技術水平;二是寫作水平較高,向期刊投遞并被刊登的稿件較多,并與期刊社及編輯人員有著緊密的聯系。
1.2 通訊員隊伍的定義及構成
通訊員隊伍,指的是由通訊社、報社、電臺、電視臺、網絡媒體等新聞出版單位聘請的非專職新聞工作人員,任務是經常為其反映情況、提供線索、撰寫通訊報道等。通常來說,通訊員隊伍最為龐大的媒體是報紙。而對于行業性期刊而言,通訊員隊伍也發揮著重要而獨特的作用。
根據不同的標準,行業性期刊通訊員隊伍可以劃分為如下構成:根據通訊員所處層次的高低,可以將其劃分為行業最高行政管理部門通訊員(總部級)以及省、市、縣級相關單位通訊員;根據通訊員所處單位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行業行政管理部門通訊員、科研機構通訊員、院校通訊員、企業通訊員和其他機構通訊員等。
行業性期刊的核心作者和通訊員隊伍分別由不同的人員構成,但對期刊的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1 “兩支隊伍”是行業性期刊主要的稿件來源
稿源是一本期刊生存和發展的必備要素之一。如果把期刊比作一桌豐盛的宴席,那么每個欄目就是一道道精美的菜品,編輯則是技藝高超的烹調高手,而稿源則是各種各樣的食材和原料。可以說,沒有稿源,期刊就無法生存和發展;沒有優質的稿源,期刊就不可能有高水準的辦刊質量。在期刊所有的撰稿者當中,核心作者具有精深的專業造詣、優秀的寫作水平、較高的投稿積極性和與期刊社及編輯人員聯系密切的特點和優勢,這就決定了核心作者必然是期刊的主要稿件來源,尤其是高質量稿件的主要提供者。
對于行業性期刊而言,由于受眾群體比較狹窄、單一,有的行業從業者總共只有幾千人甚至幾百人,具體到某個欄目,受眾人群可能會更少,因此,稿源對于行業性期刊而言是一個非常現實而重要的問題。毋庸置疑,任何一個行業當中從業者的專業水準、寫作能力和投稿積極性都不盡相同,在這種情況下,核心作者必定會成為行業性期刊主要的稿件來源,特別是期刊的優質稿件,絕大部分會出自核心作者之手。此外,當某個欄目編輯面對稿源不足的情況時,核心作者更是約稿的主要對象,此時核心作者撰稿質量高、速度快、針對性強、符合期刊需要的優點會更加凸顯無遺。
由于期刊的時效性、新聞性與報紙有著較大差異,通訊員隊伍在期刊中的撰稿數量和占比遠不及報紙。但是,一些綜合性或工作指導類行業期刊也會設置一些行業新聞動態類欄目。限于自身的人員、經費等方面的不足,期刊社不可能擁有過多的專職外派記者,或者是讓所屬編輯、記者長期在外收集新聞線索。在這種情況下,通訊員隊伍就會成為此類稿件的主要來源。
2.2 “兩支隊伍”是行業性期刊專業水準的基本保證
行業性期刊中,很大一部分是科技期刊,專業水準是衡量其辦刊質量的一個主要標準。即便是就一些綜合性和工作指導類行業期刊而言,它們也會或開設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欄目,或在實用性、指導性的同時也有著一定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因此,可以說無論是哪種行業性期刊都要高度重視自身的專業水準。尤其是在與本行業其他期刊的競爭中,如果在專業水準上不能勝出,很可能就會逐漸落后、萎縮,直到難以為繼。
核心作者,尤其是其中的專家級核心作者是決定行業性期刊專業水準的主要因素。這是因為,一方面,專家級核心作者通常是本行業的專家、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資深科研人員,他們有著很深的學術造詣、科研能力和專業水準。另一方面,專家級核心作者往往是本行業的科研領軍人物,有的甚至是兩院院士,他們在行業內外、國內外都有著崇高的學術地位、不容置疑的權威和強大的影響力。從這個角度而言,一本行業性期刊擁有專家級作者的數量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期刊在行業內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大小[3]。只有擁有一支高水準的專家級作者群體,期刊才能把握住本行業科技和學術發展的前沿,占領行業學術高地,贏得行業內的認可與推崇。
通訊員隊伍限于自身的層次,在對行業性期刊學術水準的貢獻上無法與核心作者相提并論,但他們能夠為期刊提供高質量、時效性強的新聞動態類稿件,讓讀者感覺到期刊與時俱進、領先行業的專業性,同樣能夠為提升期刊學術水準發揮一定的作用。
2.3 “兩支隊伍”是行業性期刊獲取行業信息的重要途徑
行業性期刊的發展范圍主要是在本行業,辦刊目的是服務行業,受眾群體絕大部分也是行業內從業者,因此只有與行業的發展緊密聯系、同頻共振,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也才能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美好的前景。為此,期刊在做好自身建設的同時,必須擁有廣泛的信息網絡和敏銳的信息觸角。
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行業性期刊獲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既有傳統的政策文件、業界公告,又有先進的行業網站等,但這些信息途徑既不能替代人際之間的信息傳播,同時又依賴于人的操作和掌控。因此,行業性期刊必須重視通過人際途徑的信息獲取,這其中核心作者隊伍和通訊員隊伍可謂是獲取行業信息的重要途徑。通過核心作者群體,期刊能夠得知行業最前沿、最尖端的學術信息,從而為期刊的辦刊方向找準坐標系;通過通訊員群體,期刊則能夠獲取鮮活的一手新聞類信息,大大增強期刊的可讀性、針對性和指導性。
2.4“兩支隊伍”是行業性期刊組織各類活動的有力支撐
行業性期刊要想擴大在業界的影響力,除了提升辦刊質量以外,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舉辦一系列的活動,比如學術研討、高峰論壇、專題征文、通訊員聯絡會議、周年刊慶以及各類競賽等。在活動舉辦中,從組織策劃到具體實施,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很多活動單靠期刊自身力量很難完成,必須借助一定的外力來舉辦。
在這種情況下,核心作者和通訊員隊伍就能為期刊組織各類活動提供有力的支撐。一是在參加人員上,核心作者和通訊員隊伍既可以親自參加,又可以發揮自身的影響和帶動作用,推動所在單位的相關人員積極參加期刊組織的活動。二是在活動的物質保障上,期刊社可以通過核心作者和通訊員與其所在單位建立良好的關系,開展溝通,與相關單位聯合舉辦活動,或者是由對方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比如提供會場、解決食宿或者給予一定的經費贊助等。
如上所述,核心作者及通訊員隊伍對于行業性期刊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無論從期刊社整體發展的角度還是編輯人員開展工作的角度,都應重視這兩支隊伍的建設。筆者認為,行業性期刊要想建好這兩支隊伍,應當遵循以下思路并采取相應舉措。
3.1 好中選優——通過自然來稿選擇培養核心作者和通訊員
通過自然來稿發現、選擇和培養核心作者和通訊員,是建好核心作者和通訊員隊伍的最常規的途徑。一般來說,期刊經過多年的發展,在行業內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公信度,擁有固定而廣泛的受眾群,這種情況下作者群體就會在穩定的基礎上進行一種階段性的更新。在這種情況下,編輯人員要注意發現新作者當中哪些人的學術水平較高、寫作能力較強、投稿比較積極,再結合作者所在的單位、職務、職稱等情況,確定核心作者和通訊員隊伍的重點發展對象。通常來說,只要編輯以真誠、友好的態度與作者溝通,再向其說明擔任核心作者或通訊員后可以享有優先刊登、為專題撰稿、參加社辦活動等權利,作者在自身精力、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都會表示同意。
3.2 主動出擊——通過編輯人員主動聯系培養核心作者和通訊員
在培養核心作者和通訊員時,僅僅依靠從自然來稿中甄選是遠遠不夠的,這種方式盡管簡單,但卻有著較大的被動性和受制約性。尤其是對于一些創刊不久或自然來稿量較少的行業性期刊,這一路子更是很難走通,為此,編輯人員必須主動出擊,通過主動聯系培養核心作者和通訊員。在聯系對象的選擇上,可按照核心作者和通訊員的標準,從行業內科研機構、院校、機關、企業等單位廣泛收集和選擇。在聯系方式上,可以通過相關單位的網站、黃頁或者其他偶然發現的聯系方式與對方聯系[4]。在與對方聯系時,編輯人員可以向對方約稿的形式進行,交談深入后再談及后續事宜。在交談過程中,編輯人員既要真誠、禮貌,又要大膽、直率,總之要做到不卑不亢、大方得體,以便取得對方的信任和好感。此外,編輯人員也可通過同學、戰友、老師等熟人的引介來取得與某些專家和領導人士交談的機會。
3.3 實地采訪——通過到有關單位采訪挖掘核心作者和通訊員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實地采訪,既是一種有效的組稿方式,又可以獲取行業最鮮活的信息和動態,同時還有利于擴大期刊在業界的影響力、鍛煉和培養編輯人員的一線采編能力等。同時,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挖掘核心作者和通訊員的途徑。在去相關單位實地采訪前,期刊社可提前與對方負責人員進行溝通,說明來意以及對方需要做哪些準備,包括希望對方介紹最新動態和先進做法,組織相關人員撰寫一批稿件等,這其中也可以建議對方推薦一些核心作者和通訊員人選。然后,在實地采訪中,編輯人員再與對方推薦的人選進行深入交談,審閱對方撰寫的稿件,獲取對方的詳細個人資料,在此基礎上就可根據對方情況將其聘為核心作者和通訊員隊伍。
3.4 近水樓臺——在期刊所在部門或單位培養核心作者和通訊員
通常來說,行業性期刊隸屬的行政管理部門、科研機構、院校、大型企業等,本身就或是具備很強的科研和學術能力,擁有著一批高水平的專家學者、科技人員,比如科研機構、院校等;或是對行業有著一定的管理權,能夠及時掌握本行業的重要信息、發展動態等,比如行業行政管理部門、行業協會等。對于這種身邊的資源,行業性期刊應當充分重視,利用近水樓臺的優勢,培養核心作者和通訊員隊伍[5]。對此,一是要通過各種途徑考察哪些人員具備相關素質并樂于與期刊合作;二是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與對方溝通,保持聯絡;三是要向對方說明核心作者和通訊員的權利和義務,以便于相關工作的良好開展。
3.5 活動為媒——通過各類活動的舉辦培養核心作者和通訊員
在建設核心作者和通訊員隊伍時,可以說活動就像一個“媒人”,一方面牽著期刊及其所屬編輯人員,另一方面則連著廣大的作者、讀者和其他相關業內人士。活動的成功舉辦,離不開上述單位、人員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尤其是需要發揮核心作者和通訊員隊伍的影響力和帶動作用;同時,通過舉辦各類活動,期刊又可以認識更多的業內人士,從而發現、培養和擴大核心作者和通訊員隊伍[6]。
需要注意的是,一是這里所說的活動不但包括期刊社自己舉辦或參辦的學術論壇、征文等,也包括業內的博覽會、展銷會、洽談會、高峰論壇和其他會議、活動等,后者也是挖掘核心作者和通訊員隊伍的重要契機。二是要注意召開專門的期刊通訊員會議,如果說核心作者的界定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非正式性的話,通訊員隊伍則必須明確并進行正式的聘任,同時也要定期召開專門的通訊員會議(一般是一年一屆或兩年一屆),逐步建強通訊員隊伍。
[1]沈小玲.高效學報拓展優質稿源的途徑[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11):227-229.
[2]鐘文娟.基于普賴斯定律與綜合指數法的核心作者測評[J].科技管理研究,2012(2):57-58.
[3]李旗綱.行業期刊應做好“五個結合”[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6(3):489-490.
[4]耿琚蘭.期刊作者隊伍建設的原則和途徑[J].中共鄭州市黨委黨校學報,2010(4):120-122.
[5]袁敏杰.媒體亟待加強通訊員隊伍建設[J].今傳媒,2007(5):13.
[6]葉穎,汪建飛,余曉紅.如何建設一支穩定的通訊員隊伍[J].新聞實踐,2001(5):53.
(責任編輯:范建鳳)
G232.1
:A
:1673-0143(2013)04-0248-03
2013-06-20
李楊萌(1981—),男,編輯,研究方向:編輯出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