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興林,馬冬梅
(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甘肅 酒泉 735000)
酸漿(Physalis alkekenkgi L.)為茄科酸漿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莖部常著生匍匐根。其主要栽培品種有2種,一種為原產于中南美洲的法國黃果酸漿,俗稱洋姑娘;另一種為原產于亞洲的紅果酸漿,俗稱紅姑娘。與紅果酸漿相比,黃果酸漿具有果型大、口感好、產量高的特點。酸漿果實中富含多種礦質元素和人體需要的17種氨基酸、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其宿萼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鈣含量是番茄的73.1倍、胡蘿卜的13.8倍;Vc含量是番茄的6.4倍、胡蘿卜的5.4倍,營養豐富,香味濃郁,為新型的保健果菜,在我國北方地區推廣種植市場看好。隨著黃果酸漿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用種量劇增,為順應市場需求,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結合生產實踐對黃果酸漿制種技術進行了總結,現介紹如下。
黃果酸漿種皮硬,透氣性差,直播不易發芽。播前用26目窗紗瀝出種子,用清水浸種12 h,取出瀝盡水分,置28~30℃下催芽。催芽時每天早、晚用清水沖洗1次,80%的種子露白后播種。
河西地區一般于3月中下旬在小拱棚內采用營養缽播種育苗,小拱棚寬2.5m,高1.2~1.5m,長根據需要而定。選擇肥沃的沙壤園土與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按6∶4的體積比混合制成營養土,采用6 cm×6 cm營養缽,內裝2/3的營養土。
播前灌透水,水下滲后撒營養土厚1.0~1.2 cm,將1~2粒露白的種子播入營養缽內,播深1.0 cm,播后覆營養土厚0.5~1.0 cm,并在營養缽上覆蓋1層地膜。
70%種子出苗后及時撤去地膜,以防高溫傷苗或幼苗徒長。播后前3 d內,棚內溫度控制在32℃左右,出苗期溫度控制為25~27℃,最高不超過30℃;苗齊后夜間溫度控制在19℃以上,相對濕度70%左右。苗床干燥時及時灌水,結合灌水葉面噴施2~3 g/kg尿素和2~4 g/kg磷酸二氫鉀(比例為1∶1) 混合液。天氣晴朗時,分別于9:00~11:00時、15:00~18:00時揭簾補光,以通風透氣、培育壯苗,提高長柱花比例。定植前10 d灌水1次,并揭開棚膜煉苗,苗床干濕度為70%時切苗、囤苗。
選擇地勢平坦、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為好,忌砂地、瘠薄地、坑洼地。于早春頂凌整地、鎮壓保墑,結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優質農家肥48 000 kg/hm2,施肥后深耕細耙,做到表土細碎平整,無草根石塊等雜物。
5月上旬晚霜過后起壟覆膜,壟面寬70 cm,壟高25 cm。用幅寬1.3m、厚0.008mm的地膜全壟覆蓋。每壟定植2行,“丁”字形打穴定植,穴距40 cm,弱苗淺栽,壯苗順風斜深栽,保苗密度38 475株/hm2。定植后用土壓實,封嚴膜口。
緩苗后,結合灌水穴施或溝施腐熟農家肥7 500 kg/hm2,或尿素160 kg/hm2。蹲苗后適當灌水,保持土壤濕潤。春秋季每隔5~7 d灌水1次,夏季每隔3~5 d灌水1次。果實膨大后追施史丹利復合肥225~300 kg/hm2;若基肥不足,采收中后期可再追施史丹利復合肥225~300 kg/hm2,或葉面噴施2~3 g/kg復合肥溶液,每隔3~5 d噴1次,連噴3~4次。
用竹竿或木棒在壟面搭建高1.0m的人字架,其兩側每30 cm拉1道橫桿,一般建成3層架,隨著植株的生長將其分枝引蔓上架,蔓長30 cm人工綁蔓1次。主干要及時人工綁蔓、整枝打杈。整枝分為雙干式、三干式、多干式。雙干式為每株保留2個主干向上延伸,余側枝及早摘除;三干式為每株保留3個主干,余側枝摘除;多干式為每株保留4~5個主干向上延伸,余側枝摘除。整枝時選留的主干越少,雖易于早熟,但總產量較低。主干越多,總產量較高,但成熟晚。因黃果酸漿植株分枝匍匐性強、莖葉生長快、果實重,應結合綁蔓及時摘除側枝、杈枝。拔秧前40 d摘去頂心,停止營養生長,集中養分轉入結果期,并及時打掉杈枝,防止側枝叢生,還應疏去過多、過密的花和幼果,促使養分向大果實集中輸送。疏果要早,留果要勻。開花早期可用防落素20mg/L蘸花,防止落花落果。
黃果酸漿的主要病害為白葉病、病毒病,蟲害為蚜蟲、蠐螬。白葉病發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 d噴1次,連噴2~3次;病毒病可用20%病毒特殺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40%綠菜寶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10%蚜虱凈可濕性粉劑 4 000~5 0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3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 000倍液噴霧防治。蠐螬可用20%殺滅菊酯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或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防治。
9—10月份,當黃果酸漿果實外宿花萼枯黃、果實淡黃、香味濃郁時采收,不可在雨后或灌水后采收,以成熟后自然脫落人工撿拾收獲的質量最佳。果實采收后放入采種池,堆積厚度不超過40 cm,溫度不超過45℃,后熟2~3 d后采用機械或人工取籽。取出帶有膠狀粘質的種子,反復用水搓洗,除去果肉、果汁,使種子沉降分離,再用清水將種子淘洗干凈放入晾床,置于干燥通風處陰干。待種子水分下降到8%以下時用風壓式提升機或風車對種子進行精選、加工入庫。入庫時防止鼠害及人為混雜。